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8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4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松针瘿蚊是韩国林业爆发性害虫,以 3龄老熟幼虫在地表越冬。经冷休克(-10 ℃和-5 ℃)和热休克(37℃、40℃和45℃)处理的越冬幼虫与正常幼虫具有相同的过冷却点,保持在-20℃左右。温度胁迫可以提高对亚致死温度(-15℃、3 h)的耐受性。对于存活率的提高,冷休克处理比热休克处理更有效。这是冷热休克能同时提高虫体亚致死温度的耐受性的第三例报道。在冷休克(-10℃)和热休克(40℃和45℃)处理后,老熟幼虫表达一种特异的胁迫蛋白,分子量为 83 kD。本文还研究了温度胁迫对越冬老熟幼虫体内酶促与非酶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温度胁迫使老熟幼虫产生氧化胁迫,而快速冷耐受(rapid coldharaening)处理,由于体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提高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增高,使之不发生氧化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952.
在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武汉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作了基本条件分析,并对今后重点发展的技术方向及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53.
刘敬  龚炜 《生物学杂志》1999,16(1):9-10,35
用PCR方法扩增人丙型肝炎病毒(HCV)C抗原部分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一种新的表达载体PQE中构成重组质粒PQE-Core短,转化大肠杆菌M15株。含PQE-Core重组质粒的工程菌株以2YT中37℃下培养加入IPTG诱导7小时,经15%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证明工程菌合成了大量改造的HCV Corenhj r  相似文献   
954.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前胸腺的形态解剖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用解剖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前胸腺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滞育棉铃虫的前胸腺细胞及其细胞间隙相对较小,不易着色,细胞核规则,较小,细胞质中几乎见不到光滑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极少,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充分说明滞育棉铃虫的前胸腺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955.
放牧过程通过牲畜的啃食、践踏作用干扰草场环境,使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植物种群的优势地位发生更替。结果表明,随放牧干扰强度加重,从盐湿化草甸到典型草原,群落植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测度结果显示,盐湿化草甸和羊草杂类草草甸群落物种变化的中度干扰出现在轻牧→中牧阶段,并在整个放牧干扰进程中,表现较低的稳定性;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群落出现在中牧→重牧阶段;而荒漠草原物种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从轻牧到过牧物种替代仅1~3种。各群落放牧干扰植物多样性的稳定性次序是: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盐湿化草甸.  相似文献   
956.
八角枫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栎是八角枫科八角枫属药用植物,分布较广。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DS)分析了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八角枫挥发油,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43.325%)、β-侧然(10.713%)、丁香酚甲醚(7.088)、α-松油醇(7.017%)、α-蒎烯(5.830%)等5种化合物。被鉴定的59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97.04%。  相似文献   
957.
湖北土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湖北产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了80种组分。其中主要组分是:薄荷醇(31.331%)α-松油烯(13.210%),香芹烯醇(8.526%)、对伞花烃(8.343%)、1,8-桉叶油素(7.417%)等5种化合物。被鉴定的80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112%。  相似文献   
958.
959.
通过研究改性壳聚糖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 研究了四种不同的细胞在经过改性的壳聚糖(CHITOSAN) 膜上的生长,测定了细胞相对黏附力、细胞初始黏附率, 并利用FDA 实验测定了细胞活力,从而从多个方面评价了这几种不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明胶交联的壳聚糖膜明显比其它两种膜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为进一步对材料进行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探讨慢性低O2 高CO2 时神经元线粒体及髓鞘的改变与氧自由基的变化关系及培哚普利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模型 ,应用培哚普利治疗 ,电镜观察大鼠脑超微结构并测定MDA和SOD。结果 :观察到脑血管内皮细胞锯齿状突起 ,管腔狭窄 ,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变及髓鞘分层断裂 ,测得实验大鼠MDA升高 ,SOD降低 ,用药组大鼠脑血管和神经元结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提示慢性低O2 高CO2 时神经元线粒体及髓鞘改变与MDA升高有关 ,培哚普利对慢性低O2 高CO2 时脑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