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60篇 |
免费 | 7915篇 |
国内免费 | 16172篇 |
专业分类
544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039篇 |
2023年 | 1226篇 |
2022年 | 1919篇 |
2021年 | 1949篇 |
2020年 | 1859篇 |
2019年 | 2132篇 |
2018年 | 1447篇 |
2017年 | 1393篇 |
2016年 | 1405篇 |
2015年 | 1848篇 |
2014年 | 2784篇 |
2013年 | 2272篇 |
2012年 | 3307篇 |
2011年 | 3320篇 |
2010年 | 2733篇 |
2009年 | 2893篇 |
2008年 | 3063篇 |
2007年 | 2919篇 |
2006年 | 2728篇 |
2005年 | 2332篇 |
2004年 | 1792篇 |
2003年 | 1537篇 |
2002年 | 1372篇 |
2001年 | 1323篇 |
2000年 | 1214篇 |
1999年 | 752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城市森林结构的量化研究——以沈阳树木园森林群落为例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树木园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沈阳树木园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物种丰富,其中黄蘖(Phellodendron amugense)、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在树木株数和相对优势度上均占优势,为群落的主林木;植被在高度和胸径上的分布均表现为具有向上发展的潜力,整个植被群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生长期,属于发挥生态效益的最佳时期,沈阳树木园的树种多度与基于叶面积的相对优势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数量上占优势的树种,其相对优势度不一定很高,沈阳树木园植被树木株数与不同树高等级间的分布关系表现为上凸的曲线,随着树木高度级的增加,树木株数开始分布比较平稳,当高度超过12m后,树木株数明显减少,曲线急骤下降,树木株数分布与不同胸径等级间的关系也呈现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892.
中国石斛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 Z. H. Tsi ex X. H. Jin et Y. W. Zhang, sp. nov. Fig. 1
Habitu D. wilsonii Rolfe simile, a quo tepalis revolutis fulvis, lobo labelli intermedii infra medium macula una flabellata purpurea ornato.
Epiphyticum; caulis teres, 20~40 cm altus, 2~3 mm crassus, caespitosus, superne 5~6-foliatus, internodiis 1~1.5 cm longis. Folia oblongo-lanceolata, subcoriacea, 2~5 cm longa, 5~15 mm lata, apice obtusa et plus minusve hamata, basi vaginis tubulatis membranaceis obtecta. Inflorescentiae e lateribus partium superarum caulium annotinorum defoliatorum nascentes, versus apicem caulis laterales, 1~2-florae; pedunculi 2~3 mm longi, ca. 1 mm crassi, basi vaginis 3~4 membranaceis 3~4 mm longis instructi; bracteae ovato-triangulatae, 3~5 mm longae, apice acutae, macula atro-fusca ornatae. Flores patentes; pedicelli cum ovario ca. 2~3 cm longi; tepala revoluta, fulva, apice obtusa; sepalum intermedium oblongum 2 cm longum, medio 6~7 mm latum, apice fere obtusum; sepala lateralia paulo oblique ovato-lanceolata, sepalo intermedio aequilonga sed medio paulo angustiora, apice obtusa, basi cum pede columnae mentum obconoideum ca. 8 mm longum 6 mm latum apice obtusum formantia; petala subelliptica, ca. 2 cm longa, medio 6 mm lata, apice subobtusa; labellum fulvum, basi purpureum et dense velutinum, obscure trilobatum, lobis lateralibus semiorbiculatis erectis, basi (inter lobos laterales) callo uno purpureo praeditis, lobo intermedio ovato, ca. 1 cm longo, 7 mm lato, apice subacuto et recurvo, supra medio carinato, glabro; columna alba, ca. 3 mm longa, basi in pedem ca. 9 mm longum producta, pede medio purpurato, glabro; operculum antherae album, ambitu rhombicum, glabrum; pollinia 4. 相似文献
893.
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因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及其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高效热不对称交互PCR法(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hiTAIL PCR)从小麦西农1 376基因组中扩增得到小麦PCNA基因启动子片段,并命名为TaPCNA启动子. PlantCARE启动子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含有光应答调控元件(Box I)、脱落酸应答元件(ABRE)、花粉发育应答元件(GGTT motif,GTGA motif)及细胞周期转换结合位点(E2F-binding site)等.为了分析其启动子活性, 通过替换pBI121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TaPCNA启动子与β-葡糖醛酸酶(GUS)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 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PCNA基因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烟草叶片中表达,证实了所获得的启动子序列具有启动活性.本研究通过hiTAIL-PCR法克隆得到TaPCNA基因的启动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4.
895.
目的观察昼夜节律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人工光(6:00-18:00)暗(18:00-6:00)环境中,适应性饲养4周。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00组、12:00组、18:00组和24:00组,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观察昼夜节律对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症状,脑梗死范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血清中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均具有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中24:00组大鼠的神经损伤症状明显轻于6:00组;6:00、12:00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明显大于18:00、24:00组;18:00、24:00组大鼠SOD活性均显著高于6:00、12:00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6:00组;24:00组大鼠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6:00和12:00组,18:00组大鼠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6:00;18:00、24:00组大鼠血清ET含量显著低于6:00组大鼠;24:00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显著低于6:00、12:00组;18:00、24:00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轻于6:00、12:00组。结论昼夜节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6.
897.
东北羊草草原综合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IRM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解者亚系统水平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季节变化.多种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及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规律。微生物总数,总生物量和总呼吸强度的季节动态呈单峰上凸式曲线变化,8月份有明显的高峰值出现,它们分别为:2689.0×10 ̄4个/g·干土、25.41×10 ̄(03)g/g·干土、0.8952×10 ̄(-3)gCO_2/g·干土·d。土壤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微生物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同时利用IRM的模型─—探讨了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规律: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指数r_n在整个生长季节中为0.00318-0.1115,其中7-9月份r_n较大,对出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小,微生物生长较快,5、6和10月份r_n较小,对微生物生长限制作用较大,微生物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898.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细根特性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2007年11月-2009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处理,研究氮沉降对苦竹人工林细根和土壤根际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氮沉降下,<1 mm和1~2 mm细根特性差异较大,与< 1 mm细根相比,1~2 mm细根的木质素、磷和镁含量更高,而纤维素、钙含量更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2 mm细根生物量,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533±89)、(630±140)、(632±168)和(820±161) g·m-2,氮、钾、镁元素含量也明显增加;苦竹林各处理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5.85±0.43)、(6.48±0.71)、(6.84±0.57)和(7.62±0.55) t C·hm-2·a-1,氮沉降对土壤呼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苦竹林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与<2 mm细根生物量和细根N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氮沉降使细根生物量和代谢强度增加,并通过增加微生物活性促进了根际土壤呼吸. 相似文献
899.
酿酒酵母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酿酒酵母液体发酵得到菌体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pH值及无机离子对酿酒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酿酒酵母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接种量2%,最佳初始pH为4.5,添加无机盐硫酸亚铁能够促进其生长。结论:得到了酿酒酵母液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900.
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Sieb.& Zucc.)属名和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种名名称在文献引证时存在混乱和错误.三尖杉属属名被引证为“Cephalotaxus Sieb.& Zucc.——Gen.Pl.Suppl.2:27.1842.”和“Cephalotaxus Sieb.& Zucc.ex Endl.——Gen.Pl.Suppl.2:27.1842.”两种形式.而三尖杉的名称被引证为4种形式:①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②Cephalotaxus fortunii Hook.;③Cephalotaxus fortuni Hook.和④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为保持分类群名称的唯一性和稳定性,经原始文献考证,以及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Vienna Code,2006)的有关规定,确认三尖杉属属名和三尖杉种名名称的正确引证形式应分别是:“Cephalotaxus Sieb.& Zucc.——Fl.Jap.Ⅱ.66.1870.”和“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Curtis,s Bot.Mag.76:t.4499.1850.‘fortun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