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酸提高绿茶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合酶和肥胖、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相关.获取高活性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有重要应用价值.50%乙醇的绿茶提取物具有抑制脂肪酸合酶和经口服降低大、小鼠体重的功能.该提取物在酸的作用下可明显地提高其抑制脂肪酸合酶的能力.采用1 mol/L硫酸或盐酸在100℃下处理绿茶提取物,发现该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活性随时间逐步提高.在25℃至120℃温度下,提高处理温度使抑制活性提高的速度加快和程度加大. 用1 mol/L盐酸120℃处理35 min或3 mol/L盐酸100℃处理30 min可使绿茶提取物抑制脂肪酸合酶的半抑制浓度下降20倍左右,达到1 μg/ml以下.用pKa值4.76至1.27的1 mol/L浓度的4种有机酸在100℃作用150 min使绿茶提取物抑制活性分别提高到1.48至5.84倍.提高酸的浓度也使被作用的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提高的更多.表现抑制活性提高的速度及程度和氢离子浓度正相关.判断绿茶提取物在酸作用下抑制活性的提高来源于其中所含儿茶素在氢离子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初步实验表明其变化过程比较复杂,确定其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对香石竹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切花瓶插液中加入0.3g.L^-1季铵盐化合物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后,瓶插液中微生物密度和切花茎杆基部病原菌分离频率下降,切花后期的水分平衡和鲜重能较好地维持,花冠直径增大,观赏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4.
贵州苏铁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 K.M.Lan et R.F.Zou)的根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不同,贵州苏铁的根可分为正常根、珊瑚状根和肉质根三种类型。(2)正常根与肉质根的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内方第1~2层皮层薄壁细胞,珊瑚状根的木栓形成层则起源于外方皮层的第2~3层细胞,而非中柱鞘。(3)首次发现肉质根一种新的增粗方式,是由周皮内方的皮层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持续或周期性产生新的皮层薄壁细胞,引起根的增粗。  相似文献   
15.
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8(β3GnT-2, β3GnT-8)共同参与多聚N-乙酰氨基乳糖([Galβ1→4GlcNAcβ1→3]n)的合成,从而使得细胞表面的相应糖链结 构延长进而影响细胞的恶性转化.已有研究表明,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的表达上调,但其分子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ATRA诱导 HL-60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Ets-1对β3GnT-2,-8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10-6 mol/L ATRA 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向粒系分化,RT-PCR检测到细胞中Ets-1的表达 明显增加;进一步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结合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检测 证实,有活化的Ets-1结合至β3GnT-2/-8基因调控区. 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ts-1对 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基因有表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组腺相关病毒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具有感染范围广、能在宿主细胞中长久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和非致病性等优点,因此在基因治疗领域倍受青睐。rAAV的大规模制备技术一直是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的瓶颈。近年来,有许多改进rAAV制备工艺的尝试。我们在介绍rAAV载体制备所需各种元件的基础上,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长江春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利用长江春大豆初选核心种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农艺性状表型等基础数据,对用不同个体取样方法以及不同数据类型建立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目的是确定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根据SSR分子数据聚类,采用类内随机取样,类内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以及仅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都可用于大豆核心种质构建,但是综合不同评价参数发现,以类内随机取样最佳,类内按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次之,单独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较差。分析不同SSR等位变异保留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当保留90%和80%的SSR等位变异时,核心种质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与SSR分子数据种质遗传关系评价的不一致性,农艺性状等基础数据虽然可用来构建核心种质,但其SSR分子水平代表性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用不同方法或同一方法不同重复次数取样建立的核心种质具有异质性,且这种异质性随核心种质取样比例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虽然可依据不同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方法建立核心种质,但综合表型和分子数据建立的核心种质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The Dicer1 allele is used to show that microRNAs (miRNA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strocyt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While it is known that astrocytes that lack miRNAs are dysregulated, the in vivo phenotypes of these astrocyt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use Aldh1l1-EGFP transgene, a marker of astrocytes, to characterize mouse models with conditional Dicer1 ablation (via either human or mouse GFAP-Cre). This transgene revealed novel features of the defective astrocytes from the absence of miRNA. Although astrocyte miRNAs were depleted in both lines, we found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fferences in the Aldh1l1-EGFP cells between the two Cre lines. Aldh1l1-EGFP cells from hGFAP-Cre mutant lines displayed up-regulation of Aldh1l1-EGFP with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and a genomic profile that acquired many features of wildtype primary astrocyte cultures. In the young mGFAP-Cre mutant lines we found that Aldh1l1-EGFP cells were disorganized and hyperproliferative in the developing cerebellum. Using the Aldh1l1-EGFP transgene, our work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miRNAs in astrocyte development and the features of astrocytes in these two mouse models.  相似文献   
19.
The karyotype analysis and the Giemsa banding in Daghestan Sweetclover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hromosome number in each somatic cell is 2n=16. The formulas of karyotype and banding pattern are therfore 2n=16=12m+ 2sm+2sm(SAT) and 2n=16=8C+4CT++2CT++2CT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抗脂多糖因子ALFs在日本沼虾先天性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研究从日本沼虾中克隆了2种抗脂多糖因子MnALF1、MnALF2。MnALF1 cDNA 全长1008 bp, 编码121个氨基酸; MnALF2 cDNA 全长836 bp, 编码124个氨基酸。这2种氨基酸均包含有一个信号肽序列和一个LPS结合位点, 并且在结合位点的两端(N-端和C-端)都有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这2种MnALFs与之前发现的甲壳动物的ALFs是非常相似的。qRT-PCR结果显示MnALFs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MnALF1主要在心脏和小肠内表达, 而MnALF2则主要在血细胞和肝胰脏中表达。在用嗜水气单胞菌刺激之后发现2种MnALFs在心脏、小肠、血细胞、肝胰脏中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表达模式(MnALF1在刺激之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之后分别在不同组织的不同时间点达到最大值; 然而, 对于MnALF2, 在心脏和小肠中先减少后增加, 在血细胞和肝胰脏中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都在24h达到最大值)。结果提示这2种MnALF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异性, 并且在细菌侵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