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169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根据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半壁山寒武系炒米店组下部含海绿石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中采集的三叶虫标本, 对小山城子虫属的定义和时代进行了修订, 将后平壤虫Metapianaspis Qian, 1994, 扎浪滩虫Zhalangtania Zhou in Zhou et al., 1996与小山城子虫属合并; 对其时代和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 将小山城子虫属归于唇头虫科 Cheilocephalidae Shaw, 1956, 在华北寒武系苗岭统顶部新建了Liostracina simesi-Placosema convexa带, 对于华北浅水台地相区和华南深水斜坡相区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释放密度和释放方法。结果显示,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净生殖力R0为9.8240,单雌平均产雌率R0'为12.6256,2013年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释放玉米螟赤眼蜂能使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73.91%,释放密度为2.25×105头/hm2。2014年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采用传统的人工挂卡和新型的无人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54.55%-68.16%。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3.
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教育中的同伴效应起初使用的是同质性模型,即认为无论个体如何选择同伴,总效益是不变的,同伴效应是一种零和现象。进而发展到异质性模型,即认为同伴效应对不同个体的作用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合理的分配能够提高总效益。研究方法则从以普通最小二乘法为主的统计关联研究,发展到借助于随机实验、自然实验以及准实验的因果推断研究。同伴效应的研究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相关教育政策,获得最优组织学校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4.
袁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845-848
从若干具体教学案例出发,介绍如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倡导科学研究方法思想: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说,科学实验,形成理论;注意介绍重要生物学里程碑事件或重大理论突破的发现和证明的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另外,结合自身科研实例开展教学工作,并在考试中注重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5.
测定了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对11科24种蔬菜的取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在8种绿叶类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对旋花科的空心菜具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在8种果实类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喜欢取食葫芦科的南瓜;在8种根茎类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喜欢取食茄科的马铃薯和天南星科的芋艿。在11科蔬菜中,扶桑绵粉蚧比较嗜好茄科、葫芦科、旋花科、菊科、天南星科等科的蔬菜。24种蔬菜上,扶桑绵粉蚧的瞬时增长率ri均大于0,表明24种蔬菜均能满足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需要。综合比较扶桑绵粉蚧对寄主的选择性、种群建立率和瞬时增长率,认为扶桑绵粉蚧在马铃薯、南瓜、空心菜、生菜、芋艿、苋菜等蔬菜上的适生性较高,在大豆、豇豆、木耳菜等蔬菜上的适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6.
毛茛科巴塘翠雀花(Delphinium batangense Finet & Gagnep.)是我国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种较广布的高山植物,形态变异颇大。标本室和野外观察表明白缘翠雀花(D.chenii W.T.Wang)和雅江翠雀花(D.yajiangense W.T.Wang)在形态上处于该种的变异范围之内,故将二者均处理为巴塘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137.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为了探讨土荆芥挥发油的化感作用机制,该文以蚕豆( Vicia faba)叶的下表皮为材料,将表皮条孵育在分别含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MES [2-( N-morpholino) ethanesulfonic acid]缓冲液中,25℃下光照培养30 min,采用吖啶橙/溴乙锭( AO/EB)双荧光染色法和Feulgen染色法,研究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保卫细胞活性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作用下,蚕豆气孔保卫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核出现固缩、畸形或降解等细胞凋亡特征。随着处理剂量增加,保卫细胞活性显著下降,核异常率显著增加,表明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均对蚕豆保卫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其中,挥发油毒性最大,α-萜品烯的毒性次之,对伞花素的毒性最小;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缓解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保卫细胞的毒性,提高细胞活性,这种缓解效应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见,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蚕豆保卫细胞发生了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8.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主要修饰,O-糖基化的固定模式未知,高精度识别O-糖基化位点是机器学习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以迄今最大的人O-糖基化位点Steentoft数据集为基础,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位置的卡方差表特征χ~2-pos,融合伪氨基酸序列进化信息Pse PSSM以及无方向的k间隔氨基酸对组分Undirected-CKSAAP表征序列,构建5个正负样本均衡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经加权投票,独立测试准确率、Matthew相关系数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了89.62%、0.79、0.96,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结果.χ~2-pos、Pse PSSM与Undirected-CKSAAP三种特征的融合在蛋白质糖基化、磷酸化等位点预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9.
该研究以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消减杂交技术对石刁柏雌雄核基因组中的性别差异核质体DNA(nuclear plastid DNA,NUPTs)进行了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构建消减杂交文库共获得了52个雄性偏向序列,序列长度分布在63~297 bp之间,其中有19个差异序列属于叶绿体来源序列(命名为Ao1~Ao19),且这些序列与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的相似性均大于84%,Ao19与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相似性为100%。(2)利用基因组半定量PCR对19个NUPTs序列的性别差异分析表明,有4条序列为稳定的雄性偏向NUPTs序列,分别为Ao1、Ao3、Ao10和Ao18。(3)序列比对表明,转移到核基因组的NUPTs主要来源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反向重复区(包含IRa和IRb区),说明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区序列更容易向核基因组进行转移形成雄性偏向的NUPTs序列。  相似文献   
140.
以唐菖蒲子球为材料,采用RT PCR技术,克隆了1个赤霉素(GA)受体基因,命名为GhGID1a(GenBank登录号为KU525107)。其开放阅读框为1 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GhGID1a推导氨基酸序列与百子莲、油棕和海枣等植物的GID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为82%、78%和77%。50 mg/L GA3对子球萌发具有促进作用,150 mg/L GA3会抑制其萌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A3处理对GhGID1a基因表达具有反馈抑制作用,GhGID1a表达量随着子球休眠解除而逐渐降低,推测唐菖蒲子球休眠解除可能与GA及其受体基因有关,GA及其受体基因GhGID1a可能参与了调控唐菖蒲的子球休眠与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