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5篇
  免费   4303篇
  国内免费   19110篇
  2024年   342篇
  2023年   1118篇
  2022年   1838篇
  2021年   1920篇
  2020年   1807篇
  2019年   2091篇
  2018年   1390篇
  2017年   1360篇
  2016年   1379篇
  2015年   1846篇
  2014年   2763篇
  2013年   2251篇
  2012年   3305篇
  2011年   3324篇
  2010年   2732篇
  2009年   2894篇
  2008年   3061篇
  2007年   2917篇
  2006年   2728篇
  2005年   2335篇
  2004年   1790篇
  2003年   1537篇
  2002年   1369篇
  2001年   1321篇
  2000年   1214篇
  1999年   756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聚酮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真菌、抗肿瘤、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简要介绍了3种聚酮合酶的基因簇特点,即以模块形式存在的Ⅰ型聚酮合酶、包含重复使用结构域的Ⅱ型聚酮合酶和以查尔酮酶为代表的Ⅲ型聚酮合酶,以及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葸环类、聚醚类聚酮化合物异源表达研究现状,综述了异源表达宿主在不同聚酮化合物的表达方面存在的优势及其挑战。  相似文献   
952.
体外诊断试剂防腐剂的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外诊断试剂中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及选择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常用的防腐剂如叠氮钠、庆大霉素、硫柳汞、异噻唑啉酮类等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体外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及生产中防腐剂的使用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953.
甲基营养菌MP688萄糖脱氢酶基因分离鉴定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甲基营养菌MP688中的葡萄糖脱氢酶基因。方法:对甲基营养菌MP688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找到与已知细菌葡萄糖脱氢酶同源性最高的基因序列mpq_2164,且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经分析具有跨膜结构域。设计51物扩增mpq_2164和缺失跨膜区域序列的s-mpq_2164,将PCR产物克隆到表达载雄pET-15b上,在大肠杆菌BL21中完成异源重组表达,然后通过组氨酸标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采用DCIP法测定葡萄糖脱氢酶的活力。结果:分离了甲基营养菌MP688中的葡糖糖脱氢酶基因,并实现了s-mpq_2164的高效异源重组表达;MPQ2164的氯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葡萄糖脱氢酶相似性很低,但酶活测定结果表明S-MPQ-2164具有很高的葡糖糖脱氢酶活性。结论:MPQ_2164是-个依赖于吡咯喹啉醌的葡萄糖脱氢酶,去掉跨膜结构域有利于该蛋白的异源嘉{大,  相似文献   
954.
目的:研究和开发高通量测序全基因组组装过程中的填补gap的方法。方法:研究组装软件的算法,使用Perl语言编写自动填补gap的程序,并建立全基因组组装的流程。结果:提出了填补gap的末端延伸法,并使用Perl语言进行了编程;在对立克次体高通量测序的组装过程中,这些方法能大大减少gap的数量。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末端延伸法能够高效填补全序列组装过程中出现的gap,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5.
动物解剖实验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解剖技能是做好动物解剖实验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基本素质.结合动物学实验教学实践阐述了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及培养学生解剖技能的方法,以便学生系统理解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6.
为了提高聚乙烯亚胺(Polythylenimine,PEI)类载体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同时降低其细胞毒性,先用1800DaPEI制备了交联低分子量PEI,然后将人转铁蛋白与之偶联,得到了新型肿瘤靶向性人转铁蛋白偶联交联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TCP)。对所得的TCP的理化特性经行了表征,并检测了其细胞毒性。采用TCP介导pGL-3和pEGFP分别对293T、HepG2和Hela细胞系进行体外转染实验。结果表明:TCP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基因载体,在肿瘤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显著增强,因为其二硫键可在细胞内还原降解,而且通过偶联的转铁蛋白配体与肿瘤细胞表达的转铁蛋白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可增强该载体对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和靶向性。  相似文献   
957.
壳聚糖经果糖修饰以改善其水溶性,再经半胱氨酸修饰得到巯基化果糖-壳聚糖。海藻酸钠与巯基化果糖-壳聚糖混合溶液经氯化钙及硫酸钠双重交联制得复合水凝胶珠。溶胀试验结果表明:该凝胶珠在pH值6.8及7.4时的溶胀率分别是pH值1.2时的7倍和10倍左右。牛血清白蛋白(BSA)包载试验结果表明:BSA重量为凝胶珠质量的20%时,包载率可达94%以上,随着巯基化果糖-壳聚糖在凝胶珠中比例增加,BSA包载率上升。BSA释放试验表明:pH值1.2时BSA的释放率很低,只有6%~10%的BSA从凝胶珠中释放出来,随后累积释放量基本不变;pH值6.8和pH值7.4时BSA的释放率迅速提高,因此这种复合水凝胶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口服蛋白类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58.
Phenylthiocarbamide tastes intensely bitter to some individuals, but others find it completely tasteless. Recently, it was suggested that phenylthiocarbamide elicits bitter taste by interacting with a hum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hTAS2R38) encoded by the PTC gene. The phenylthiocarbamide nontaster trait was linked to thre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ccurring in the PTC gene. Us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bovine rhodopsin as template, we generated the 3D structure of hTAS2R38 bitter taste receptor. We were able to map on the receptor structure the amino acids affected by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to propose molecular functions for two of them that explained the emergence of the nontaster trait. We used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s to find that phenylthiocarbamide exhibited a higher affinity for the target receptor than the structurally similar molecule 6-n-propylthiouracil, in line with recent experimental studies. A 3D model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hTAS2R16 bitter taste receptor as well, by applying the same protocol. We found that the recentl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ligand binding affinity data for this receptor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binding scores obtained from our molecular docking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959.
960.
功能性包涵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一个特点是表达蛋白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包涵体是错误折叠、无生物活性的蛋白,需要经过变复性的过程重新获得有生物活性、可溶的蛋白,因而变复性条件的摸索迄今仍然是该领域的难点。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包涵体并非都是无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包涵体(或者称为非传统意义包涵体) 概念的提出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研究进展。由于功能性包涵体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可在非变性条件下提取,目前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催化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重点从功能性包涵体的定义、形成机理、提取条件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原核细胞表达和工业生产重组蛋白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