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44篇
  免费   4708篇
  国内免费   19511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175篇
  2022年   1990篇
  2021年   2228篇
  2020年   1998篇
  2019年   2342篇
  2018年   1621篇
  2017年   1546篇
  2016年   1628篇
  2015年   2228篇
  2014年   3207篇
  2013年   2719篇
  2012年   3842篇
  2011年   3834篇
  2010年   3066篇
  2009年   3169篇
  2008年   3389篇
  2007年   3205篇
  2006年   2985篇
  2005年   2552篇
  2004年   1979篇
  2003年   1682篇
  2002年   1499篇
  2001年   1414篇
  2000年   1294篇
  1999年   838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涂强  张卿西 《生理学报》1990,42(4):363-367
本文应用血小板生成液体培养体系,检测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对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影响。r-EPO 能在1U 至6~U/ml 浓度范围内增加体系血小板数,r-EPO剂量与血小板数之间呈线性关系。r-EPO 还能促进巨核细胞 DNA 合成,并使 Ⅱ、Ⅳ 期巨核细胞比例增加,Ⅰ、Ⅱ 期巨核细胞比例减少。结果表明:r-EPO 可以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并作为一种主要刺激因子,以增加血小板数的方式促进血小板生成。  相似文献   
42.
家兔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在呼吸节律起源中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从腹侧面暴露家兔延髓,脑内微量注射1%普鲁卡因阻滞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全部动物(n=20)一次注射(0.3—1.0μl)后即能可逆地消除呼吸节律。区域对照显示此区非常局限,范围约1.0×1.0×1.0mm。组织学检查表明为面神经后核内侧区。本文分析了 mNRF的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的放电形式。在 mNRF 有较多的呼气(E)神经元和呼气-吸气跨时相(E-IPS)神经元。在阻滞 mNRF 引起呼吸停止期间,观察到低位延髓背侧呼吸群(DRG)和腹侧呼吸群(VRG)尾端区 RRNs 放电的节律性消失,表现连续放电或停止放电。电刺激DRG,VRG 尾端区,只能诱发短串的膈神经放电,而不能产生节律性发放。说明这些区域的RRNs 无自动节律性活动的能力。结果表明,面神经后核内侧区与呼吸节律发生有关,它可能是呼吸节律发生器的一个重要的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   
43.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然  陈濂生 《昆虫学报》1990,33(1):7-13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其N-末端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44.
本文涉及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马拉硫磷纯合子(RR)、杂合子(RS)和敏感纯合子(SS)的自然内禀增长率及其对马拉硫磷抗性演化的影响。RR、RS和SS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118、0.1171和0.1339。RR和RS基因型在无杀虫剂时呈现出繁殖不利性,RR和RS的相对适合度分别是SS的0.65和0.68。 影响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进化的某些因子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模拟的因子包括R等位基因的起始频率(P_o)、所用马拉硫磷的剂量和迁入率(m)。模拟结果表明(I)不用药时R等位基因衰减是由于RR和RS基因型的繁殖不利性;(2)在起始种群N_o=200,P_o=0.1,使用杀死全部SS和RS的剂量(8ppm)处理,使R等位基因为有效隐性,并且m≥0.15时可阻止马拉硫磷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记述中国新纪录正鳃金龟属Malaisius Arrow(1941)及4个新种——云南松正鳃金龟Malaisius pinae,介正鳃金龟M.intermedius,背黑正鳃金龟M.melanodiscus及闽正鳃金龟M.fujianensls。结合4新种之特征,重新描述了本属属征,指出正鳃金龟属与歪鳃金龟属Cyphochilus Waterheuse近缘。  相似文献   
46.
蜜蜂总科化石新种(昆虫纲:膜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膜翅目熊蜂科、木蜂科和蜜蜂科3属3新种,其中熊蜂科熊蜂属1种:鲁熊蜂Bombus luianus sp. nov., 木蜂科木蜂属1种:硅藻木蜂Xylacopa diatoma sp. nov. 和蜜蜂科蜜蜂属1种:长胫蜜蜂Apis longitibia sp. nov.。所有模式标本均采自山东山旺中新统硅藻土页岩中,现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47.
电针、吗啡镇痛和耐受时某些脑区线粒体结合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Tb~(3+)荧光探针和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电针和吗啡镇痛及镇痛耐受时,动物不同脑区游离 Ca~(2+)和线粒体膜结合 Ca~(2+)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和吗啡都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与此同时,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下丘脑的线粒体膜结合 Ca~(2+)升高。脑室内预注钌红,则能降低这两个脑区的线粒体膜结合 Ca~(2+)和痛阈。另一方面,在电针或吗啡耐受时,两脑区的游离 Ca~(2+)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结合 Ca~(2+)降低。结果提示,神经细胞质膜内外 Ca~(2+)的移动可能在电针和吗啡镇痛中起某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8.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49.
坛紫菜原生质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2%的海螺酶和1%的纤维素酶混合,将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不同细胞类型即:营养细胞、根丝细胞、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别解离成原生质体,并研究了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细胞的生长、发育途径。由根丝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能长成新的叶状体;由早期中部营养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有70%长成新的叶状体,其余的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再生叶状体在室内培养,能正常成熟。由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离的原生质体,即精子细胞和果孢子细胞不能再生叶状体。前者形成新的精子囊放散精子,后者形成新的果孢子囊,放散果孢子发育成丝状体。晚期紫菜与早期紫菜比较,再生叶状体的数量显著减少,而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的数量则大大增多。  相似文献   
50.
虫草蝠蛾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虫草蝠蛾(Thitarodes armoricanus Oberthur)的卵于室温11.4℃时,历期32—47天,在潮湿滤纸表面孵化率高达93.2%.幼虫在土壤中生活三年多才化蛹.蛹期35—50天.成虫寿命3—12天.卵在发育中有变色现象,即由白→黄→灰→黑.变色过程一般需6—13小时.幼虫栖息地表以下10—25cm土层中,适宜在地温5—10℃、土壤含水量70%左右条件下生活.蛹腹节有棘突,助蛹活动.成虫白天不吃不动,黄昏时活动,无趋光性,也无趋化性.雌雄交配自傍晚至深夜,经4—10小时.一雌产卵400—800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