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5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探讨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试管球茎膨大期间糖类物质积累特点,以红香芋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浓度蔗糖诱导条件下,红香芋试管球茎形成及膨大过程中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红香芋试管球茎膨大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糖含量在诱导至第27天时达到最大值,而总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第34天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培养第48天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2)红香芋试管球茎总淀粉含量、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膨大后期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淀粉总含量约占干重的76%,并以支链淀粉含量为主。(3)解剖学观察发现,随着试管球茎的形成与膨大,贮藏组织中淀粉粒密度不断增大,至球茎膨大后期,淀粉粒布满薄壁细胞,并且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4)诱导培养至第41天时,试管球茎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2.39μmol·g~(-1)·min~(-1)。相关性分析发现,从茎基部开始膨大(20d)至ADPG焦磷酸化酶和Q-酶活性达峰值(41d)时,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总淀粉含量、Q-酶活性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和0.738,二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淀粉的积累以及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变化与红香芋试管球茎的膨大发育密切相关,并受到相关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62.
喜马拉雅灰包菇SecotiumhimalaicumZangetDoi,由Dr.TeizoOgawa采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带,据当地居民云:该菌为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所谓雪人可能是高山雪线一带的动物。本文对该菌的分类特征和雪人的有关讨论作了介绍。原模式存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63.
运用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能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生理、形态和生活史等特征, 揭示性状对物种共存的影响。以往有关热带林的群落生态学分析中, 基本上都是以胸径(DBH) ≥ 1 cm 以上的个体为对象, 而对 DBH < 1 cm的幼苗很少关注。该文以海南岛典型的热带低地雨林老龄林内幼苗多度最大的16个物种的幼苗为研究对象, 详细测定了4种功能性状: 比叶面积( SLA)、叶干物质比例(LMF)、比茎密度(SSD)和茎干物质比例(SMF), 分析了这些性状之间及其与幼苗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SLA和LMF随幼苗高度增加而显著减小, SSD和SMF随幼苗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幼苗功能性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均达到显著差异; 乔木和灌木幼苗的各功能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藤本植物幼苗的各功能性状与前两种生长型植物有显著差异; 乔木、灌木通过低的SLA、LMF和高的SMF来适应热带低地老龄林的林下低光环境, 藤本植物则通过相反的策略实现在老龄林中的共存; 幼苗通过调节各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64.
急性心肌缺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影响。在阻断狗前降支冠脉1h内,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ηb1)、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同步描记心电、心音和颈动脉搏动图而记录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表现为射血前期(PEP)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和PEP/LVET比值增大。此外,动脉舒张压(DAP)升高,心输出量(CO)减少。上述各参数均与对照值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40min时,对ηb1和PEP/LVET或DAP进行相关分析,呈明显正相关,P<0.05;ηb1和CO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后发生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具有增加射血阻力和减少心输出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果寡糖和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探讨了果寡糖和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将48头健康、体重一致的35日龄断奶杜洛克仔猪分为4组,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4头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实验。4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 0.5%果寡糖(FOS组)、基础日粮 0.3%甘露寡糖(MOS组)、基础日粮 0.45%果寡糖 0.25%甘露寡糖(F M组)、基础日粮 75 mg/kg金霉素 40 mg/kg洛克沙生(ABT组)。实验结果表明:(1)寡糖组免疫器官指数较ABT组大(P>0.05)。(2)在断奶后第7天,FOS组(0.32±0.49)、MOS组(0.32±0.04)和F M组(0.32±0.07)均较ABT组(0.20±0.01)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的浓度(P<0.05),同时FOS组(3.50±0.49)较ABT组(2.68±0.47)显著提高了IgG浓度(P<0.05);F M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第21天IgG浓度(P<0.05);MOS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第21天IgM浓度(P<0.05)。(3)与ABT组相比,FOS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第7天胸腺(21.33±6.03对37.33±4.04)、脾脏(19.67±2.08对30.33±8.73)、淋巴结(24.67±4.16对37.67±2.52)CD4 T淋巴细胞百分数(P<0.05);FOS组(21.33±4.04对32.00±5.29)、MOS组(21.33±4.04对37.33±3.21)、F M组(21.33±4.04对32.00±3.60)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第28天胸腺CD4 T淋巴细胞百分数(P<0.05);MOS组(20.67±3.51对29.67±5.51)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第7天胸腺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F M组(17.00±1.00对22.67±3.06)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第7天脾脏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P<0.05);各寡糖组对断奶后第28天CD4 、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影响不显著(P>0.05);ABT组(34.33±5.03)在断奶后第7天较F M组(20.67±6.43)显著提高了淋巴结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P<0.05);在断奶后第7天,FOS组(1.42±0.32)、MOS组(1.52±0.46)、F M组(1.51±0.30)淋巴结CD4 与CD8 比值显著(P<0.05)大于ABT组(0.71±0.03);在断奶后第28天,FOS组(1.36±0.21)和MOS组(1.34±0.16)脾脏CD4 与CD8 比值显著(P=0.01)大于ABT组(0.94±0.29),除此之外,各寡糖组CD4 与CD8 比值较寡糖组大(P>0.05),寡糖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6.
67.
DNA的精确复制和遗传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DNA双链断裂损伤可能诱导细胞凋亡和染色质重排,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53BP1是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重要调节蛋白质之一,对调控损伤修复平衡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53BP1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分子机制和翻译后修饰做一浅显的总结和展望,希望能为53BP1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树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调查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随森林循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1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在森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林隙阶段 ( G)占 38.5 0 % ,建立阶段 ( B)占 2 8.5 0 % ,成熟阶段 ( M)占 2 7.0 0 % ,衰退阶段 ( D)占 6 .0 0 %。 ( 2 )热带山地雨林中乔木树种的密度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趋势是由 G→B→M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成熟阶段达到最大 ,而到衰退阶段又趋于下降。灌木树种则表现出 G阶段斑块的密度最大 ,B阶段的最小 ,从 B到 M有所增加 ,到 D又稍有下降。 ( 3)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径级的树木的密度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 ,其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不同阶段斑块内的空间、环境及物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 4 )热带山地雨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胸高断面积、平均单株材积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较为平缓 ,而平均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之变化较为陡急。 ( 5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 ,其中 G和 B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较接近 ,M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 ,D阶段则最小。 相似文献
69.
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79—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5年实地采样数据,利用土壤类型法计算了近35年来松嫩平原及其各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碳库储量;并分析了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饱和值法对松嫩平原及其各县市农田土壤有机碳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估算其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61 kg/m~2,近35年来约有81.59%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富裕县东部、依安县中部、肇东县西部、扶余县西部等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总储量为233.63 Tg,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了32.62 Tg;(3)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总固碳潜力为-32.7 TgC,呈现出"碳源"趋势,农田土壤单位面积固碳潜力平均值为-1.793×10~(-3)Tg/km~2。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思维以提高疑难肝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虽极为复杂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慎重采取诊断性治疗措施,提高少见病例对诊断影响的认识,绝大多数的病因可以查明。结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建立相应的临床诊断思维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