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单味药对肠道酵母茵生长的影响,同时比较七味白术散复方传统汤剂与超微汤剂对肠道酵母茵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滤纸片法和比浊法测量药物的最低抑茵浓度及在测试浓度内的最佳促茵浓度。结果.:单味药人参和甘草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中人参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7936μg甘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949cOmE;茯苓、白术、葛根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促进作用,葛根的促菌效果最好,茯苓次之;而木香和藿香对肠道酵母菌在本次研究中未表现出明显的抑促作用。七味白术散复方在低浓度下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促进作用,且通过比较分析,七味白术散超微汤剂的促茵效果要优于传统汤剂(P〈0.01)。结论:人参和甘草对肠道酵母菌有抑制作用,茯苓、白术、葛根及七味白术散复方对肠道酵母茵有促进作用,且超微粉体的药物溶出率高于传统饮片,促菌效果好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62.
【背景】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一种比其他真菌小很多的多细胞真核微生物,在工业上受到广泛应用,而里氏木霉QM9414是目前研究最多基因产纤维素酶丰富的突变菌株。【目的】构建里氏木霉中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基因hkmt的siRNA沉默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来降低或者增强hkmt在里氏木霉QM9414中的表达量,以分析其对里氏木霉纤维素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根据里氏木霉hkmt序列设计siRNA沉默片段并用反转录的方法获得过表达hkmt片段。将沉默片段和过表达片段克隆至里氏木霉组成型表达载体中,构建沉默hkmt的载体和过表达hkmt的载体,并将其转化里氏木霉QM9414。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菌的菌丝生长情况,此外对各重组菌进行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性(Filter Paper Enzyme Activity,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性(Carboxymethyl Cellulose Enzyme Activity,CMCA)的测试;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hkmt、纤维素酶基因cbh1、egl1及木聚糖酶激活因子xyr1的表达量变化。【结果】通过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沉默、过表达hkmt重组菌的菌丝形态均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沉默载体和过表达载体可以分别沉默和促进hkmt的表达。沉默hkmt重组菌株中FPA和CMC酶活力相比出发菌平均升高2.5倍。此外,纤维素酶相关基因和激活因子在沉默hkmt重组菌中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但是在过表达hkmt重组菌株中以上相应指标均呈现相反的趋势。【结论】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产物负调控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这为提高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水平提供了参考,并为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Atrolnc-1在制动诱导小鼠后肢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制动组(Immobilization),每组1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实验处理,制动组小鼠右侧后肢装入自制塑料制动器固定。2周后分离其腓肠肌,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观察腓肠肌形态学改变,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肌肉萎缩F-box蛋白(Atrogin-1)及肌萎缩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 Atrolnc-1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胞浆及胞核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制动2周后小鼠腓肠肌萎缩。与对照组相比,制动组小鼠腓肠肌湿重减少(P>0.05),腓肠肌湿重/体重千分比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制动组骨骼肌大量肌纤维缩小或溶解,肌纤维横纹排列紊乱,间质见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P<0.01)。QRT-PCR及WB结果显示,Atrolnc-1表达上升(P<0.01),胞浆p-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1),但胞核p-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1),同时Atrogin-1(P<0.01)与MuRF-1(P<0.01)表达均升高。结论: 制动诱导小鼠腓肠肌萎缩,可能与Atrolnc-1激活NF-κB入核,促进MuRF-1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4.
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10年来悬钩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悬钩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萜、鞣质、甾等。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过敏、保肝、镇痛等。  相似文献   
65.
采用极性不同的6种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和水)、按索氏提取法逐级萃取破壁灵芝孢子粉,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其中酸类10种、酯类40种、醇类7种、酮类6种、酚类2种、烃类18种、甾类9种和杂原子化合物9种;UPLC-Q-TOF/MS共推断出40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1种、二萜类1种、三萜类9种、生物碱类4种、酰胺类7种、有机酸类9种以及其他化合物9种。两种测定方法间共有化合物仅1种,仅存在于5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甲醇)萃取物之一的化合物共105种,2种或2种以上萃取物共有的化合物共31种,实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样品中化合物组分的充分分离,扩大了可检测化合物的范围。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中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与鉴定、及灵芝孢子粉的化合物谱图库的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相关药理、药效分析及灵芝的药用模式真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采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体毛囊形蠕形螨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 选用5 μg/mL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对虫体进行荧光染色,避光染色15 min,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2.5%戊二醛固定虫体标本,梯度酒精和叔丁醇脱水,金喷镀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碘化丙啶对虫体有很强的结合力,虫体荧光信号均匀展示于细胞表面,充分展现虫体形态,扫描电镜更加清楚、细致地展示人体毛囊型蠕形螨的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将虫体分层扫描图片进行三维重建,真实、完全、直观地展露了虫体.结论 三种显微技术均可展示蠕形螨超微形态.PI对虫体有很好的荧光染色作用,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超微形态结构,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8-氧化咖啡因和嘧啶类生物碱在普洱熟茶中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普洱熟茶中首次分离到8-氧化咖啡因,嘧啶类生物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黄酮类配糖体(黄杞甙) ,以及简单酚类化合物(1 ,2 ,4-苯三酚、1 ,3-苯二酚和4-甲基-1 ,2-二苯酚)。由于普洱熟茶是由大叶茶经微生物后发酵生产的, 8-氧化咖啡因显然是茶叶中的咖啡因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转化产物。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亦可能是茶叶中的嘧啶类生物碱与微生物中的核苷类化合物在后发酵过程中缩合形成的。二者均为新发现的普洱熟茶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68.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初步研究广谱性蛋白激酶抑制剂星型孢菌素(STS)对蚕豆气孔运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光下STS对气孔开度无影响但暗中显著促进气孔开放,表明蛋白激酶参与光/暗对气孔运动的调控,光下蛋白激酶活性低而暗中高;(2)与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和NO清除剂羧基-2-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一样,STS既降低暗处理和光下外源H2O2、硝普钠(SNP)处理保卫细胞H2O2、NO水平,也促进气孔开放,表明暗中蛋白激酶通过抑制H2O2、NO清除机制提高保卫细胞内源H2O2、NO水平并促进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69.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拟南芥基因组DNA探针在75%杂交严谨度下对双子叶植物番茄、蚕豆和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大麦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GISH)分析,以揭示拟南芥与远缘植物基因组间的同源性.cGISH信号代表了拟南芥基因组DNA中的重复DNA与靶物种染色体上同源序列的杂交.探针DNA在所有靶物种的全部染色体上都产生了杂交信号.杂交信号为散在分布,并呈现随基因组增大,杂交信号增多,且分布更加分散的趋势.所有靶物种的核仁组织区(NOR)都显示了明显强于其他区域的杂交信号,表明拟南芥基因组DNA探针可用于植物NOR的物理定位.在所有的靶物种中,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臂中间区和末端,着丝粒或近着丝粒区有少数信号分布.大麦染色体显示了与C-和N-带不同的独特的cGISH信号带型,表明此探针可用于不同植物染色体的识别.这些结果表明,拟南芥基因组与远缘植物基因组之间,除rDNA和端粒重复序列外,还存在其它同源的重复DNA;一些重复DNA序列在被子植物分歧进化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之前就已存在,虽经历了长期的进化过程,至今在远缘物种之间仍保持了较高的同源性.结果还提示,大基因组中古老而保守的重复DNA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扩增.  相似文献   
70.
进入21世纪第1个10年,菌根学(mycorrhizology)研究进入菌根学发展史上第2个辉煌时期。文中总结了21世纪首个10年期间菌根学研究的特点,预测了今后40年(21世纪上半叶)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推动菌根学进一步研究及其菌根生物技术应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