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2篇
  免费   4503篇
  国内免费   18932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1090篇
  2022年   1805篇
  2021年   2010篇
  2020年   1848篇
  2019年   2033篇
  2018年   1353篇
  2017年   1341篇
  2016年   1397篇
  2015年   1977篇
  2014年   2806篇
  2013年   2391篇
  2012年   3421篇
  2011年   3330篇
  2010年   2791篇
  2009年   2905篇
  2008年   3150篇
  2007年   3016篇
  2006年   2837篇
  2005年   2315篇
  2004年   1775篇
  2003年   1477篇
  2002年   1356篇
  2001年   1311篇
  2000年   1256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1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19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9篇
  1951年   12篇
  195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1号'是以黑木耳‘Au5'和‘木耳黑龙3号'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杂交配对选育而来。工厂化条件下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农黑1号'的第一潮平均鲜耳产量达到322.4g/袋,干耳产量平均为29.0g/袋,出耳率平均为93.3%,生产周期平均为71d。综合来看,‘农黑1号'具有产量高、周期短、出耳率高、一致性好等优点,可作为黑木耳工厂化栽培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992.
姜宁  余昌霞  董浩然  周峰  李正鹏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12):3169-3181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第一大食药用真菌,随着香菇工厂化生产逐渐规模化、周年化、标准化,香菇工厂对环境集约化及智能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照是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将转色后的香菇菌棒分别置于红光(R)、绿光(G)、蓝光(B)、红绿光(RG)、红蓝光(RB)、绿蓝光(GB)、红绿蓝光(RGB)7种光线下照射培养,以黑暗处理(CK)的香菇菌棒作为对照,探究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农艺性状与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绿蓝光照射下单个菌棒蕾数最多,为24.33个,黑暗处理下蕾数最少,16.17个;蓝光和红绿蓝光照射下子实体产量较高,达到228.12g/棒和220.82g/棒;红光条件下子实体产量最低,为173.53g/棒。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的形态特征有影响,红光和黑暗环境会影响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使其颜色偏淡,色彩饱和度增加,并且促使菌柄的生长。绿光和蓝光照射下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质构品质好。本研究表明蓝光可以作为香菇工厂化生产出菇阶段的首选光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影响T2DM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28例和无心律失常组54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5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72 h监测血糖获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全天血糖波动次数(NGE)。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影响T2DM患者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因素。结果:心律失常组MAGE、MODD、SDBG、N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2DM病程、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病程、Hcy、MDA、HOMA-IR、MAGE、MODD、SDBG、NGE均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A、HOMA-IR、MAGE、MODD是T2DM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01),MAGE、MODD、SDBG是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均有关,血糖波动增加是T2DM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具有进化上保守、结构上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可作为miRNAs海绵影响其对基因的调控,还可与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相互作用,也有研究表明某些circRNAs还具有被翻译成蛋白质的潜能。CircRNAs已被证实对某些疾病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调节功能,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其可作为潜在的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最近,有研究发现circRNAs参与了环境化学污染物诱导的毒性效应发生及发展的过程。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评价环境化学污染物和毒效应之间关系的毒性终点通常会受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影响,考虑到经环境化学污染物暴露后生物体内circRNAs差异性表达的现象,或许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circRNAs也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基于此,对circRNAs的生物合成与降解、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及其目前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并对其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污染物暴露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三裂叶豚草是中国重点防控的入侵植物,研究其潜在的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对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预测当前及未来(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潜在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 当调控倍频(RM)=3.5,FC(特征组合)=LQH(线性、二次型、片段化组合)时为最优模型,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准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达0.9287;综合8种途径评估出人类活动因子(hfp,贡献率69%)、等温性(bio3,贡献率8.9%)、温度季节变动系数(bio4,贡献率2.9%)、年降水量(bio12,贡献率7.3%)和海拔(ELEV,贡献率3.7%)是制约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当前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江淮地区、京津冀、山东半岛等经济发达地区。[结论] 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即丧失率大于增加率;三裂叶豚草将有向南迁移的趋势;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是最不相似变量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因子,表明温度因素对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变迁起到重要制约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三裂叶豚草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明确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外来动物物种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掌握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发生动态。[方法] 利用公开数据库等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外来动物的物种组成、可利用性、原产地及国内分布地等信息。[结果] 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外来动物844种,隶属8门22纲87目291科591属,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是我国外来动物物种组成数量最多的3大类群。我国外来动物中,有益物种的数量多于有害物种的数量,还有少部分中性物种。不同分类阶元外来动物的可利用性不同,脊索动物门中有益物种的数量更多,节肢动物门中有害物种的数量更多。我国外来动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北美洲、欧洲,外来动物的国内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交流程度相关,东南沿海地区数量多,西北内陆地区数量少,与他国相邻的广西和云南也有数量较多的外来动物。2010—2020年间记录的典型外来动物也符合此分布模式。[结论] 我国外来动物数量众多,组成多样,表现出不同的可利用性,其来源及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应警惕外来物种的跨境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997.
肝脏疾病易感性差异大且个体间的肝脏细胞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开发体外能够长期存活并具有代谢功能的人体类肝组织细胞模型,对治疗终末期肝病、开展肝脏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十年中,体外三维类器官模型发展迅猛,为疾病模拟、精准化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显示出巨大潜力。肝脏类器官具有患者的基因表达与突变特征,在体外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肝脏细胞功能,已被应用于疾病模拟及药物有效性研究,并具有进行原位或异位移植发挥治疗作用的应用潜能。就干细胞、肝脏原代细胞等不同来源的肝脏类器官的发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以期为肝脏类器官在疾病建模、药物发现和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Y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Y 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s, Y-STRs)在法医鉴定,尤其是混合斑中男性成分的检测分析和家系排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Y-STR试剂盒的不断推出和数据库的建立,国内外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Y-STR多态性研究日益增多,而有关铜川汉族Y-STR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采用YfilerTM Platinum复合扩增试剂盒对陕西铜川汉族669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38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并探索铜川地区汉族与其他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调查共检出65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识别能力分别为0.999 937 345和0.982 1。38个Y-STR基因座共检出428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值在0.108 9(DYS645)~0.969 9(DYS385)。群体遗传分析中,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铜川汉族与其他地区的汉族群体遗传距离更近。综上,研究结果中38个Y-STR基因座在铜川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适合铜川地区法庭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999.
蒙古黄芪病程相关蛋白(Astragalus membranaceus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10, AmPR-10)具有核酸酶活性,对黄芪生长发育及抗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天然黄芪中提取蛋白质的传统方法成本较高,蛋白得率较少。研究首次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对AmPR-10进行可溶性外源表达,构建了3种重组子: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pET28a-AmPR-10;②以pET30a为载体构建pET30a-AmPR-10;③以pET30a为载体、大肠杆菌分子伴侣skp修饰构建pET30a-skp-AmPR-10。通过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量比较结果是:pET30a-skp-AmPR-10 > pET30a-AmPR-10 > pET28a-AmPR-10。由蛋白质三级结构模拟分析发现,载体pET-30a上的标签S-tag通过影响AmPR-10局部α螺旋构象而提高目标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分子伴侣skp通过提高融合蛋白整体α螺旋比例进一步提升目标蛋白可溶性表达量。研究解决了目前从天然黄芪中提取蛋白操作复杂、提取量小的问题。同时,经测定,目的蛋白具有核酸酶活性,为外源AmPR-10相关活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功能核酸概念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对功能核酸研究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探析。从内涵来看,它是对具有特殊结构、执行特定生物功能的核酸分子的统称;从外延来看,它包括适体、核酸核酶、核糖开关、发光核酸、修饰核酸、功能核酸裁剪、核酸自组装、功能核酸纳米材料、核酸纳米酶、核酸药物、核酸补充剂以及DNA存储技术等。目前功能核酸已成功地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对功能核酸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对其范畴、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梳理和完善功能核酸的基本概念,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