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6篇 |
免费 | 392篇 |
国内免费 | 1722篇 |
专业分类
48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272篇 |
2011年 | 322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77篇 |
2007年 | 273篇 |
2006年 | 252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探究高温逆境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育的影响,利用短时高温刺激试验,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卵、幼螨、雌成螨在35、38、42、45 ℃等4个温度下、处理1~8 h后的孵化率、存活率、后期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卵和幼螨的存活率越低,其后续发育历期随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增加先缩短后延长.当温度为38 ℃,处理8 h后,卵的后续发育历期最短,为4.1 d.卵在45 ℃下处理2 h以上将不能正常孵化,而幼螨在45 ℃下处理8 h后不能存活;雌成螨产卵期和产卵量基本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35 ℃处理8 h后,单雌产卵量最高,为38.9粒;38 ℃处理8 h后,单雌产卵量为36.7粒;45 ℃处理8 h后,单雌产卵量仅为14.5粒.短时高温主要影响加州新小绥螨的孵化率、存活率和后续发育历期,对雌成螨的产卵前期和存活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2.
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8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土壤团聚体分组和闭蓄态微团聚体分离技术,将土壤有机质分为总粗颗粒有机质(活性碳库)、总细颗粒有机质(慢性碳库)和总粉黏粒(惰性碳库) 3个组分,探讨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新成土壤总有机碳库及不同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黑土严重侵蚀地区母质表露后土壤肥力的快速恢复提供依据。试验设置自然恢复(NatF)、苜蓿种植(Alfa)、无肥(F0C0)、化肥(F1C0)、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1)、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等6个熟化处理。结果表明:黑土母质经过8年不同熟化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与NatF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和F1C1)对土壤总有机碳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0.7%和41.2%;Alfa其次,增幅18. 2%; F0C0或F1C0处理土壤总有机碳与NatF间无显著差异; F1C2和F1C1处理土壤3个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熟化处理,与F1C1相比,F1C2处理对各组分有机碳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与NatF相比,Alfa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粉黏粒结合有机碳的增加; F1C0和F0C... 相似文献
73.
径流雨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特征演化及其对典型污染物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径流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溶解性有机质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DOM中因为含有大量不饱和结构、官能团,其中包括羟基、羧基、羰基、胺基等,这些结构容易与径流中重金属结合发生络合反应,改变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从而对其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地表径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地表径流在冬、夏季不同功能区不同下垫面中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典型重金属的作用机制,通过荧光淬灭滴定实验,研究夏季径流雨水中DOM的不同组分与重金属Cu~(2+)、Pb~(2+)、Zn~(2+)之间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显示PARAFAC将获得的样品都分解成2类6个不同的组分,1种腐殖酸,1种类蛋白;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强度与Cu~(2+)、Pb~(2+)的淬灭率要强于腐殖酸,而Zn~(2+)则呈现相反趋势;通过使用二维相关同步光谱发现DOM对重金属Cu~(2+)、Pb~(2+)、Zn~(2+)的敏感性呈现递减趋势,二维相关异步光谱发现Cu~(2+)、Pb~(2+)会先与位于270—300nm附近类蛋白光谱带反应,Zn~(2+)则会先与330nm附近的腐殖酸光谱带反应。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31例红山文化时期人类牙齿龋病的统计与分析, 获知: 1)牛河梁遗址男女两性的患龋率、龋齿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2)他们的患龋率和龋齿率有随年龄增长逐步增高的趋势; 3)上颌的龋齿罹患率高于下颌; 4)龋齿的发生主要集中在臼齿,且以咬合面部位为主; 5)他们的患龋率和龋齿率均较低。牛河梁红山文化人群相对偏低的龋齿率可能暗示出他们的经济生活方式还处在以采集狩猎为主体的模式中, 农耕经济可能处于较低层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5.
76.
衡阳盆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衡阳盆地紫色页岩土壤 9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获得土壤动物35 85只 ,隶属于 4门 8纲 39目 ,其中线虫类、蜱螨类为优势类群 ,占总捕量的 5 0 2 4 % ;常见类群 1 2类 ,占总捕量的 4 4 0 1 %。从土壤动物水平分布上看 ,9种生境相似程度较大 ,其中尤以芦竹林和桃树林、阔叶林和桉树林、芦竹林和桉树林之间相似程度更突出。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看 ,9种生境中只有桃树林、柑桔林垂直分布较为明显 ,而各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芦竹林、柑桔林、桉树林、菜地、阔叶林和桃树林 6种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呈基本一致的趋势 ,且各生境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7.
78.
JULES ANGST THOMAS D. MEYER ROLF ADOLFSSON PETER SKEPPAR MAURO CARTA FRANCO BENAZZI RU‐BAND LU YI‐HSUAN WU HAI‐CHEN YANG CHENG‐MEI YUAN PAOLO MORSELLI PETER BRIEGER JUDITH KATZMANN INES ALICE TEIXEIRA LEÃO JOSÉ ALBERTO DEL PORTO DORIS HUPFELD MORENO RICARDO A. MORENO ODEILTON T. SOARES EDUARD VIETA ALEX GAMMA 《World psychiatry》2010,9(1):41-4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transcultural robustness of a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hypomania, the Hypomania Checklist-32, first revised version (HCL-32 R1).
It was carried out in 2606 patients from twelve countries in five geographic
regions (Northern, Southern and East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East Asia).
In addition, GAMIAN Europe contributed data from its members.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transregional st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the HCL-32 R1,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sex and age as covariates. Across cultures, a two-factor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the first factor (F1) reflected the more positive aspects of hypomania (being
more active, elated, self-confident, and cogni-tively enhanced); the second
factor (F2) reflected the more negative aspects (being irritable, impulsive,
careless, more substance use). Th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the HCL-32 R1
were largely invariant across cultures. Only few items showed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ir relation to hypomania as measured by the test. F2 was
higher among men and in more severe manic syndromes; F1 was highest in North
and East Europe and lowest in South America. The scores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age. The frequency of the 32 items showed remarkable similarities across
geographic areas, with two excep-tions: South Europeans had lower symptom
frequencies in general and East Europeans higher rates of substance use.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interna-tional applicability of the HCL-32 R1 as a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hypomania. 相似文献
79.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一种以多个浅表的角化性皮损,边缘轻微嵴状角化性隆起为特征的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往的研究将该病基因定位于12q23.2—24.1区域(DSAP1)和15q25.1-26.1区域(DSAP2)。本研究对2个无关的六代DSAP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在D12窝4位点的最高累积LOD值为8.28(θ=0.00)。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致病基因位于12q24.1-q24.2(D12S330和D12S354)之间8.0cM的区域内。该区域与DSAP1的致病区域部分重叠。对重叠区域内6个候选基因(CRY1,PWP1,ASCL4,PRDM4,KIAA0789和CMKLR1)的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在DSAP病人中未发现突变位点。提示该6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这2个DSAP家系的发病机理无关。 相似文献
80.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黄波罗2年生高生长变异进行了分析。不同种源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幅度在20.1%~31.2%之间;种源间苗高差异极显著,其中,兴隆、方正以及迎春种源高生长较快,青山、苇河居中,嘉荫种源高生长最差,生长最快的兴隆种源较生长最慢的嘉荫种源高生长快56.5%。而兴隆种源家系内也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14.4%~23.4%之间,平均为18.6%,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较慢的嘉荫种源家系内存也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12.7%~31.0%之间,平均为21.9%,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3个生长快的家系超过生长慢家系数值的56.6%,生长最快的嘉6较生长最慢的嘉11家系高生长快75.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