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30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9篇
  1953年   26篇
  1952年   19篇
  1951年   15篇
  1950年   19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测定了樟子松球果、树皮、树叶、木质部4个部位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力、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5个指标,并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评价从樟子松4个部位提取的松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从樟子松树皮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较高浓度下与抗氧化剂(Vc)相差较小;从樟子松球果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也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甚至超过阳性对照抗氧化剂Vc;(2)从樟子松树皮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在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上均为三者之中最高的,但都不超过抗氧化剂(Vc)的抗氧化能;(3)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三者的清除率均为负值,说明该方法测定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存在干扰因素,无法比较三者在这一指标上的能力大小。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92.
陆地棉超矮杆突变性状质量遗传规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陆地棉超矮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 结果显示, 该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 在国内外未见陆地棉中同类突变的报道, 暂将它的基因符号定为du。该突变体在自然条件下生长, 最终株高仅10.5 cm, 不能正常开花、结铃和吐絮; 但通过外源激素处理, 最终株高可以达57.8 cm, 并能正常结铃吐絮。  相似文献   
493.
选取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零膨胀模型(zero-inflated models)和栅栏模型(Hurdle models)对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进行模拟,应用赤池准则(AIC)、似然比检验(LR)和模型残差平方和(SSR)对两类共4个回归模型——零膨胀泊松模型(ZIP)、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栅栏泊松模型(PH)、栅栏负二项模型(NBH)进行拟合分析,最终选取适合此林火发生特性的预测模型.模型的AIC和SSR值表明,ZINB模型对当地林火数据的拟合度最高.运用LR检验对嵌套模型(ZINB与ZIP,NBH与PH)进行检验,结果显示: ZINB和NBH均优于各自的嵌入模型,说明负二项(NB)模型对数据结构中的过度离散现象可以很好地模拟和解释.根据研究区林火实际发生规律和两类不同模型的应用假设条件判断,零膨胀模型更适合塔河地区的林火特性.  相似文献   
494.
以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干旱胁迫下的cDNA文库中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EAMT)基因的EST序列为基础,采用RACE方法克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全长为2 104bp,开放读码框1 506bp,编码501个氨基酸。无芒隐子草PEAMT蛋白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的PEAMT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相似性,其中与高粱SbPEAMT、玉米ZmPEAMT的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93%),说明PEAMT基因在植物进化中非常保守。采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无芒隐子草幼苗在干旱过程中CsPEAMT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干旱胁迫诱导CsPEAMT基因在根和叶中大量表达,且在干旱第8天时CsPEAMT基因在叶和根中表达量分别是未干旱对照的43.35倍和13.25倍,复水后CsPEAMT基因的表达量开始下调。研究表明CsPEAMT基因可能是无芒隐子草抗旱性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495.
通过对2012 年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药物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和整理,分类综述针对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以及中药等各类药物或生物样本的过程分析技术、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固态性质表征分析技术、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体内样本分析技术、中药分析技术、生化药物分析技术等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96.
养殖中华绒螯蟹肠道内优势细菌群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染色计数法对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内微生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内细菌数量为(2.5±0.9)×106/μL。同时采用分离培养与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旨在揭示其中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结构。结果发现,分离自养殖中华绒螯蟹肠道内的49株代表性细菌均属于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les)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497.
498.
杨树无性系光合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新培育的金科系列的4个杨树无性系(3#、6#、8#、9#)的光合特征及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4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一般在10:00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蒸腾速率日进程不尽一致;气孔导度在7:00~9:00出现峰值后,缓慢下降。在6~8月,4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的总平均值(μmol CO2·m-2·s-1)排序为:无性系9#(8.53)>6#>(7.21)3#(6.47)>8#(4.98);蒸腾速率的总平均值(mmol H2O·m-2·s-1)排序为:无性系9#(3.74)>3#(2.76)>6#(1.76)>8#(1.47);水分利用效率的总平均值(mmol CO2·mol-1 H2O)排序为:无性系8#(4.77)>6#(4.35)>3#(2.99)>9#(2.40)。4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排序并不一致。9#属于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8#属低光合、低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在6月份6#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温度、湿度显著相关,3#、8#、9#无性系与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9.
目的 在禽畜饲养、销售、宰杀场所和发生人禽流感疫情的疫点开展人感染禽流感的监测,探索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广州市禽流感相关高危人群的血清样本,用微量血凝抑制半加敏法进行检测。对监测到的H9N2阳性病例和H5N1的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近年来广州市禽接触职业人群H9感染率为4.56%(0.51%~10.00%),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H5N1患者有多个售卖活禽肉菜市场活动史,1例H9N2患者及1例H5N1感染者无直接接触禽类活动史,另1例H5N1感染者为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宰杀人员。结论 H5N1和H9N2可在相关高危人群造成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除禽饲养场所外,农贸市场的活禽销售、宰杀场所也存在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0.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 may be a stress-responsive enzyme, as GDH exhibits considerable thermal stability, and de novo synthesis of the alpha-GDH subunit is induced by exogenous ammonium and senescence. NaCl treatment induc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tracellular ammonia, expression of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cv Xanthi) gdh-NAD;A1 encoding the alpha-subunit of GDH, increase in immunoreactive alpha-polypeptide, assembly of the anionic isoenzymes, and in vitro GDH aminating activity in tissues from hypergeous plant organs. In vivo aminating GDH activity was confirmed by gas chromator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onitoring of (15)N-Glu, (15)N-Gln, and (15)N-Pro in the presence of methionine sulfoximine and amino oxyacetic acid, inhibitors of Gln synthetase and transaminases, respectively. Along with upregulation of alpha-GDH by NaCl,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genes, which provide 2-oxoglutarate, are also induced. Treatment with menadione also elicits a severalfold increase in ROS and immunoreactive alpha-polypeptide and GDH activity. This suggests that ROS participate in the signaling pathway for GDH expression and protease activation, which contribute to intracellular hyperammonia. Ammonium ions also mimic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in induction of gdh-NAD;A1 expression.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in tobacco and grape (Vitis vinifera cv Sultanina) tissue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alinity-generated ROS signal induces alpha-GDH subunit expression, and the anionic iso-GDHs assimilate ammonia, acting as antistress enzymes in ammonia detoxif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Glu for Pro syn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