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2015—201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全砂覆盖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析旗叶光合特性、春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PMS和SM 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灌浆前分别较CK提高47.8和31.6 mm,灌浆期均较CK降低15.6 mm.PMS和SM提高春小麦挑旗-抽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土壤耗水.PMS和SM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K提高59.0%~73.7%和40.1%~52.7%,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提高3.5%~28.4%和2.9%~23.9%.PMS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春小麦挑旗、抽穗、扬花期分别较CK提高23.5%、33.0%、17.7%和32.6%、76.4%、66.9%,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26.2%和16.4%;PMS和SM的气孔限制值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14.6%、23.9%、22.3%和25.7%、29.8%、17.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MS在挑旗期较CK提高57.8%,扬花期降低11.2%.PMS的表观量子效率在抽穗、扬花期分别较SM和CK增加22.6%、18.7%和26.8%、14.3%.PMS和SM春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且在干旱年份增幅较大;PMS的产量较CK和SM分别提高36.2%和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4%和3.4%.因此,PMS和SM提高了小麦灌浆前土壤贮水,加剧了挑旗到抽穗和扬花到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小麦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强了小麦灌浆前旗叶光合功能,促进 “库”的建成和同化物的转运,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PMS在丰水年份的增产潜力和干旱年份的适应能力比SM更强.  相似文献   
12.
总枝状毛霉对去氢表雄酮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样中筛选到1株能转化甾体的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总枝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利用该菌株对去氢表雄酮进行生物转化研究,转化产物分离后,通过红外、质谱和二维核磁波谱分析,确定了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转化产物是7α-羟基去氢表雄酮和7β-羟基去氢表雄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溶剂通常用于甾体生物催化过程以提高底物溶解度,但在发酵液中添加促溶剂对菌体形态及发酵液特性的影响还少有报道。方法:利用旋转流变仪和顺磁分析仪分别对发酵液的流变特性及体积氧传递系数KLa进行监测。结果:无论是否添加促溶剂,发酵液都表现出非牛顿流体力学特性,但添加3%1,2丙二醇后同一时期发酵液稠度系数减小大约17%,而流动指数平均增加8%。结论:添加促溶剂使得发酵液表观黏度减小,体积氧传递系数增大,从而有利于甾体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河南两种气候区内分布的典型草地(豫西北的暖性草丛和暖性灌草丛,豫南的暖性草丛、暖性灌草丛、热性草丛和热性灌草丛)植被与土壤碳密度特征及碳分布差异.结果表明: 豫西北与豫南地区草地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27.4和221.4 g·m-2,呈北高南低趋势,差异显著;而根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8×103和1.94×103 g·m-2,呈南高北低趋势,且差异显著.豫西北和豫南地区地上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13.75和77.35 g C·m-2.豫西北地区暖性草丛植被地上碳密度大于暖性灌草丛,但差异不显著;而豫南地区热性草丛活体碳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类型草地.豫西北与豫南地区地下平均碳密度分别为6.35×103和5.14×103 g C·m-2.豫西北地区2种类型草地根系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差异均不显著;豫南地区热性灌草丛根系碳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类型草地,而热性草丛土壤碳密度显著大于其他3种类型草地.豫西北和豫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分别为6.46×103和5.22×103 g C·m-2,呈北高南低趋势,且土壤贡献最大(78%~90%).豫西北地区2种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不显著;豫南地区热性草丛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为9.70×103 g C·m-2,显著大于其他3种类型草地.本研究结果为准确计算河南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评估其固碳潜力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监测绿洲滴灌棉田不同秸秆管理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组分的变化,可揭示农田管理措施对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调节机制,为干旱区提高农田土壤生产力以及农业固碳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NS)2种秸秆管理方式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为副区: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和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混施(NPK+OM).结果表明: 施肥和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提高了有机碳(CT)、易氧化有机碳(CL)、微生物生物量碳(CMB)、水溶性有机碳(CWS)、热水溶性有机碳(CHWS)的含量和有机碳累计矿化量(CT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机碳库提高了20.6%;处理NPK、OM、NPK+OM分别较CK提高了7.8%、29.5%、37.7%.不同施肥处理下CT、CL、CMB、CWS、CHWS均表现为NPK+OM>OM>NPK>CK.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CTM提高了5.9%;NPK、OM、NPK+OM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32.7%、59.5%、97.3%.对CMI与SOC及其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MI与CT、CMB、CL、CWS、CHWS、CTM、C库、固碳潜力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 CMI是评价绿洲棉田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指标.在干旱区建设高标准绿洲农田,发展棉花生产,采用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等农业技术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培肥地力,而且能促进土壤固碳,有利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能的途径。方法:选择78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同时,同步对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1个月、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Index)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症状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显示:(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分裂期间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改组"现象,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利于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M14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前期Ⅱ和中期Ⅱ形成"细胞器带";正常发育的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生殖细胞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初具细胞壁,而后消失,且生殖细胞壁成分与花粉内壁成分相似.(2)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具有尾突的精子;每个精子通过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隔开,含有一个大的精核,长尾突内含少量的细胞质以及纤丝状结构.(3)生殖细胞和精子中缺乏质体.(4)花粉的败育起始于小孢子,大部分受阻于单核-二细胞花粉期,其败育特征为花粉内液泡吞噬作用导致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或肥大生长致使营养供应受阻,可能是导致单核-二细胞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研究表明,白花甜菜第九号染色体的附加可能是导致M14大量花粉败育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的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 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以刮老翘皮、束物诱杀、挂杀虫灯、用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2011-2012 年黄岛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 2011-2012 年间因CAP住院的患儿241 例,所有CAP 患儿均于住院第2 天采集空腹血行9 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查,包括 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结 果:241 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支原体感染阳性74 例(30.7%),其中132例男性CAP患儿中支原体感染38 例(28.8%),109 例女 性CAP 患儿中支原体感染36 例;>3 岁患儿的感染率为41.2%,1-3 岁患儿感染率26.2%,<1 岁婴幼儿感染率为5.4%;2011 年 CAP患儿支原体感染率为19.4%,而2012 年为34.6%;74 例支原体阳性患儿合并其他感染者6 例。结论:黄岛地区儿童社区获得 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占重要地位,且有升高趋势,应重视婴幼儿支原体感染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011-2012年黄岛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1-2012年间因CAP住院的患儿241例,所有CAP患儿均于住院第2天采集空腹血行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查,包括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结果:24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支原体感染阳性74例(30.7%),其中132例男性CAP患儿中支原体感染38例(28.8%),109例女性CAP患儿中支原体感染36例;〉3岁患儿的感染率为41.2%,1-3岁患儿感染率26.2%,〈1岁婴幼儿感染率为5.4%;2011年CAP患儿支原体感染率为19.4%,而2012年为34.6%;74例支原体阳性患儿合并其他感染者6例。结论:黄岛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占重要地位,且有升高趋势,应重视婴幼儿支原体感染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