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61.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虾池微型浮游生物群落及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 0 0 2年 8月 15~ 10月 8日 ,对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凡纳对虾淡化养殖虾池进行调查 ,虾池平均养殖面积为 0 .37±0 .11hm2 ,水深 136± 8cm,虾苗放养密度 131± 37× 10 4尾 / hm2 ;调查期间虾池水温 2 4 .3~ 33.6℃ ,p H值 7.1~ 9.6 ,早期养殖盐度 2‰~ 3‰ ,中后期为 0 ,透明度中后期稳定在 2 0 cm左右。鉴定浮游植物 4 8属 96种 ,其中绿藻 4 5种 ,硅藻和裸藻各 9种 ,隐藻 2种 ,甲藻 4种。优势种有 10种 ,多为蓝藻 ,如螺旋藻 (Spirulina sp.)、弯形尖头藻 (Raphidiopsis curvata)、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假鱼腥藻 (Pseudoanabaena sp.)、针状蓝纤维藻 (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及水华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等 ,优势种的优势度突出。常见种有 30种 ,主要是绿藻、硅藻、隐藻 ,少见种有 5 7种。优势种和常见种多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或耐污性的种类。虾池原生动物有 2 9种 ,其中肉足虫 3种 ,纤毛虫 2 6种 ,优势种为毛板壳虫 (Colepshirtus)、卵形前管虫 (Prorodon ovum)和旋急游虫 (Strombidium spiralis) ,主要是以藻类为食的 A类群 ,常见种有膜袋虫 (Cyclidium sp.)、小单环栉毛虫 (Didinium balbianitnanum)、瓶口虫 (L agynophrya acuminate)、圆筒状拟铃壳虫 (Tintinnopsis c  相似文献   
362.
为探讨Tbx18+祖细胞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分化潜能及分化的组织类型,本工作建立了Tbx18:Cre/Rosa26RLacZ谱系示踪小鼠.该示踪小鼠基于Cre/LoxP系统,能够准确及有效地示踪Tbx18+祖细胞的分化命运,通过整体胚胎及组织X-gal染色,检测分析报告基因LacZ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Tbx18:Cre/Rosa26RLacZ双杂合小鼠胚胎发育早期,报告基因LacZ主要在脊柱、四肢及心外膜表达|而在胚胎发育晚期则分别表达于皮肤、毛囊、肾脏、输尿管、膀胱、睾丸、输精管、椎间盘、肋软骨、心耳、心肌、冠状动脉.结果阐明,Tbx18+祖细胞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多器官及组织分化潜能,包括分化形成表皮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在其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3.
为了解位于北京大兴区林场杨树人工林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环境条件下的水汽交换过程和能量的分配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法开路系统、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及土壤热通量板等设施对生态系统生长季内典型水分胁迫和无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日变化、能量分配以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分严重胁迫日(以7月7日为例),蒸散日变化过程为单峰曲线,全天(24h)蒸散量为2.4mm;而在无水分胁迫典型日(以7月25日为例),蒸散日变化过程呈多峰曲线,全天蒸散量为4.5mm。能量平衡分析显示,无水分胁迫条件下潜热通量(LE)占净辐射通量(Rn)的比例远高于水分胁迫条件下潜热通量占净辐射通量的比例,说明水分充足时,能量的大部分用于蒸散。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低于无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主要与净辐射和下垫面因子关系显著,而与其它因子的相关性较小;无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与下垫面土体含水量和各气象因子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大气温度对于两个典型日蒸散速率的影响均很小;土壤含水量与水分胁迫日的蒸散速率几乎没有相关性,反应出土壤水分含量低至对蒸散几乎没有贡献了。  相似文献   
364.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4(serpin-4)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一员.本研究旨在研制高效价的家蚕Bombyx mori serpin-4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serpin-4基因的生理功能打下物质基础.首先于家蚕脂肪体中克隆了serpin-4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pET28a-serpin-4原核表达载体,经...  相似文献   
365.
对微翅蚱属Alulatettix的2种昆虫:安徽微翅蚱A.anhuiensis Zheng,2001和天柱山微翅蚱A.tianzhushanensis Zhang,Deng&Zha,2014的雄性分别进行了首次报道。研究标本存放于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366.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析,从深度和程度两方面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土壤容重而言,自然恢复林80 cm以上土层较耕地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降低了28.78%,变化程度最大的在10—20 cm土层;人工林较耕地显著变化发生在60 cm以上土层,混交林和纯林分别降低了10.58%和8.34%,变化程度最大的土层为20—40 cm;(2)3种退耕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在80 cm以上较耕地发生显著增加(P0.05),增加程度表现为自然恢复林(35.53%)混交林(15.04%)纯林(13.68%),20—40 cm土层变化程度最大;(3)土壤毛管孔隙度自然恢复林、混交林和纯林分别达到耕地的1.36,1.13和1.12倍,自然恢复林和人工林显著变化土层分别为80 cm和60 cm以上,变化程度最大的均为40—60 cm处;(4)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对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变化,有机质的增加可解释31%以上,而粘粒含量的解释度则达到44%—51%,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自然恢复林对于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程度和影响土层深度都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367.
北京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的杨树(欧美107/108,Populus euramericana cv.)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LUE进行研究,从而确定LUE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并确定最大光能利用利用效率(LUEmax)。结果表明:LUE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4月份生长季开始后LUE迅速升高,到7—8月达到最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生长季不同阶段,LUE日动态的影响因子不同:4月份气温(Ta)、蒸散比(EF)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LUE日动态的主要因子,7、8月份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冠层导度(gc)是主要影响因子,5—6月与9—10月LUE日动态则与土壤水分(VWC)有较大关系;而LUE月动态则与月蒸散比(EFm)和月平均土壤温度(Tsm)有关。由于该人工林各月光能利用最适宜环境条件不同,各月LUEmax也各有差异,该生态系统年LUEmax为0.44 g C/MJ PAR,7、8月LUEmax最大,分别为0.66和0.69 g C/MJ PAR。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光能利用模型进行区域乃至全球初级生产力估算时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时间尺度确定LUEmax。  相似文献   
368.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作为示踪物质,通过检测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血液内的荧光素浓度,研究了两种生物源杀虫剂和两种化学源杀虫剂对拟环纹豹蛛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处理后拟环纹豹蛛血液中的荧光素浓度远高于对照组,各个处理组拟环纹豹蛛血液样本中的荧光素浓度均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可见4种杀虫剂均将对拟环纹豹蛛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造成损伤,导致大分子物质易于通过;其中1.5%除虫菊素水乳剂三保奇花和Bt制剂强杀处理后拟环纹豹蛛中肠黏膜的通透性高于仿烟碱类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处理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与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处理组差异不显著.拟环纹豹蛛的肠黏膜组织亦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接受单次杀虫剂处理后,存活的拟环纹豹蛛其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约在6~10d内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369.
水资源短缺是黄土高原面临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河川径流演变对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基础。该文以黄河流域中游山西省吉县境内的清水河流域(面积436 km2)为研究对象, 采用非参数统计秩检验法(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和跃变参数分析法, 对该流域1959-2005年的年径流量、降水量和潜在蒸发散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点验证; 用遥感数据判读和解译的结果分析了该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 在此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 并采用FDC曲线法分析了二者对高、中、低流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流域年径流量在1959-2005年的47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 突变点出现在1980年, 但该流域降水量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而以Hamon公式计算的流域年潜在蒸发散则呈显著上升趋势, 其突变点出现在1997年。该流域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6.79%和53.2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潜在蒸发散增加和乔木林地面积增加是导致该流域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0.
恢复方式和地形对晋西黄土区退耕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样带样方调查法,对比不同恢复方式和地形条件下退耕林分的物种多样性,以期为晋西黄土区植被恢复效果评价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恢复方式对退耕林分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自然恢复林物种数为刺槐人工林的 1.6倍,Shannon 指数大于刺槐人工林,Pielou 指数小于刺槐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受坡位影响显著,各指数均表现为沟底>沟坡>梁峁坡>梁峁顶;坡向对退耕林分物种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各指数均表现为阴坡>阳坡.物种多样性受地形和恢复方式综合作用影响显著,在自然恢复林阴坡沟底处最高,物种均匀度在刺槐人工林阴坡沟底处最高.从提高物种多样性角度,黄土区植被恢复在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的同时,应参照自然恢复林分,在不同地形部位采用不同的造林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