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46篇
  免费   3260篇
  国内免费   6679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535篇
  2022年   950篇
  2021年   1879篇
  2020年   1375篇
  2019年   1686篇
  2018年   1463篇
  2017年   1140篇
  2016年   1418篇
  2015年   2140篇
  2014年   2719篇
  2013年   2722篇
  2012年   3380篇
  2011年   3009篇
  2010年   2093篇
  2009年   1951篇
  2008年   2127篇
  2007年   1946篇
  2006年   1725篇
  2005年   1532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1094篇
  2002年   932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523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电刺激猫小脑顶核对动脉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岗  富维骏  卢振东 《生理学报》1988,40(4):356-364
在38只麻醉及人工呼吸的猫,观察到电刺激小脑顶核嘴侧部能引起动脉血压显著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于刺激期间显著增加。去缓冲神经对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反应的幅度和肾交感神经放电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延长血压反应升高相以及血压恢复期的时间。静脉注射氯庄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并能减弱刺激顶核引起的血压反应,但增强了刺激顶核引起的肾神经放电的变化。电解损毁延髓腹外侧面引起血压降低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然而无论单侧还是双侧损毁延髓腹外侧面都不能阻断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电刺激顶核能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其反应的下行性通路可能不通过延髓腹外侧面。  相似文献   
42.
尽管Anderson等人(1981)已测定了人mtDNA的全部序列,但还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个人类mtDNA核苷酸序列的情况。因此,在具有代表特征的中国人mtDNA序列被测定之前,为了开展对中国人mtDNA的遗传学研究,笔者构建了中国人mtDNA的8种限制酶图。并通过电镜技术对mtDNA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种周长为2μm的小环状DNA,推测它可能在核DNA和mtDNA之间的信息传递或衰老发生中起到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43.
八名射击运动员(手枪2人,步枪6人),在实弹射击训练中,连续同步地记录了脑电、心电、心率、阻抗呼吸波。同时记录了受试者持枪稳定的程度。 分析表明,射击环数是五项独立无关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首次对射击时生理指标和射击环数进行系统辨识建模分析,求出每个人的系统参数_i值。找出了每人射击时最佳生理参数,为指导射击练习和反馈训练,提供了客观生理依据。 本文设计的激光光点录相方法,可反映持枪稳定的程度,简单、方便,可在射击训练中采用。  相似文献   
44.
<正> 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VⅢ)基因缺陷所致。目前对此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利用DNA分析技术进行甲型血友病基因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对开展优生优育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由于FⅧ基因组织结构庞大,分子病理改变复杂,目前多采用DNA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为遗传标志对有缺陷的FⅧ基因进行连锁分析。St 14(DXS52)是人X染色体长臂远端的一段基因外DNA序列,与FⅧ基因紧密连锁。国外已将St14/Taq Ⅰ RFLPs用于甲型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检测,但尚未见到用于产前基因诊断的报道。我们利用引进的St14片段为探针,采用简化的低脂奶粉杂交体系和DNA凝胶原  相似文献   
45.
<正> 近年来,光敏亲和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激素及共受体,蛋白和核酸的相互作用、酶的结构与功能、膜蛋白结构、tRNA同共合成酶的识别等研究上,鉴于ATP是某些酶的底物,因此合成光敏的ATP底物类似物将有助于国内对达些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合成了8-N_8-5′-ATP,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测定了3T3细胞、人和大鼠一些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估计了核酸内切酶对拓扑酶Ⅰ松弛活性测定的干扰程度;发现增殖组织全细胞抽提液中酶比活高于正常分化组织,而且在异常增殖组织中酶比活的增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道第三脑室注射组胺(0.25—2.0μg/5μl)对五肽促胃液素诱导的胃酸分泌的双重影响。雄性Wistar大鼠,重200—300g,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37℃生理盐水通过恒流泵进行连续胃灌流。在静脉恒速灌注五肽促胃液素(7.5μg/kg·h)的基础上,第三脑室注射组胺(0.25μg/5μl)或H_1受体激动剂2-Pyridylethylamine(PEA,10μg/5μl),10min后总酸排出量即开始减少,90min仍未恢复。组胺剂量增至1.0μg或2.0μg时,出现双重效应。部份动物(分别占73%或50%)胃酸分泌减少,另一部分动物(27%或50%)胃酸分泌增多。H_2受体激动剂dimaprit(10μg/5μl)或impromidine(0.1μg/5μl)对胃酸分泌无明显影响。苯海拉明(16μg/0.2ml或32μg/0.2ml,i.m.)预处理可分别取消组胺和PEA的抑胃酸效应。这些结果提示:脑内组胺可能参与胃酸分泌中枢调节。其抑制效应似通过H_1受体介导;双重效应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小麦原胚对外源大分子与不透膜物质的摄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检验小麦原胚基端特定位点上的外连丝型胞间连丝和开放孔道在摄取外源物质上的作用,以不透膜的阳离子铁蛋白(cationized ferritin)和萤黄(lucifer yellow CH )为示踪物,对其吸入与传布动态进行了荧光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物质确可以以非跨膜运输的方式沿着原胚基端的特定通道进入原胚细胞。  相似文献   
49.
An X-prolyl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 (X-PDAP; EC 3.4.14.5) was identified to be loosely bound on the inner cell membrane fraction of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 nTR. The biosynthesis of X-PDAP wa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before the late-log growth phase of the bacteria. Both Gly-Pro-pNA and Ala-Ala-pNA were hydrolyzed by X-PDAP; the kcat/Km value of the former was about 10-fold that of the latter. The Ki of X-Pro and Pro-X were more specific to X-PDAP than those of X-Ala. The enzyme splitting a dipeptide sequentially from beta-casomorphin as a model catalytic pattern was identified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enzyme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50.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llowing 130 spontaneous aggressive incidents in two small breeding groups of captive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roxellanae). Participants were observed both during the first 10 min following these incidents and during matched control observations. An increased contact rate was observed between opponents following the aggressive incident. Post-conflict conta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number of behavior patterns: open mouth, rapid grooming, embrace, and crouching. Adult mal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s mediator in agonistic disputes among females: males intervened in 93.6% of female fights.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is intervention behavior is related to the species' organization into one-male un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