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2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815篇
  1033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595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有害赤潮藻对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有害赤潮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在赤潮危害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有害赤潮藻对浮游动物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浮游动物的存活和生长,降低母体的产卵力、卵的受精率或受精卵的孵化率以及减慢胚胎发育或造成畸形,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抑制浮游动物的摄食和改变其正常行为等;这些毒害作用主要是由赤潮藻产生的藻毒素或其它一些胞外渗出物通过降低浮游动物对食物的利用率、造成生理损伤、破坏细胞膜、降低亲体产生的配子质量、抑制有丝分裂和胚胎发育等造成的.某些赤潮藻营养成分单一如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会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2.
The yellow‐spined bamboo locust, Ceracris kiangsu Tsai (Orthoptera: Oedipodidae), is a notorious defoliator of bamboos in China. In commercial bamboo forests, spraying insecticides to control C. kiangsu is neither convenient nor economic, therefore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s are needed. Ceracris kiangsu adults are known to aggregate and gnaw at human urine‐contaminated materials; NaCl is a strong phagostimulant and NH4HCO3 is an attractant/arrestant.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ound that foam plastic containers containing a blend of 0.03% bisultap, 3% NaCl, 3% NH4HCO3, and 0.1% Triton X‐100 (tetrad bait) had a powerful attracticidal effect and could kill a great number of especially female C. kiangsu adults, comparable to those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0.03% bisultap and 5‐day‐incubated urine. In a field trial, the tetrad bait killed approximately 80% of females and about 9% of males in the treated plots after daily application for five consecutive days. The corrected average reduction rate was 48.2%. Moreover, the sex ratio was decreased from 1.18 before the trial to 0.25 after the experiment in the treated plo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a trap using NaCl as a phagostimulant and NH4HCO3 as an attractant that can be used for C. kiangsu control.  相似文献   
83.
病毒的复制和对宿主的入侵与自身结构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密切相关.对于宿主而言,在病毒感染宿主和宿主抗病毒的过程中,宿主的糖基化过程一方面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入侵,另一方面可促进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抑制宿主糖苷酶可抑制病毒的复制.从病毒方面来看,由于病毒自身缺乏糖基化修饰系统,病毒的糖基化过程是借宿主细胞内的合成系统对自身进行糖基化修饰.病毒的糖基化过程对病毒蛋白的折叠与稳定、病毒的感染和入侵、参与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和参与病毒的免疫逃逸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糖基化研究技术的发展,以糖基化为基础的功能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如新型病毒疫苗和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制,以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的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利用糖基化对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这些均为糖基化深入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就病毒与宿主细胞糖基化过程、相关功能以及研究应用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果蝇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同源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类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新基因 TFAR1 9(PDCD5,programmed cell death5)在不同种属间的序列同源性 ,利用 EST(expression sequence tag)拼接、RT- PCR、DNA序列测定技术及计算机分析技术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果蝇 PDCD5同源 c DNA编码区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发现果蝇与小鼠及果蝇与人 PDCD5在核苷酸水平上分别有 57.5%和 57.1 %的同源性 ,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 46.8%和 46.4%的同源性 .功能区分析发现 ,果蝇 PDCD5c DNA编码 1 33个氨基酸 ,计算机预测可能是一种核蛋白 ,含 5个可能的酪蛋白激酶 (casein kinase )磷酸化位点 ,2个可能的 PKC磷酸化位点 ,与人 PDCD5的功能区类似 .因而果蝇 PDCD5是与人 PDCD5同源的新基因 ,可能都与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 .  相似文献   
85.
摘要:【目的】验证大丽轮枝菌分泌途径中一个膜泡运输蛋白VdSec22的功能,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潜在的生物靶点。【方法】利用“正负双向筛选法”的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Sec22蛋白编码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菌株ΔQF。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其编码基因VdSec22重新导入ΔQF构建了功能回补菌株CΔQF。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检测上述菌株分泌胞外蛋白(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毒素蛋白)的能力;采用蘸根接种的方法,检测上述菌株对棉花致病性的差异。同时通过定量PCR检测内质网分子伴侣表达量的方法,推断突变体菌株ΔQF中是否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结果】成功构建了基因敲除突变体ΔQF和功能回补菌株CΔQF。突变体菌株ΔQF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毒素蛋白的分泌能力和对棉花的致病性均较野生型减弱,并且产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重新导入VdSec22基因可弥补突变体菌株ΔQF的上述缺陷。【结论】VdSec22是大丽轮枝菌的一个重要分泌途径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诸多胞外致病蛋白的分泌和棉花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VdSec22可作为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在生物靶点。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的腹水细胞为材料 ,进行体外培养 .将永生化基因———SV4 0T抗原基因转染第 2代细胞 ,得到永生化细胞系 .通过光学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免疫组化等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并与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建立了一株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命名为BUPH∶OVCA 3,现已传至 6 0余代 .其生物学特性为 ,细胞生长旺盛 ;具有人体恶性细胞的核型特征 ;细胞恶性度较低 ,不具有集落形成能力及裸鼠接种致瘤性 ;除较未永生化细胞生长速率增快 ,饱和密度增加外 ,仍保留上皮细胞的分化表型 .结果表明 ,BUPH∶OVCA 3为一株恶性度较低的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保留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可作为研究恶性度较低的卵巢上皮癌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87.
Novel technologies in doubled haploid line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aploid inducer line can be transferred (DH)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breeding process but also increase genetic gain. Haploid induction and subsequent genome doubling are the two main steps required for DH technology. Haploids have been generated through the culture of immature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and through inter‐ and intraspecific via chromosome elimination. Here, we focus on haploidization via chromosome elimination, especially the recent advances in centromere‐mediated haploidization. Once haploids have been induced, genome doubling is needed to produce DH lines. This study has proposed a new strategy to improve haploid genome doubling by combing haploids and minichromosome technology. With the progress in haploid induction and genome doubling methods, DH technology can facilitate reverse breeding,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line production, gene stacking and a variety of other genet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88.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有效准确的诊断和预防性疫苗是阻止其流行的主要手段, 乙肝表面抗原是诊断试剂和疫苗的主要成分。本试验在构建稳定表达HBsAg的毕赤酵母菌株后,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摇瓶分批培养方法, 探讨了不同培养基、溶解氧、诱导物甲醇的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与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在10 L发酵罐上采用分批补料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进行扩大培养生产重组HBsAg。结果表明, FBS无机盐合成培养基是理想的工业发酵培养基, 溶解氧对菌体的生长与表达有显著的影响, 甲醇诱导最佳终浓度为1% (V/V), 发酵的最适pH值为5.4~6.0。发酵罐放大培养后, ELISA和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HBsAg获得了高效表达, 最终菌体生物量达到310 OD600, 表达量达到27 mg/L。电子显微镜观察表达重组乙肝抗原可以自组装为22 nm类病毒颗粒, 为HBV的新一代早期血清学诊断和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与神经肌肉系统的生长发育有十分密切关系。PA对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神经的变性与再生和对肌肉卫星细胞的融全以及对神经肌肉间突触的成和可塑性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烟草及其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将含有抗溴苯腈基因bxn和雄性不育基因的重组载体pTA29-Barnase/bxn导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后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得到33个转基因植株。在27℃/23℃培养的16株中,有7株表现部分不育,另9株全部可育。而在20℃/15℃培养的17株中,12株表现不育,5株表现部分不育。部分不育的植株上同时开放可育花朵和不育花朵,不过其中的不育花朵中的花粉萌发活力很低。将在20℃/15℃条件下表现不育的12个不育株从20℃/15℃温室移至27℃/23℃温室后30d左右,其中9株表现程度不同的育性恢复现象:5株表现部分可育,另4株表现完全可育;但仍有3株表现雄性不育。雄性不育花朵的花丝变短,花药皱瘪,不散粉。细胞学观察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花药绒毡层降解提早于四分体时期,至单核小孢子时期降解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