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06篇
  15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探讨亚硒酸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ephrin表达的影响及二者间的关系,从而研究亚硒酸钠和Nephrin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通过链脲佐菌素法及给予高脂饮食诱导模拟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对照组、亚硒酸钠干预组,亚硒酸钠干预组每日给予亚硒酸钠溶液灌胃,其它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10周后处死大鼠,取血、尿标本测相关生化指标.取肾脏组织戊二醛固定制作切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取肾脏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制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定位蛋白表达.取肾脏组织RT-PCR检测Nephr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ephrin的蛋白表达,分析各组数据的统计差异.结果发现亚硒酸钠干预组大鼠基本状况和生化指标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明显改善,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病变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nephrin蛋白表达着色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亚硒酸钠干预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着色明显增多.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亚硒酸钠干预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升高,但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硒酸钠明显促进肾脏Nephrin表达,改善了糖尿病肾病,表明亚硒酸钠和Nephrin在防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2.
王丽  李军  李娟  柏炜霞 《生态学杂志》2014,25(3):759-768
2007—2012年在陕西合阳连作玉米田进行保护性轮耕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深松(NT-ST)、深松/翻耕(ST-CT)和翻耕/免耕(CT-NT)3种隔年交替轮耕处理和连续免耕(NT-NT)、连续深松(ST-ST)、连续翻耕(CT-CT)3种连耕处理及平衡施肥、低肥和常规施肥3种施肥处理,分析了0~40 cm土壤团聚体分布、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结果表明: 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总含量减小,稳定性降低,有机碳损失增大;连续免耕和轮耕增大了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减小分形维数,增加了粒径大于0.25 mm团聚体(R0.25)和SOC含量.在相同施肥处理下,团聚体R0.25表现为NT-NT>NT-ST>NT-CT>ST-ST>CT-ST>CT-CT;在相同耕作方式下,平衡施肥和低肥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比常规施肥更稳定.通过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进行数学拟合,干筛法和湿筛法所测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247~2.681和2.897~2.976. 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表现为连续免耕和轮耕显著低于连续翻耕(CT-CT),随土层加深分形维数增大,在40 cm处趋于稳定.施肥对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加深有机碳含量呈递减趋势,平衡施肥处理下有机碳积累量较常规施肥增加了6.9%.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加,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对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1),确定系数R2为0.848.  相似文献   
883.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江苏吕泗近岸海域小黄鱼矢耳石的Sr和Ca微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Sr含量在小黄鱼耳石的矢状面上呈非均匀分布,总体为核心部位高,其余部分明显降低.核心高Sr区域的Sr/Ca比值为(7.10±1.00),其余部分为(4.79±1.01),两者差异极显著.后者部分个体存在Sr含量更低的区域,Sr/Ca比值为(3.51±0.76).基于这些结果重建了吕泗近岸小黄鱼的生境履历: 它们在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生活在高盐度生境,随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稍低的生境;部分个体的早期发育阶段还会选择利用更低盐度的生境.  相似文献   
884.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 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有效茎数、茎径以及原料蔗、蔗糖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原料蔗品质影响不大;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处理的宿根蔗茎径大小、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糖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9.0%~40.5%和5.6%~39.5%;每公顷原料蔗+大豆、糖+大豆可分别增收5.89~7.93万元和5.83~7.72万元;3个品种中,ROC22间作大豆的经济收益最高,而宿根蔗B8和GT21的产量均高于ROC22.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是减少氮肥施用、提高经济收入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85.
通过室内显微观察和测定不同时期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初步研究了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潜力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侵染初期大量分生孢子吸附或寄生于虫体体壁,并且在分生孢子寄生的部位出现明显的缢缩.侵染后期寄生于虫体的分生孢子萌发产生大量菌丝,并形成致密的菌网将虫体缠绕或穿透虫体体壁,甚至有的虫体完全被分解.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和寄生作用,且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致死和寄生作用随着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浓度为1.5×107 cfu·mL-1的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后72 h,2龄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3%和90.4%,14 d后对2龄幼虫的寄生率为88.7%.表明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致死作用较强,该菌具有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886.
以转Bt基因抗虫水稻T1C-19(含cry1C基因)和T2A-1(含cry2A基因)及其亲本水稻MH63为材料,用20和40 mg·L-1的三唑磷以及1、3和6 mg·L-1的溴氰菊酯喷雾分别处理稻株上的3龄褐飞虱若虫,研究了两种农药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上褐飞虱再猖獗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唑磷处理对褐飞虱的若虫历期无显著性影响,溴氰菊酯则能显著降低若虫历期,但随着两种药剂处理浓度的升高,若虫的存活率降低、成虫的产卵量增加.在同一浓度农药药剂处理下,3个水稻品种上的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初羽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态学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褐飞虱在两种转Bt水稻上对三唑磷和溴氰菊酯诱导再猖獗的反应能力与其亲本水稻MH63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87.
原儿茶酸对帕金森模型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原儿茶酸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连续5周腹腔注射鱼藤酮(1mg/kg.d)建立帕金森模型,之后2周分别注射原儿茶酸(5mg/kg.d)和阳性药物美多芭(125mg/kg.d)。应用生物化学方法,观察原儿茶酸对帕金森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原儿茶酸可提高帕金森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SOD、CAT、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同时病理切片染色显示原儿茶酸可减轻鱼藤酮诱导的脑组织损伤。结论:原儿茶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是提高脑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力,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减轻了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88.
为研究小麦花后外源碳、氮供应对籽粒建成及加工品质的影响,以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克旱19"和"龙麦33"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分别用2%尿素、5%蔗糖和清水进行叶面喷施,籽粒收获后测定蛋白质组分和支、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面粉的面筋含量和面团拉伸特性,分析蛋白质品质与淀粉积累,及其与面团加工特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蔗糖处理下,2品种的支、直链淀粉平均增加了4.3%和5.5%,而尿素处理的支、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5.3%和8.6%;蔗糖处理下,"克旱19"和"龙麦33"的清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4.7%和25.3%,醇溶蛋白含量增加了10.2%和8.1%;而尿素处理的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了5.0%和7.3%,醇溶蛋白含量增加了16.0%和10.9%;尿素处理显著降低了不溶蛋白含量,"克旱19"和"龙麦33"分别降低了26.3%和44.5%;尿素处理增加了小麦面筋蛋白组成,从而显著提高了面筋含量,增加了面团抗延阻力和拉伸曲线面积;蔗糖处理主要提高了籽粒清蛋白含量,促进淀粉形成。  相似文献   
889.
刈割和氮添加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原碳固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30年来,碳固持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草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割草和放牧是中国草原的最主要利用方式,同时氮沉降是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全球变化因子,然而它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的影响尚未有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原通过同化箱法观测并对比了刈割和模拟氮沉降条件下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从季节动态还是日动态来看,氮添加处理的净生态系统气体交换量(NEE)、总生态系统呼吸(TER)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总体上均高于对照,而刈割处理的NEE、TER和GEP均低于对照;就土壤呼吸而言,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整个生长季对照、刈割和氮添加处理累计碳释放量分别为107.8、285.2和102.9 g·m~(-2)·a~(-1);由此看来,整个实验区域是碳源,氮素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草原的碳源作用,且有向碳汇转变的趋势,而高频次和高强度刈割加重了草原的碳源作用。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对草原实行轻度放牧和施肥管理,既能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又能增加以碳固持为主的生态功能,从而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90.
应用磁珠介导的抑制消减杂交方法,以青藏高原白马雪山流石滩地区植物拟耧斗菜为实验材料,分别在白天与夜晚采样,以白天样品为目标,晚上样品为驱动样品,分离昼夜差异表达的基因。随机挑选了96个差异ESTs克隆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blastx网上数据库比对、Blast2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ESTs功能与物质能量代谢、生物合成、蛋白和核酸结合、转移酶活性相关,还有少数与逆境胁迫相关等。这为进一步研究高山植物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