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2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57篇
  30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比较了两种不同攀援习性,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Bauhinia tenuiflora)和茎缠绕种刺果藤(Byttneria aspera),木质藤本植物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强(4%、35%和全光照)和土壤养分(高和低)的响应。两种藤本植物大部分表型特征主要受光照的影响,而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弱光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弱光下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茎生物量比(stem mass ratio,SMR)和平均叶面积比(mean leaf area ratio,LARm)。高光强下,两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投入到地下部分的比重增加,具有更大的根生物量比(root mass ratio,RMR)、更多的分枝数、更高的光合能力(maximum photosynthetic rate,Pmax)和净同化速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综合表现为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增加。两种藤本植物的Pmax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刺果藤的Pmax与SU志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薄叶羊蹄甲的Pmax与S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在相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条件下,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的RGR显著高于茎缠绕种刺果藤。薄叶羊蹄甲的RGR与NAR呈显著正相关,其RGR与SLA、平均叶面积比(EARm)及Pmax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刺果藤的RGR与NAR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SL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与土壤养分相比,光照强度可能是决定木质藤本分布更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由于具有特化的攀援器官,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这使得卷须缠绕种木质藤本在与其它植物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2.
通过比较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生境中的附生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和地生网脉铁角蕨(Asplenium finlaysonianum)的光合特征和光合诱导特性,来研究不同生态型蕨类植物的光斑利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种蕨类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没有显著差异,但网脉铁角蕨的最大气孔导度远远高于鸟巢蕨,表明后者具有更强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暗处理3/J',时接着光照(光强为20I~mol-m-2,s。‘)30分钟后,网脉铁角蕨的初始气孔导度显著高于鸟巢蕨。连续照射饱和强光后,网脉铁角蕨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50%(T50%)和90%的时间(T90%)比鸟巢蕨短:网脉铁角蕨和鸟巢蕨的T50%分别为0.57和5.31分钟,T90%分别为5.85和26.33分钟。诱导过程中,气孔导度对强光的响应明显滞后于净光合速率。鸟巢蕨达到最大气孔导度的时间明显比网脉铁角蕨慢,但在光合诱导消失过程中2种蕨类植物的光合诱导维持能力却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与大多数地生林下植物(如网脉铁角蕨)相比,附生鸟巢蕨的水分保护比碳获得更重要,但却限制了附生蕨对光斑的利用。  相似文献   
33.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对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锋  武鑫鹏  张万港  马燕天  刘亚军  吴兰 《生态学报》2018,38(11):3838-3847
为探究湿地土壤微生物对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响应关系,以鄱阳湖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3、6、10及2015年1月4个季节采集了3个不同高程样带的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生物量及胞外酶等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季节性水位变化不仅显著改变了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有效磷等含量,也使得微生物量碳和4种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表现出夏冬季较高、秋季最低的动态变化,而2种氧化酶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表现正好相反。(2)水位高程和地上植被类型同样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南荻样带有较高营养元素含量和微生物活性。(3)一些土壤理化指标(含水量、铵态氮、有机碳、有效磷等)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量、基础呼吸、酶活)显著相关;季节水位变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大于高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对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鄱阳湖水文节律的改变将影响到湿地土壤的正常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4.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景观格局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华  贾夏  刘建朝  刘耿 《生态学报》2013,33(8):2556-2564
以TM、中巴资源卫星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4.7、ARCGIS 9.2、IDRISI 15等软件,研究了西安市辖区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格局,预测了未来的景观变化,提出了景观格局预测的数据转化和多距离空间分析的精简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本底是一个由林地和耕地构成的复合景观基质,建设用地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且2004-2011年间的增加量高于2000-2004年间的增加量;林地面积略有降低,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略呈增长趋势,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较小.研究时段内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降低,林地景观的连通性增强了,耕地的降低了.各景观类型在所设定的最大预期研究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聚集空间格局;各年和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聚集、随机和离散的临界阈值差别相对比较大;水域和未利用地的空间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耕地、林地、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空间分布存在一个异质性最大的特征尺度,且均出现了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离散分布3种分布格局,以2011年最为明显.利用景观指数法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特征的效果要比单一的景观指数法较理想.CA-Markov模型模拟的结果基本能够反映未来的景观格局状况.  相似文献   
35.
易小敏  张更  马帅军  刘克普  袁建林 《生物磁学》2011,(21):4027-4029,4042
目的:对现有的经腹部切口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探索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大鼠16例,经背部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游离钳夹双侧肾动脉45min后开放血流,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伪手术组8例,不夹闭肾动脉,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8例无处理。术后通过建模成功率、组织病理检查、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5只成功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1天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肾组织出现广泛损伤,术后实验组’肾小管坏死评分、肾MDA水平、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背部切口钳夹双侧肾动脉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具备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建立的模型适合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三江水绵图1 Spirogyra sanjingensis sp. nov. Celluis vegetativis 104-133μlatis, 142—295μlongis; dissepimentis planis; chromatophoris 9-10(11), anfractibus 1-1.5; conjugations scalari, tubo ex utroque cellula mascula et feminca emisso; cellulis fructiferis cylindricis, levi-  相似文献   
37.
Two new dianthramide glucosides, N-(2′-β-d-glucopyranosyl-5′-hydroxysalicyl)-4-hydroxy-3-methoxyanthranilic acid methyl ester (1) and N-(2′-β-d-glucopyranosyl-5′-hydroxysalicyl)-4-hydroxyanthranilic acid methyl ester (2), together with five known glycosid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ateral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In the in vitro assays, compounds 1 and 2 showed activity against pentobarbital sodium-induced cardiomyocytes damage by recovering beating rhythm and increasing the cell viability.  相似文献   
38.
Xu GY  Tang CS  Geng B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48-151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具有转录抑制功能,近年来发现其参与心血管系统的分化发育,调控多种刺激诱发的心肌肥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本文就有关Ⅱa型HDACs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The process of mechanotransduction of bone, the conversion of a mechanical stimulus into a biochemical response, is known to occur in osteoblasts in response to fluid shear stres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action of osteoblasts to various times of flow perfusion, osteoblasts were seeded on three-dimensional scaffolds, and cultured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continuous flow perfusion, intermittent flow perfusion, and static condition. We collected samples on day 4, 8 and 12 for analysis. Osteoblast proliferation was demonstrated by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ssay. Additionally, the expression of known markers of differentiation, including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osteocalcin, were tested by qRT-PCR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ssay, and the deposition of calcium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mineralization demonstrated by calcium content assay.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at low fluid shear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osteoblasts: enhance cell proliferation, increase calcium deposition, and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osteoblastic markers. Furthermore, the continuous flow perfusion is a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initiation of osteoblast activity compared with intermittent flow perfusion. Therefore, the force and time of fluid shear stress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osteoblast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40.
小麦过氧化物酶特异表达模式与生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不同类型品种的普通小麦、杂交品系F1代等,对过氧化物酶的特异表达与遗传转换模式及转录间的关系进行屯研究。有关生化性质研究也显示了其AA组成、含量特征的生化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