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60篇 |
免费 | 7915篇 |
国内免费 | 16172篇 |
专业分类
544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039篇 |
2023年 | 1226篇 |
2022年 | 1919篇 |
2021年 | 1949篇 |
2020年 | 1859篇 |
2019年 | 2132篇 |
2018年 | 1447篇 |
2017年 | 1393篇 |
2016年 | 1405篇 |
2015年 | 1848篇 |
2014年 | 2784篇 |
2013年 | 2272篇 |
2012年 | 3307篇 |
2011年 | 3320篇 |
2010年 | 2733篇 |
2009年 | 2893篇 |
2008年 | 3063篇 |
2007年 | 2919篇 |
2006年 | 2728篇 |
2005年 | 2332篇 |
2004年 | 1792篇 |
2003年 | 1537篇 |
2002年 | 1372篇 |
2001年 | 1323篇 |
2000年 | 1214篇 |
1999年 | 752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木根黄芩(Scutellaria planipes Nakai et Kitag.)是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 L.)多年生草本,目前仅发现在辽宁省凌源市境内有零星分布,被辽宁省列为三级保护植物。该种发表于1934年,但《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均将其定为京黄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的异名。为了阐明二者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木根黄芩的原始文献、模式标本、模式产地、历史分布区及现今发现地进行考证,其次对二者进行差异比较研究,认为木根黄芩与京黄芩无论在分布范围和生境上,还是在宏观外部形态和微观花粉粒形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确定木根黄芩为独立种,同时还对木根黄芩的果实进行形态补充描述。本文确定木根黄芩独立种的地位,对保护野生木根黄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样本。 相似文献
932.
【目的】为探讨烟蚜Myzus persicae适应UV-B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烟蚜热激蛋白基因Hsp70的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不同时长(0,15,30,60,90和120 min) UV-B胁迫下烟蚜成虫中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烟蚜Hsp70基因并命名为MpHsp70(GenBank登录号:MF509827),该基因全长为2 221 bp,开放阅读框(ORF) 1 965 bp,编码654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71. 41kD,等电点(p I)为5. 34,末端高度保守序列EEVD显示该蛋白属于胞质热激蛋白。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MpHsp70与多种昆虫的Hsp70的同源性较高,表现出Hsp70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UV-B照射时间的延长,烟蚜成虫体内MpHsp70基因的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当照射时间为30 min时表达量最大。【结论】烟蚜MpHsp70基因可以响应UV-B的胁迫,它可能在烟蚜适应UV-B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3.
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Glon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孢子萌发率,增加菌丝生长长度。与对照相比,浓度为20%~100%的甲醇溶提物均可显著促进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80%甲醇溶提物效果最明显,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中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溶提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甲醇洗脱剂的浓度有关,当浓度为80%时,黄酮含量最高,对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相关性分析发现,溶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提物中黄酮含量越高,其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34.
采用粗纤维法、凯氏定氮法、斐林试剂法、索氏浸提法、干灰化法和重量法等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对云南翠雀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翠雀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粗纤维、VB2和蛋氨酸含量尤为丰富,分别为32.83%、3.26 mg·g-1、3.27 mg· g-1. 相似文献
935.
海南岛早志留世晚期腕足类Xinanospirifer的发现--兼论南好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保亭县毛感乡南兵至南好公路边南好组以往被确认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著者最近在该剖面南好组中发现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晚期 (LateTelychian)Xi nanospirifer腕足动物群和三叶虫Latiproetuscf.latilimbatus,证明久归于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的地质时代应改归于早志留世 (Llandoverian) ;海南岛地区在早志留世明显属于扬子地台区的范畴 ;从地质时间上还暗示南好组与其下伏的足赛岭组不可能存在角度不整合接触 ; 相似文献
936.
观察了太湖3个不同污染区域内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Kuntze]叶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污染重的贡湖地区荇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基本不分化,薄壁细胞发达,细胞间隙小;苏州东太湖和西太湖2个污染较轻的采集点,荇菜叶片的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分化,细胞间隙组织发达;3个地点叶片的维管组织逐渐退化.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贡湖地区荇菜叶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解剖参数与其他2个样点差异显著.而苏州东太湖与西太湖两个区域叶片解剖参数之间,除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有差异外,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37.
目的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四种剂量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为光学标记肿瘤模型的药物筛选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导人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细胞/mL,2×107细胞/mL,5×107细胞/mL和1×108细胞/mL四种剂量,取0.1 mL接种子BALB/c小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比较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在致瘤性方面和亲代细胞无明显差别,四种剂量细胞接种BALB/c小鼠后,均有肿瘤生长,接种第28天时,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大小没有明显差别,但接种两个高剂量肿瘤细胞的小鼠组各有2只小鼠死亡;接种后31 d,发现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接种后42 d,小鼠陆续发生死亡.结论 根据转移和死亡情况,确定接种1×106个细胞/只不仅肺转移明显,而且存活时间一般超过45 d,比高剂量接种存活时间长,为最佳肺转移剂量. 相似文献
938.
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 39%~54 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 12%、52 50%和51 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性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39.
铜绿丽金龟和黄褐丽金龟幼虫感染Bt HBF-1菌株后的病症及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丽金龟科(Rutelidae)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 exoleta幼虫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HBF-1菌株后的病症,并采用组织切片的方法研究了感染HBF-1菌株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丽金龟科幼虫感染HBF-1菌株后,初期幼虫无明显感病症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反应迟钝、麻痹、丧失条件反射能力等症状,最终虫体变黑、伸直或是收缩,直至死亡,时间稍长便会呈腐稠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中肠组织切片发现,感染3 d时,肠壁细胞出现变形及空洞;7 d时,细胞破坏更加严重,甚至无法辨认细胞形状;10 d时,肠壁细胞开始脱离底膜;新鲜死虫,肠壁细胞连同细胞内含物全部脱离,仅留底膜。 相似文献
940.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三七的自毒与化感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毒作用随其播种密度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无明显规律性。三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分泌物对油菜生长具有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苗高的抑制效应;(2)三七水浸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不尽相同,对小麦主要表现为对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苗高及须根数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油菜则表现为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最长根长具有促进作用;(3)三七存在明显的化感自毒作用,其自毒物质可能为影响其连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