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78篇 |
免费 | 4329篇 |
国内免费 | 19399篇 |
专业分类
537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0篇 |
2023年 | 1162篇 |
2022年 | 1888篇 |
2021年 | 1920篇 |
2020年 | 1836篇 |
2019年 | 2133篇 |
2018年 | 1446篇 |
2017年 | 1390篇 |
2016年 | 1379篇 |
2015年 | 1849篇 |
2014年 | 2786篇 |
2013年 | 2271篇 |
2012年 | 3305篇 |
2011年 | 3329篇 |
2010年 | 2736篇 |
2009年 | 2903篇 |
2008年 | 3061篇 |
2007年 | 2926篇 |
2006年 | 2736篇 |
2005年 | 2336篇 |
2004年 | 1791篇 |
2003年 | 1539篇 |
2002年 | 1369篇 |
2001年 | 1323篇 |
2000年 | 1216篇 |
1999年 | 752篇 |
1998年 | 337篇 |
1997年 | 240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两种药用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田间持水量的30%、50%和75%为3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了决明子和菘蓝2种药用植物在不同水分处理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并对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田间持水量的50%和30%相比,决明子和菘蓝在田间持水量75%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长指标,说明这2种植物在充足或适当的水分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决明子和菘蓝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Δ13C均逐渐减小,而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WUE均逐渐增加.决明子和菘蓝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各指标差异较小,说明这2种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反应不敏感.菘蓝WUE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决明子WUE与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寻找一种生产周期短、分离效果好、易操作的纯化黄酮的方法,本研究利用黄酮与金属能形成络合物的性质,从反应体系溶剂、金属盐、解络合剂的添加量优化了络合法纯化银杏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pH值对络合反应的发生及最终产品的性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金属络合纯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00 mL甲醇为溶剂,黄酮浓度为2.4 mg/mL,0.20 g硫酸锌为络合剂,反应溶液pH值为9.50,0.2 g EDTA为解络合剂,可以使银杏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24%提高到55%,得率为58%。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华东沿海分布有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4属4种石磺,后3种为我国大陆沿海新纪录种。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暂养分别观察了其生态习性及外部形态,测定外形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解剖比较4种石磺的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部结构。结果显示,4种石磺的生活区域分别从潮间带中潮区至高潮区再到潮上带而呈现梯度分布状态,生活区域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性、呼吸方式的不同;4种石磺外部形态差别明显,身体背部和腹足的颜色不同,平疣桑椹石磺没有背眼,腹足灰黑色或灰白色,惟紫色疣石磺有树枝状鳃;在内部结构中,平疣桑椹石磺无阴茎附属腺,里氏拟石磺无阴茎牵引肌且与紫色疣石磺一样不具有肛门腺。主要生物学性状数据分析得出足长和足宽是典型代表数据,判别分析得出呼吸孔至身体末端距离与肛门至呼吸孔距离的比例是属种间具有显著性意义的观察指标,从外形及内部主要结构比较发现将它们分属4个种是准确的。外部形态的特殊结构以及内部结构主要差异可作为石磺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比较我国华东沿海石磺的形态学差异能为石磺科贝类模式种资料的重新修订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简要介绍了应用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pop-up标志固定方法,包括预埋体的制作、植入及pop-up标志悬挂等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6.
施氮水平和收获时期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的施肥量和最佳收获时期,设计了5个氮肥水平(不施肥、113、181、249和375 kg N·hm-2)和2个收获时期(S1:9月23日,农民习惯收获时间;S2:9月29日,推迟6 d收获),研究施氮量和收获时期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夏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其中施肥量在113~181 kg N·hm-2的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均相对较高;随施肥量增加,夏玉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与9月23日蜡熟期收获相比,9月29日完熟期收获的夏玉米籽粒千粒重、产量、淀粉和赖氨酸含量均增加,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降低.依据产量水平,黄淮海高产夏玉米区适宜的施肥量在113~180 kg N·hm-2,最佳收获时期应推迟至9月29日-10月5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外源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中期因子midkine(rhMK),研究其对大鼠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双侧膝关节建立软骨部分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24小时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rhMK (20μg/kg、60μg/kg、180μg/kg)。于术后8周将大鼠全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从而确定最佳注射剂量;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按最佳注射剂量向正常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rhMK,分别于注射后1小时、1天、3天、6天、9天、12天和15天处死大鼠,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rhMK的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重组蛋白对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其中180μg/kg的剂量效果最佳;以180μg/kg的剂量向正常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rhMK后,经过Kinetica5.0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后,计算得rhMK在软骨组织中的消除相半衰期为8.69天。结论:rhMK对大鼠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最佳注射剂量为180μg/kg,最佳注射时间间隔为8天。 相似文献
998.
小头叶蝉属系统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世界小头叶蝉属Placidus Distant昆虫9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条痕小头叶蝉Placidus striolatus,sp.nov. 乌樽小头叶蝉Placidus nigrocupuliferou,sp.nov.分布于云省,花顶小头叶蝉Placidus flosifronus,sp.nov.分布于湖南省,密齿小叶蝉Placidus dentatus,sp.nov。分布于四川省。中列出了所有9种小头叶蝉的名录并编制了分布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新种模式标本和示差鉴别特征如下:条痕小叶蝉Placidus striolatus,新种,正模:♂(IZAS),云南省,大围山,1350m,1956-V-22,邦浦洛夫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相近,但其雄性生殖瓣侧面观近三角形,尾节侧瓣向后渐狭,阳茎端部近1/3处具数条长印痕,阳茎产端部腹缘锯齿状,可以与后相区别。花顶小头叶蝉Palcidus flosifrontus,新种(图3),正模♂,南非,郴州莽山,1985-Ⅶ-31,张雅林,柴勇辉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相近,但其阳茎基部两侧所具有一对长的带状突不同于小头叶蝉属Placidus所有其他种类。密齿小头叶蝉Plasidus dentatus,新种(图4),模:♂(IZAS),四川省,马尔康,1961-Ⅵ,李贵富采。该新种与P.brunneus Kuoh相近,但其小盾片中域横刻痕不明显,连索“Y”型,阳茎端部部侧区密生小齿突,可与后明显相区分,乌樽小头叶蝉Placidus nigrocupuliferous,新种(图5),正模:♂,云南省,勐养,750m,1991-Ⅵ-9,王应伦,田润刚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和P.bruneus Kuoh相近,但其阳基侧突呈“S”形且基部1/3膨大,阳茎侧面观呈“Y”形,腹面一支明显比背方一支狭,可与后两种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999.
冻融条件下生物结皮覆盖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结皮(BSC)是广泛分布的地被物,每逢冬春季节,受冻融交替作用影响,结皮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文学特征明显改变且与裸土差异显著,从而影响该地区土壤可蚀性评估和土壤侵蚀防治。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以蓝藻结皮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冻融交替次数和初始含水量下,土壤三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定量分析结皮覆盖土壤在此条件下饱和导水率(Ks)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对Ks无显著影响(P>0.05),冻融交替次数对Ks有极显著影响(P<0.01),冻融条件下裸土的平均Ks为1.941 mm/min,结皮覆盖土壤平均Ks为0.325 mm/min,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交替次数增加,Ks差异逐渐增大,并在10次时达到最大值为10.13倍。不同冻融含水量下的结皮土壤的Ks在冻融10—20次时趋近,平均值为0.219mm/min。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结构,且在冻融7次时土壤结构变化较明显,冻融过程中<0.1 mm的土壤颗粒显著变化。试验条件下,Ks受因子影响程度大小为:冻融交替次数>土壤结构>结皮厚度>结皮容重>下层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