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我国未来几年深空探索任务将呈"井喷式"发展,微生物对于航天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关注,而国内外少有表型异质性亚群的研究。【目的】从表型异质性的角度探讨低剪切力模拟失重环境(Low-shearmodeledmicrogravity,LSMMG)和低剪切力正常重力环境(Low-shearnormalgravity,LSNG)对大肠杆菌K12造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失重环境对大肠杆菌K12进行连续传代培养,从单克隆形态、颜色以及菌体形态等方面挑选出表型异质性的亚群菌株,对不同菌株进行增殖速率、抗生素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环境压力抵抗力以及细胞毒性的测定,以此评估低剪切力和模拟失重环境对大肠杆菌K12的影响。【结果】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连续传代培养,总共分离出4株形态不同的表型异质性亚群菌株,其中2株来自模拟失重组(M1,Ma),另外2株来自正常重力对照组(N1,Na);4株亚群与原始菌株(P)相比,在增殖速率、生物被膜形成、环境压力抵抗力和细胞毒性方面均有增强或减弱的明显变化,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剪切力模拟失重环境以及存在低剪切力的正常重力环境均能引起大肠杆菌表型异质性变化,与原始菌株相比,表型异质性亚群菌株在分化上并没有统一的方向,但仍需警惕那些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变化表型。  相似文献   
12.
To isolate an improved pristinamycin producing strain of 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the technique of Genome shuffling was used which resulted in a high-yield recombinant G 3-56 strain. Strain G 3-56 yielded 322 ± 17 mg/L of pristinamycin which was 11.4-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strain and 3.7-fold higher than strain UN-78 which previously had the highest yield of pristinamycin.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ombinant G 3-56 strain was stable as revealed by our subculture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production medium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orthogonal matrix method. Under the optimal medium conditions, the maximum yield of pristinamycin was 412 mg/L with about 1.24-fold 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medium.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固定化里氏木霉糖化玉米秆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多孔聚酯材料固定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RutC30)菌丝细胞,将固定化细胞在生长限制条件下重复分批培养,使纤维酶的合成与玉米秆纤维原料的酶解糖化耦合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在30℃、初始pH4.8、摇瓶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连续重复进行12次分批培养试验。每批玉米秆用量为60g/L,培养周期4.5d,共54d。培养液中含滤纸酶活力平均为0.70IU/ml,还原糖26.41g/L,糖化率达到理论值的89.11%。固定化菌丝形态正常,菌量保持在10g/L左右。在间歇添料条件下,玉米秆原料的总量可提高到120g/L,7d后还原糖浓度达52.81g/L,糖化率为89.20%。利用固定化里氏木霉同时产酶和糖化植物纤维原料,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易于连续自动化操作,是一条有效利用可再生纤维素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入侵已成为一些本地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1959年牛蛙被引入中国大陆,但直到1990年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饲养。牛蛙的自然种群在国内一直未见报道。我们于2003年9—11月调查了浙江省东部5区3县的牛蛙种群,发现在岱山、秀山、六横及佛渡岛上有牛蛙分布,共捕获23只牛蛙,包括4只成年个体,18个亚成体和1只蝌蚪。于2004年1月和2月在岱山捕获28只蝌蚪。结果显示:(1)牛蛙的蝌蚪能在当地越冬成活,说明牛蛙在上述4岛成功地建立了自然种群;(2)牛蛙主要分布于水库、池塘和溪流,牛蛙的生境与6种当地蛙有部分重叠;(3)养殖时管理不善造成的牛蛙逃逸,以及牛蛙价格过低而导致养殖户将牛蛙弃置野外可能是牛蛙入侵的主要原因。牛蛙对当地蛙的潜在威胁很大,开展牛蛙的分布、食性和种群动态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c-Abl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细胞内被一些基因毒性的、氧化的及其它形式的压力所激活。目前研究证明:应用标记的c-Abl发现其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一分子c-Abl的N末端区域与相应的另一分子的C末端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实验进一步表明: cAbl SH3 结构域结合到另一c-Abl 分子富含脯氨酸的C-末端约958-982氨基酸区域。如果去除c-Abl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就会阻止二聚体的形成。这些结果首先证实了c-Abl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暗示着二聚体的形成可能影响着c-Abl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东湖移殖背角无齿蚌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贝类具有分布广泛、活动性差、对污染物耐受性强等特点被作为"生物指示物",广泛用于监测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的背景[1],如著名的"贻贝观察[2]"(Mussel Watch)监测工作等。近年来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贝类移殖监测"的尝试由于具有将贝移殖到待测地点[3]、免受水体理化(盐度等)条件的影响[4]、能够评价可控时间段内的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了阐明太白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chi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太白山地区调查了 29个样地(10 m×10m),对处于不同生境的 5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Ⅲ、Ⅳ、Ⅴ、Ⅵ、Ⅶ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68.64%),幼、老龄个体数量较少。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不同种群年龄结构特点不同:海拔较低的种群(B)由于水热条件适宜,林内有林窗出现,幼龄级个体数相对丰富;而其他种群由于幼龄个体严重缺乏,衰退趋势明显。太白红杉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但存活曲线基本属于Deevey Ⅲ型,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V-Ⅸ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60、100和200年中,各太白红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群稳定性维持困难。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趋势与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其他濒危植物比较,导致种群衰退的原因相似:在郁闭的林下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困难。应该利用太白红杉喜光、耐旱和中老年个体产种量丰富的特性,对现有太白红杉林分实行就地保护,合理抚育管理。低海拔地区,应适当间伐非目的树种  相似文献   
18.
<正>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其共同特征为两个双键直接通过一个碳-碳单键连接,没有被亚甲基隔开。共轭亚油酸的双  相似文献   
19.
Myelin-derived proteins, such as tenascin-R (TN-R), myelin associate glycoprotein (MAG), 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 (OMgp), and Nogo-A, inhibi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gene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DNA vaccine encoding for oligodendrocyte and myelin-related antigens was employed to attenuate the axonal growth inhibitory properties of myelin in the setting of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a rat spinal cord dorsal hemisection model, the vaccine directed against the inhibitory epitopes of Nogo-A, MAG, OMgp, and TN-R was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once a week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supplemented with local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anti-sera against the four antigens. Anterograde labeling of dorsal column fibers showed active axonal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lesion site at the eighth week following the treatm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but not in control groups. Light microscopic and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vaccination with these myelin-related antigens did not lead to demyelinating disease. OMgp and TN-R levels were down-regulated at the lesion site together with a parallel increase in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leve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This study reveals the effective approach of a DNA vaccine strategy by attaining the special antibody to direct neutralization of the myelin inhibitors during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20.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可能与土壤中累积的酚酸存在密切的关系。土壤氮素供应是决定杨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而硝态氮是土壤无机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酚酸作用下杨树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对于揭示酚酸化感机理、明确林地改良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欧美杨‘I-107’ (Populus × euramericana ‘Neva’)水培苗为试验材料, 采用改良Hoagland营养液培养, 以二代杨树连作人工林土壤酚酸的实际含量为参照浓度(X), 设置5个酚酸浓度水平(0, 0.5X, 1.0X, 1.5X, 2.0X), 分析不同浓度酚酸混合物对杨树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分别在酚酸处理后第1、5、10、20、30和40天测定分析与硝态氮吸收利用密切相关的生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酚酸处理导致根系伤害度明显提高, 根系活力受到酚酸物质的明显抑制, 处理后第40天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 48 h动态测定发现酚酸物质对硝态氮的吸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p < 0.05); 处理后第40天, 低浓度酚酸(0.5X, 1.0X)导致硝态氮在植株体内发生积累, 而高浓度酚酸(1.5X, 2.0X)导致植株硝态氮含量下降; 酚酸物质明显抑制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 处理后第40天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 酚酸物质处理后期则引起亚硝态氮含量的升高。酚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杨树水培苗硝态氮的生理效应关系可以用多元线性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