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18篇
  免费   2674篇
  国内免费   338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710篇
  2021年   1580篇
  2020年   1070篇
  2019年   1345篇
  2018年   1264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1245篇
  2015年   1911篇
  2014年   2246篇
  2013年   2409篇
  2012年   2906篇
  2011年   2582篇
  2010年   1736篇
  2009年   1562篇
  2008年   1745篇
  2007年   1490篇
  2006年   1377篇
  2005年   1119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847篇
  2002年   775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近几年来,在武汉东湖,每到深秋至次年初夏都出现数量较多,主要附生在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表的柄裸藻属(Colacium Ehr.)植物;在冬末春初,出现种群数量的高峰。自1981年至1984年,作者曾对它进行过有关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探讨。在本文仅简述其有关形态和分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53.
猴脑线粒体DNA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冷碱法从2只恒河猴和1只食蟹猴的脑组织中提取mtDNA,最后的得率大约为0.7μgmtDNA/g脑组织,是肝脏组织得率的1/3左右。与肝脏组织相比较,从脑组织中提取mtDNA有以下优点:1.匀浆方便。2.样品中蛋白杂质少,容易彻底抽提去除蛋白质。3.大分子RNA杂质极少,不经Sepharose-4B柱或RNawe处理,就可得到较纯的样品。加之哺乳动物脑的体积较大,哺乳动物脑组织不失为提取mtDNA的一个有用的组织来源。经1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并与来自同一个体肝脏组织的mtDNA比较,结果进一步证实,mtDNA无组织特异性。对12岁以上老年猴脑mtDNA的分析表明,在衰老中,动物mtDNA的序列可能没有变化,甲基化程度也无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了钮额果蝇的生活力和B染色体的关系。结果表明,银额果蝇的B染色体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双重性调节作用。一方面,B染色体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单雌系核型中,即1B或2Bs,可刺激生长、发育,增强生活力。另一方面,在单雌系的细胞中存在多条B染色体,并形成核型多态性,这似乎对生长和发育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减弱其生活力。  相似文献   
55.
白腹锦鸡,红腹锦鸡,中国雉鸡SC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铺展—硝酸银染色技术制备三种鸡的SC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种鸡的SC组非常相似,即2n=82,ZZ/ZW型性别决定,雄性为ZZ。除1号SC和Z-SC为中着丝粒外,其余均为端着丝粒。Z-SC的相对长度有明显的细胞间差异;平均相对长度度介于第3和第4号SC之间。三者SC组型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应SC长度上的不同。并对其亲缘关系及在鸟类进化中的可能地位进行了讨论。此外,在微铺展法制备的锦鸡精母细胞SC标本中还发现了巨大中心粒,这在高等动物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6.
柴达木盆地荒漠土壤蓝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和中部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丘陵、戈壁和沙丘的蓝藻种类组成、生物量及主要的土壤化学成分;采用了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藻类的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21种蓝藻,其中6种为国内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土壤含磷量、总盐量及与粘性和湿度有关的土壤结构是决定柴达木盆地蓝藻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is a glycoprotein hormone composed of two dissimilar subunits, alpha and beta. Nicks or missing peptide linkag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beta 44-52 region of the beta-subunit of hCG, whether from pregnancy or trophoblast disease.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reports about the location of nicks in hCG, their origin and occurrence, their effects on the steroidogenic and receptor-binding activities of hCG, and on the immunological activities of hCG and its free beta-subunit. Taken together, the reports show: (1) nicks occur primarily between beta 47 and beta 48, and to a lesser extent between beta 44 and beta 45; (2) the extent of nicking in hCG samples varies widely, from undetectable to 100 percent of molecules; (3) nicks greatly reduce the steroidogenic activity of hCG in vitro (nicked molecules have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the activity of the intact hormone); (4) nicks may occur at the trophoblast-myometrial interface or in the circulation by the action of human leucocyte elastase or similar leucocytic protease; (5) hCG testing kits using dimer-specific antibodies may not detect nicked molecules and may give different results from those using other antibodies; (6) hCG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preparations and the CR series of hCG standards are variably nicked (10 percent to 20 percent), complicating the problem of discordant hCG results in nick-sensitive assays; (7) results from commonly used immunoassays for measurement of the hCG free beta-subunit vary by as much as tenfold because some of the antibodies employed do not detect nick free beta-subunit.  相似文献   
58.
While endocrine steroid hormones have been known for many years to regulate normal and malignant mammary epithelium, recent studies have led to an appreciation of polypeptide growth factors as locally-acting autocrine and paracrine effectors. In the current article we summarize what is known about growth factor regulation and action in the normal mammary gland and about perturbations of the steroid-growth factor interplay as cancer progresses. A major theme is that oncogenic activation modulates both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and function of growth factors in the mammary gland.  相似文献   
59.
灭幼脲Ⅲ号在好气水环境中的降解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新农药灭幼脲Ⅲ号在好气水环境中的降解与代谢。在避光条件下,观察了灭菌组与实验组中灭幼脲Ⅲ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消长过程,比较了它的化学水解与微生物降解的差异。在室内模拟好气系统中,研究了母体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残留动态和生物降解半衰期,及其初期主要代谢途径的转化产物,同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扫描,以及特征有机质谱图,对灭幼脲Ⅲ号的两种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在室内好气环境中较易水解,而且水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速它的降解,母体化合物在水体中初期代谢主要途径为分子中的苯甲酰碳与脲氮键首先开裂,生成邻氯苯甲酸(CBA)和对氯苯基脲素(CPU)。  相似文献   
60.
人肌肌酸激酶胍变性时的失活与构象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二阶导数光谱、紫外差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监测手段,研究了人肌肌酸激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构象变化。二阶导数光谱结果表明,若以6M盐酸胍中肌酸激酶酪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为100%,则天然酶酪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只有2%。而紫外差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与兔肌肌酸激酶的结果相似。比较不同胍浓度下人肌肌酸激酶的失活与构象变化,表明酶的失活先于构象变化。同时还测定了不同浓度胍溶液中人肌酶的失活与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结果表明以几种方法测定的构象变化均为单相的一级过程,而酶的失活却呈现了由快慢两相组成的一级反应过程。比较同浓度胍溶液中的失活速度与构象变化速度,发现酶失活的快相反应速度常数比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大1—2个数量级,慢相速度常数与构象变化速度常数相近。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酶的活性部位构象柔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