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1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928篇
  953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795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采用性腺败育(GD不育)作为标准检定方法。对我国20个地方的黑腹果蝇的P因子活性和细胞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北部沿海城市为Q型;南部沿海和内地皆为M型。各地的M品系所产生的GD不育能力各不相同,但表现出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梯度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为研究我国黑腹果蝇的P因子起源及P和M品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APC基因是1991年被发现的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它被定位于人第5号染色体5q21处。APC基因如发生缺失或突变,则易患直肠肿瘤,并伴有部分先天痴呆的病例。本工作在孟帆已获得的APC基因在豚鼠中的同源cDNA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它的亚克隆,并利用原位杂交和RNA酶保护分析的方法,对它在脑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APCmRNA主要在海马、大脑和小脑中表达;嗅球中杂交信号稍弱,脑干中最弱。海马中阳性细胞主要是锥体细胞,小脑中则主要是内层颗粒细胞。在一个月大的豚鼠胚胎的脑中也观察到相似的表达型式。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发育和先天痴呆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对两种肥力条件下的“8455”小麦植株化学成分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消长关系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钾量、含水量是影响麦二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胱氨酸是影响麦长管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N、P、K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秦油2号”油菜植株内含物等与萝卜蚜有翅率关系的研究,建立了8个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可溶性糖、总N、糖与蛋白质之比和丝氨酸与萝卜蚜有翅率有密切关系,其次是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含水量、水溶性蛋白、酰胺氮和含P量等.  相似文献   
20.
Zanthoxylum armatum and Zanthoxylum bungeanum, known as ‘Chinese pepper’,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extraordinary complex genomes, phenotypic innovation of adaptive evolution and species-special metabolites. Here, we report reference-grade genomes of Z. armatum and Z. bungeanum. Using high coverage sequence data and comprehensive assembly strategies, we derived 66 pseudochromosomes comprising 33 homologous phased groups of two subgenomes, including autotetraploid Z. armatum. The genomic rearrangements and two whole-genome duplications created large (~4.5 Gb) complex genomes with a high ratio of repetitive sequences (>82%) and high chromosome number (2n = 4x = 132).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high-quality genomes shed lights on the genomic basis of involutional reproduction, allomones biosynthesis and adaptive evolution in Chinese pepper, revealing a high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mic evolu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henotypic innovation. Our study provides genomic resources and new insights for investigating diversification and phenotypic innovation in Chinese pepper, with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lants under severe environmental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