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4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16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41.
自桃树根部组织中分离能够防治桃褐腐病害的内生拮抗真菌,并从细胞学水平对其抑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采用两点对峙法筛选抑制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内生拮抗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学特点观察及ITS基因测序分析,初步鉴定内生拮抗真菌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采用果实离体实验检测内生拮抗真菌的抗菌效果;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被内生拮抗真菌抑制的桃褐腐病菌丝、孢子的形态以及细胞结构的变化。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ZJ-4对桃褐腐病防效高且稳定,初步鉴定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果实离体试验表明,内生真菌ZJ-4明显降低了桃褐腐病的发病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被内生真菌ZJ-4抑制的桃褐腐病菌丝及孢子表面粗糙凹陷,畸形现象严重,胞质溶胶收缩凝聚,细胞内部出现大量的空腔。本研究筛选的ZJ-4对桃褐腐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应用该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是胃癌微环境的重要成分,主要来源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 NFs)的活化,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两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选取从人胃癌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AFs及NFs 各3组,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筛选出3组细胞中交集且差异倍数较大的基因12个,用Omicsbean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网络;最后用RT-qPCR验证CAFs和NFs中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NF-κB信号、炎症、细胞黏附、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因子等功能,上述功能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T-qPCR检测发现,与NFs相比,CAFs中BCL2A1、NKX3-2、CXCL12、TNFAIP3、FOS、CDH4及CLDN1表达上调;ATF3、CYFIP2、CCL11、KLF2及GDF15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胃癌CAFs与NFs中存在肿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在胃癌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3.
骨膜蛋白(periostin, Postn)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信号通路活动密切相关,并参与多种纤维化疾病的病理形成,但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Postn与纤维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收集宫腔粘连(实验组)轻、中、重度各20名患者的内膜组织,非宫腔粘连者20名(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印迹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证明:Postn与α-SMA、CollagenⅠ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趋势一致,且与宫腔粘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实验组Postn、α-SMA 和 Collagen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内膜组织Postn、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为探究TGF-β1与Postn等纤维标志物的关系,利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TGF-β1与Postn、α-SMA和CollagenⅠ蛋白质表达变化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上述结果证实,内膜纤维化是宫腔粘连的主要特征,由Postn等纤维产物参与形成,且与粘连程度相关。推测该病理过程可能与内膜损伤后,TGF-β1促使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成纤维分化、诱导Postn持续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44.
几种单殖吸虫附着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镜显示三种淡水鱼单殖吸虫,鳙指环虫,似鲶盘虫,黄颞四锚虫的附着器由三对附着器囊和一个后附着器所组成,前附着的腺细胞,腺导管,附着器表皮上的微纤毛与前附着器附近的具纤毛感觉器组成了头器。这三种单殖吸虫在虫体前端两侧有三对附着器囊开口,鳙指环虫有三种腺细胞,分别产生椭圆形电子致密分泌体(S1)椭圆形中等电子致密质分泌体(S2)以及椭圆形电子透明质分泌体(S3),似鲶盘虫和黄颞四锚虫只有二种腺细胞,分  相似文献   
945.
昆虫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体内的小分子经合物可分为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本文综述了这两类小分子化合物在昆虫分类上的应用情况。化学指纹法简便快速,所获的数据是较高阶元的分类性状,而且有良好的生长地区指示作用。游离氨基酸只在四,五十年代应用较多。碳氢化合物是近十年在昆虫分类上应用较多的一类次生性化合物,易一提取,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但这类数据多属定量的,只能用多元分析法分析。昆虫外分泌物,尤其是防卫性外分泌物,在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46.
弧角蝉族二新属四新种(同翅目:角蝉科)袁锋,田润刚(陕西省杨陵区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省杨陵区712100)关键词角蝉科,弧角蝉族,新属,新种,中国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TWONEWGENERAANDFOURNEWSPECIESOFLEPT...  相似文献   
947.
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混剂对家蝇抗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Macquart)为试虫,用辛硫磷溴氰菊酯单剂及不同配比的混剂进行汰选试验。所有混剂选育的家蝇抗性发展都很缓慢,而单剂抗性发展都很快。增效试验表明,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混配有明显增效作用,特别是对抗性品系。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发展与酯酶的酶活升高有关。对辛硫磷抗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升高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混剂选育的家蝇其对单剂的敏感性的变化及酶系的变化,随着混剂的配比而变化  相似文献   
948.
用未标记氧化修饰极低密度脂蛋白(ox-VLDL)、n-VLDL、乙酰LDL竞争125I-ox-VLDL与巨噬细胞的结合。在浓度为200μg蛋白/ml时,分别抑制标记ox-VLDL结合量的70~78%、60~70%和25~35%。用未标记ox-VLDL竟争125I-n-VLDL与巨噬细胞的结合,能抑制77%。结果说明ox-VLDL主要通过n-VLDL受体进入巨噬细胞。以ox-VLDL与ox-LDL进行交叉竞争时,ox-VLDL与ox-LDL自身可抑制标记ox-VLDL或ox-LDL的75~82%,而ox-VLDL或ox-LDL的交叉竞争仅38~40%。表明ox-VLDL与ox-LDL有部分共同的构象与巨噬细胞的脂蛋白受体结合,但ox-VLDL不是经ox-LDL受体被巨噬细胞摄取。  相似文献   
949.
报道了芘丁酸光纤化学膜传感器(PBA-FOCS)的3种结构,提出适用于多猝灭响应FOCS的数学关系式和表观猝灭常数的概念,用三杯法证明多猝灭响应的原理,以及介绍在片剂溶出度,清醒动物的尿药和脑脊液药物浓度和工业废水中Cr(VI)的监测等领域应用研究的结果.样本用HPLC和HPTLCS等方法对照分析证明本法具有在位、在线、实时、可逆以及稳定等特点,已达到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950.
超微粒TiO2对U937细胞光杀伤效应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微粒TiO2经光催化氧化后对U937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证明了光激发TiO2能够损伤细胞内的DNA,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提出了一种杀伤癌细胞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