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5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Erythropoietin(EPO) is the major regulator of mamalian erythropoisis,which stimulates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its receptor(EPO-R),Here we use HEL cells (a human erythro-leukemia cell line) as a model to elucidate the pathway of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EPO-induced HEL cells.Our data show that the EPOR (EPO receptor) on the surface of HEL cells interacts with the Janus tyrosine protein kinase(Jak2) to transduce intracellular signals through phosphorylation of cytoplasmic proteins in EPO-treated HEL cells.Both STAT1 and STAT5 in this cell line are tyrosine-phosphorylated and translocated to nucleus following the dinding of EPO to HEL cells.Furthermore,the dinding of both STAT1 and STAT5 proteins to specific DNA elements(SIE and PIE elements) is revealed in an EPO-dependent manner,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pathway of signal transduction following the binding of EPO to HEL cells is similar to immature eryhroid cell from the spleen of mice infected with anemia strain of Friend virus.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记述采自武陵山地区金腰燕,黑卷尾,画眉体内的饰圈属绦虫一新种—武陵饰圈绦虫,新种Vitta wulingensis sp.nov.文中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下简称“新冠”,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全球流行传染病。鉴于嗅觉障碍是其主要神经症状,明确相关流行现状、机制和康复对促进公共健康非常重要。文献报道的新冠相关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与评估工具、人群以及变异毒株3个因素有关。其中,不同毒株之间嗅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可能源于刺突糖蛋白和侵入方式的变异。在外周嗅觉系统,SARS-CoV-2主要引发嗅裂炎症、支持细胞死亡和宿主免疫反应,而关于SARS-CoV-2入侵中枢的途径和机制仍存争议。部分“长新冠”患者存在持续的嗅觉障碍,SARS-CoV-2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对嗅上皮再生的破坏是其潜在的病理基础。根据嗅觉媒介假说,SARS-CoV-2可能借由嗅觉系统影响中枢功能并最终诱发神经退行性变。嗅觉训练、药物等方法可帮助新冠相关嗅觉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4.
数千年来我国桑蚕在家养下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猷龙 《昆虫学报》1977,(3):345-351
桑树是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的重要植被,许多传说中反映了初民的生活与桑林的密切关系。桑间的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吐丝作茧,引起初民的注意而加以利用,并随着人们生活的定居,开始把野蚕驯化。地下文物和历史资料证明,我国各地劳动人民发明养蚕已有将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岁月的生产斗争中。人们从各地和从不同的要求选择蚕茧,培育管理,从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5.
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灰稻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的介体昆虫。黑条矮缩病毒在虫体内循回期多数为17—19天,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毒。获毒最低温度在8℃以下,在4—5℃不能传毒。 灰稻虱在浙北平原一年发生6代,第1和第3代长翅型成虫大量迁飞,通过麦→早稻→晚稻途径,完成病毒和介体的生活环。病毒的主要感染期,早稻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的早栽本田前期,单季晚稻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双季晚稻在7月中旬到8月初的早栽本田前期和秧田期,大、小麦在年内苗期。 在连片种植,选用耐病品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抓住冬前麦苗期,早栽晚稻本田前期喷药杀灭介体,能基本控制本病害。  相似文献   
106.
藏羚羊肌红蛋白(MGB)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骨骼肌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MGB基因编码区cDNA片段,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DH5α菌。扩增培养后鉴定阳性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MGB基因编码区由465bp组成,编码154个氨基酸。其序列与绵羊、牛、猪、人、小鼠、大鼠的同源性分别是98%、97%、90%、86%、82%、81%。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牛有98%同源性,而与猪、人、小鼠及大鼠分别有89%、85%、80%、79%的同源性。与NCBI数据库登录的绵羊的MGB cDNA序列比较发现,藏羚羊MGB基因的21位和78位密码子分别发生了突变(GGT→GAT和GAA→AAG),其对应的氨基酸分别由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及谷氨酸变为赖氨酸。至此,成功克隆出藏羚羊MGB基因编码区,为进一步揭示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