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36篇 |
免费 | 8332篇 |
国内免费 | 16079篇 |
专业分类
544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039篇 |
2023年 | 1226篇 |
2022年 | 1919篇 |
2021年 | 1949篇 |
2020年 | 1859篇 |
2019年 | 2132篇 |
2018年 | 1447篇 |
2017年 | 1393篇 |
2016年 | 1405篇 |
2015年 | 1848篇 |
2014年 | 2784篇 |
2013年 | 2272篇 |
2012年 | 3307篇 |
2011年 | 3320篇 |
2010年 | 2733篇 |
2009年 | 2893篇 |
2008年 | 3063篇 |
2007年 | 2919篇 |
2006年 | 2728篇 |
2005年 | 2332篇 |
2004年 | 1792篇 |
2003年 | 1537篇 |
2002年 | 1372篇 |
2001年 | 1323篇 |
2000年 | 1214篇 |
1999年 | 752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912.
酿酒酵母促分裂原蛋白激酶Hog1p 介导的渗透胁迫反应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渗透性甘油促分裂原激酶信号转导途径(high osmolarity glycerol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HOG-MAPK)是调控酿酒酵母对外界高渗透压胁迫环境应答的主要途径,促分裂原蛋白激酶Hog1p(MAPK Hog1p)是其中的关键性作用因子.在高渗透压刺激时,MAPK Hog1p接受信号被特异性激活并进入核内,调控相关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并介导该时期细胞周期的阻滞,从而增强细胞对外界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中MAPK Hog1p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哺乳动物体内逆境激发促分裂原蛋白激酶途径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13.
914.
以从树肝脏mRNA逆转录得到的Ⅰ链cDNA为模板 ,运用SMARTRACEPCR技术 ,扩增得到树载脂蛋白E(apoE)cDNA序列 ,并推导出apoE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包PCGENE对氨基酸序列和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 ,树apoEcDNA序列 (作为新基因已被GenBank接收 ,登录号为AF 30 3830 )由 1138bp构成 ,其中 5′非翻译区 6 4bp ,3′非翻译区 135bp ,939bp组成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架 ,与人apoEcDNA的同源性为 86 % .编码 313个氨基酸组成的apoE前体 ,包含 18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和 2 95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蛋白 .与人apo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78% .树apoE与人及其它种属动物apoE在氨基酸组成上相近 ,但比人apoE少4个氨基酸 ,比动脉粥样硬化易感动物家兔apoE多 2个氨基酸 .经Garnier法预测 ,树apoE蛋白二级结构与人apoE相似 ,螺旋构象 (helical) 6 9 9% ,伸展构象 (extended) 16 6 % ,转角构象 (turn)6 0 % ,无规则卷曲 (coil) 7 6 % . 相似文献
9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医学生理信号的的特点, 根据其特点设计出了针对医学生理信号进行采集的电路。该电路设计实现了基于 16
位的高精度 A/D 转换芯片 ADS8332 的医学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以基于 Cortex-M3 内核的 32 位微控制器 STM32F103RD 作为采
集控制芯片, 该系统电路可以实现对最多 16 个通道的模拟医学生理信号进行采集。此电路设计充分利用了 ADS8332 的高精度、
低功耗、 高采样速率的特点以及片上集成功能, 并配合了信号调理电路和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因此保证了医学生理信号的采集精
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16.
本文主要介绍了乳中的一种天然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该体系由乳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SCN_)和过氧化氢(H2O2)共同组成。该体系3组分的浓度分别不低于0.5 ppm,12 ppm和8.5 ppm时,可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效果;在30℃、25℃、20℃、15℃和3-5℃条件下,乳的保鲜期可分别达到7天、11天、16天、24天和120天。本文还介绍了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在乳品保鲜中的实际应用,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7.
A new acylated secoiridoidal glucoside, named gentiorigenoside A (1 ),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Gentiana rigescens (Gentianaceae) , together with eight known compounds, gentiopicroside ( 2) , 6′- O-β- D-glucopyranosyl gentiopicroside (3) , loganic acid (4 ) , 6′- O-β- D-glucopyranosyl loganic acid ( 5), sweroside ( 6 ), 2′-( o, m-dihydoxybenzyl) -sweroside (7), swertiamarin (8) and secologanoside (9) . 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ridoidal glucosides 3, 5 and 9 we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title plant. 相似文献
918.
919.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 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3 龄幼虫的控制作用, 通过功能反应试验, 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 头/缸时, 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 1 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 头, 平均为3.75 头; 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Ⅰ型方程, 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 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 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 头/缸时, 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 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 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 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1)时, 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0.
阐述与分析了《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及实践模式,表明本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