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3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712篇
  483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栖地.结果表明: 1) 原鸡在繁殖期多结成2~6只(3.3±1.5, n=13)的繁殖群,在同一棵树或邻近几棵树上集群夜栖; 2) 落叶季雨林和灌丛草地是原鸡繁殖期夜栖的主要植被类型; 3)原鸡多以小刺竹Bambusa bambos作为夜栖树,占53.3%,其次是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占20.0%; 4)原鸡倾向于选择灌木生长茂密、地面草本稀疏的生境作为夜栖地,并栖息在胸径均值为8.4 cm±3.5 cm的乔木或灌木的枝条上,栖枝均高为4.4 m±0.8 m; 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原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栖树高、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枝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栖枝下方盖度和栖枝上方盖度.据此分析认为:繁殖期原鸡警惕性高,夜栖地多选择易于隐蔽和转移的生境.  相似文献   
972.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全年处方进行分析,调查营养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Microsoft Excel 2007、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乳剂(TP)使用量最大;葡萄糖注射液(20 ml)使用量排名第一;脑外科应用营养类药物比较多;肠外营养类药物的发放量大于肠内营养类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类药物应用年龄区间大,男女比例约为1:1。结论:本研究调查此三级甲等医院营养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生、患者和医院管理者在选择营养类药物提供了参考,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修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3.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以1 g a.i.·kg-1(种子)的处理剂量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度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花生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等生物学性状和保护酶(SOD、POD、CAT)等生理生化指标提高,25℃下花生生长状态最佳;60%湿度下,花生幼苗的株高等生物学性状和保护酶、转氨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均好于40%和80%湿度条件下。三种药剂拌种处理后可以促进花生幼苗的生长,提高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和转氨酶(GPT、GOT)活性,增加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974.
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良  李越 《古生物学报》1999,38(4):407-422
详细记述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及所咕叶虫动物群,提出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台区划分下,中寒武统界线新定义。即三叶虫Pagetia(Sinopagetia)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寒武世的开始;描述5科22属(亚属)34种及未定种,包括2新属16新种。  相似文献   
975.
976.
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模式上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在叶片光合及功能性状上是否有差异目前仍未有定论,且与发育阶段的关系尚不明确。阐明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并为理解性别对性二态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雌雄异株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植株进行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测定,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下雌雄植株光合能力及叶功能性状的性别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了雌雄植株各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 regression, SMA)分析不同性别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叶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性别和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植物个体的光合能力和叶功能性状。总体而言,雄树在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均表现出更强的净光合速率(Pn)、更高的比叶面积(SLA)、叶绿素含量(Chl)和叶氮含量(LNC);而雌树在果实膨大期表现出更强Pn、SLA和Chl。雌雄性别内Pn与SLA、Chl和LNC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树的S...  相似文献   
977.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毗邻草地(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调查煤矿修复区及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解析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类群对煤矿修复的响应模式,确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煤矿修复缩小了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差异,但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地域差异。西营河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导致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略有降低,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与活动密度相反。主要地表节肢动物科对煤矿矿区修复的响应模式不同并存在区域差异,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平腹蛛科、微蛛亚科和隐翅虫科的活动密度,但显著降低了硬体盲蛛科和象甲科的活动密度;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步甲科活动密度,但降低了蚁科和狼蛛科的活动密度。p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全氮含量解释了西营河...  相似文献   
978.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交接的社会-生态脆弱区,科学评估其生境服务,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境服务评估中将社会和生态视角进行整合,有利于制订具有接受度和包容性的保护与管理策略。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构建“生境质量-生境感知”的生境服务评估框架,综合InVEST模型和SolVES模型开展评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生境质量和生境感知的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协调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生境服务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境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西高东低”格局;生境感知空间分布则多临近水系呈“条带状”格局。(2)生境质量与生境感知的耦合协调程度为轻度失调,且失调单元较多。(3)社会经济因素为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多与景观格局因素共同作用。(4)基于生境质量和生境感知的匹配与耦合协调关系,可将研究区划分为4大类、12小类生境服务区,以进行针对性保护与管理。研究结果可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境综合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9.
江河源区是我国高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冻土的长期存在使其形成低温冻结环境,弱化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而其近地表浅层土壤碳氮含量高。然而,土壤碳氮含量对不同冻土分区和环境因素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尚不清楚。为此,针对江河源4个不同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共11个样点进行植被样方调查、土壤分层采样。在分析碳氮含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年均地温(MAGT)、活动层厚度(ALT)、海拔(ASL)、土壤深度(SD)、植被特征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碳氮比(C/N)的影响。结果表明:(1)SOC、TN、C/N在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最高,在季节冻土区最低,且与年均地温负相关,和海拔正相关;(2)江河源区SOC、TN、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自表层至40cm深度整体下降幅度分别为58.45%、36.96%、17.01%;(3)SOC、TN、C/N与植被覆盖度(FV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P≤0.01);(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MAGT、ALT、SD、FVC是影响江河源区SOC、TN、C/N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厘清气候趋暖条件下江河源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异规律及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对土壤碳氮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980.
为了推广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计量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以东北林区云冷杉林、落叶松林、红松林和樟子松林4种典型针叶林为对象,基于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提取特征变量,结合800块地面样地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4种针叶林的蓄积量模型.结果 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精度优于逐步回归方法(Δ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