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27篇
  免费   1554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1136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845篇
  2018年   840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826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1409篇
  2013年   1406篇
  2012年   1733篇
  2011年   1481篇
  2010年   981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反]-β-法尼烯合成酶基因在植物抗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是绝大多数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可使蚜虫产生骚动、从植株上脱落,并吸引蚜虫天敌,有效控制蚜虫危害。EβF合成酶是催化合成EβF的关键酶,目前该基因已从薄荷、香橙、花旗松、黄花蒿、洋甘菊等植物中得到分离鉴定。植物中表达EβF合成酶基因以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diphosphate,FPP)合成EβF是控制蚜虫危害的重要策略。文中概括了当前植物抗蚜转基因研究现状,综述了植物EβF合成酶基因及其在植物抗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针对当前转基因植物的EβF生成量较低等问题,展望了EβF合成酶基因在植物抗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72.
The abundance–adaptation hypothesis argues that taxa with more individuals and faster generation times will have more evolutionary ‘experiments’ allowing expansion into, and diversification within, novel habitats. Thus, as older taxa have produced more individuals over time, and smaller taxa have higher population sizes and faster generation times, the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s (LDGs) of these clades should show shallower slopes. We describe the LDGs for archaea, bacteria, fungi, invertebrates and trees from six North American forests. For three focal groups – bacteria, ants, and trees – older taxa had shallower LDG slopes than the more recent, terminal taxa. Across 12 orders of magnitude of body mass, LDG slopes were steeper in larger taxa. The slopes of LDGs vary systematically with body size and clade age, underscoring the non‐canonical nature of LDGs. The steepest LDG slopes were found for the largest organisms while the smallest, from bacteria to small litter‐soil invertebrates, have shallower‐ to zero‐slope LDGs. If tropical niche conservatism is the failure of clades to adapt to, and diversify in temperate habitats, then the steep LDGs of chordates and plants likely arise from the decreased ability of clades with large individuals to adapt to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of extra‐tropical life.  相似文献   
273.
鸭肝脂肪酸合成酶的NADPH底物抑制及作用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己知动物脂肪酸合成酶的底物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具有竞争性双底物抑制的乒乓机制。实验发现鸭肝脂肪酸合成酶的第三个底物NADPH也具有底物抑制,并研究了它的规律及与NADPH有关的稳态动力学。发现对于该酶的全反应,增加丙二酰辅酶A浓度,降低环境盐浓度,均使NADPH底物抑制减少。但以NADPH作底物的酮酰还原和烯酰还原二步单独反应以及包含四步单独反应的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反应都无NADPH底物抑制现象。NADPH底物抑制对丙二酰辅酶A为竞争性,丙二酰辅酶A底物抑制对NADPH为非竞争性。在全反应中NADPH和丙二酰辅酶A之间发现为乒乓机制,在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反应中,两个底物NADPH和乙酰乙酰辅酶A之间则表现为序列反应机制。降低环境盐浓度使NADPH和丙二酰辅酶A之间的乒乓机制向序列机制转化。在全反应中,NADP产物抑制相对NADP为竞争性,对丙二酰辅酶A为非竞争性。  相似文献   
274.
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作用机制还不太清楚.通过体外乳鼠肾脏细胞的原代培养,探讨AGEs对肾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取出生3天的SD大鼠的乳鼠肾脏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并取传代到4-6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GEs(0、1.2、2.5、5、10、20 mg/ml),不同的作用时间(6、12、18、24 h)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肾细胞,用MTT法检测AGEs对肾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酶试剂盒法检测AGEs对肾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以及肾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GEs作用肾细胞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细胞内GSH含量和SOD活性均逐渐下降,而细胞培养液中LDH和NAG的含量则逐渐升高,与正常培养的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并且AGEs对细胞的作用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说明AGEs对原代培养的肾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随着AGEs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肾细胞的损伤越来越严重,实验结果也表明.肾细胞对AGEs的作用很敏感,其损伤细胞的途径和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改变了肾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降低肾细胞抗氧化能力,该实验研究也进一步提示了AGEs是导致糖尿病肾脏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5.
记山西榆社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两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西榆社盆地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中的两个新种:Eucladoceros proboulei sp.nov.和Procapreolus jinensis sp.nov.,并列出了已鉴定完毕的所有产于榆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鹿类动物化石单.  相似文献   
276.
Suspension bioreactors are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static culture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for the generation of clinically relevant cell numbers in a controlled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veloped a scalable suspension culture system using serum-free defined media with spinner flasks for hESC expansion as cell aggregates. With optimized cell seeding density and splitting interval, we demonstrate prolonged passaging and expansion of several hESC lines with overall expansion, yield, v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of pluripotency equivalent to adherent culture. Human ESCs maintained in suspension as aggregates can be passaged at least 20 times to achieve over 1×10(13) fold calculated expansion with high undifferentiation rate and normal karyotype. Furthermore, the aggregates a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to cardiomyocytes in a directed fashion. Finally, we show that the cells can be cryopreserved in serum-free medium and thawed into adherent or suspension cultures to continue passaging and expansion. We have successfully used this method under cGMP or cGMP-equivalent conditions to generate cell banks of several hESC lines. Taken together, our suspension culture system provides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scale-up expansion of hESCs under defined and serum-free conditions for clinical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77.
叶长青  包涵  刘田  杨青 《昆虫学报》2021,64(1):19-29
[目的]探析双叉犀金龟Trypoxylus dichotomus表皮蛋白的序列特征及生化性质.[方法]利用RT-PCR克隆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皮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对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金属离子鳌合层析的方法对重组蛋...  相似文献   
278.
目的构建并鉴定带GFAP启动子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表达。方法利用IRES和GFAP启动子,通过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连接、转化等多种基因工程技术,经多步亚克隆后完成能同时表达p27和EGFP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pGFAP-IRES2-EGFP-p27。转染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观察EGFP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p27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FAP-IRES2-EGFP-p27。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后可见EGFP的表达,并且在EGFP阳性的细胞中P2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GFAP启动子能启动目的基因p27和EGFP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连于Flag-p27的下游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指示p27的表达情况。带启动子GFAP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并为寻找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疗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9.
微生物源抗植物病毒物质及其抗病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物质,具有内吸活性强、安全高效的优点.目前从微生物资源中筛选并获得抗植物病毒物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对微生物抗病毒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抗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来源于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抗病毒活性物质,以及抗病机理作了论述,并对微生物源抗植物病毒物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0.
【目的】为了获得能够在高盐环境下脱色偶氮染料的嗜盐菌群及其降解机理。【方法】采用富集驯化的方法获得一个嗜盐菌群,采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其群落结构进行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降解特性;采用GC-MS和红外图谱分析了其降解机理;采用微核实验的方法比较了偶氮染料降解前后的毒性。【结果】该菌群在10%的盐度下,使100mg/L的酸性金黄G在8h内脱色。菌群主要由Zobellella、Rheinheimera、Exiguobacterium和Marinobacterium组成。最适宜的脱色条件是:pH=6,酵母粉为碳源,蛋白胨或硝酸钾作为氮源,盐度为1%–10%。酸性金黄G降解产物的毒性比降解前降低。酸性金黄G主要的降解产物是对氨基二苯胺和二苯胺。此外,该菌群还能使酸性大红GR和直接湖蓝5B等多种偶氮染料脱色,具有较好的脱色广谱性。【结论】获得了快速降解偶氮染料的嗜盐菌群及降解机理,为该嗜盐菌群应用于高盐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