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5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418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FGF2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因此通过制备抗FGF2人鼠嵌合抗体中和其发挥作用,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方法:利用分泌抗FGF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IgG9B9和人B淋巴细胞,分别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VL、重链可变区VH和人重链恒定区CH基因,从pComb3λ载体中扩增出人λ 链恒定区CL基因,通过重叠PCR,将VL,VH和CL,CH片段分别连接形成嵌合抗体的轻链L和重链H,将L/H链以单独构建或串联于同一载体的方式,构建抗FGF2嵌合抗体表达载体,并通过调控元件WPRE优化载体、共转染促生长因子aFGF以及调整表达温度等方式提高嵌合抗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优化表达载体PLexm-WPRE、PLexm-aFGF;L、H链基因也成功构建,并以L、H或L-F2A-H(2A连接肽将L和H连接起来)的方式分别成功连接到PLexm,PLexm-WPRE载体中。转染细胞上清的ELISA鉴定结果表明,L/H链单独构建要比串联构建的方式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WPRE能有效促进抗体的表达而aFGF并不能促进其表达,与31、37℃相比,33℃时抗体的表达量最高,同时嵌合抗体表现出了很好的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竞争IC50=6.25μg/ml。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抗FGF2嵌合抗体。结论:在33℃下,人鼠嵌合抗体基因在WPRE存在下表达量最高,且与抗原FGF2有很好的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26S 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最具特异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该途径介导了真核生物80%-85%的蛋白质降解,参与了细胞多项生命活动过程,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以及干旱胁迫响应等过程都受到该途径的调控。概述了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着重阐述了由泛素-蛋白连接酶E3介导的植物干旱胁迫响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建鲤ODC1基因型与增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jlODC1a基因上6个和jlODC1b基因上4个SNP位点的PCR-RFLP方法,检测了这10个位点在12个家系约900尾建鲤选育群体中的基因型,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存在差异,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140.48。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增重相关分析结果,其中7个SNPs与建鲤增重显性相关的位点,ODC1s基因上与雌鱼增重相关的SNP位点(7个)较雄鱼(4个)多。标记富集结果表明富集与建鲤增重相关的优势基因型的SNP个数越多的个体增重速度越快SNP个数越多的个体增重速度越快,富集4个的平均增重显著快于富集03的个体增重,且比0标记的快约14%,这反映出生长为数量性状。进一步对所检测位点进行双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四个优势基因型且全部杂合优势基因型的4567(XXXXXXACCTCTCT)组的增重最快,比0优势基因型的增重快达26.6%,可以考虑用于今后的快增长建鲤的选育计划中。此外,双倍型分析结果还表明,不同位点之间可能存在或颉抗或协同的互作,如1和4之间存在拮抗关系,因此在今后的选育计划中,在考虑标记富集的情况下还应考虑标记之间的关系。宜在选择互为协同作用优势基因型的前提下,富集尽可能多的SNP标记。    相似文献   
994.
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梨象成虫种群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重要害虫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研究.传统统计学分析表明,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λ大于2,聚集是由其本身行为和习性引起的,而不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在6月4日、16日、29日、7月25日和8月22日5个时间点的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线性模型、高斯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在7月12日和8月7日为随机模型.紫薇梨象成虫种群水平分布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成虫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紫薇梨象成虫种群在不同时间的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在1.68~9.79.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为害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为了系统揭示二点委夜蛾种群在山东省的扩散途径与发生规律,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COI)基因对山东省12个地市的二点委夜蛾种群以及威海1个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130条二点委夜蛾mtCOI基因(608 bp)共有24个单倍型,7条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的mtCOI基因共有2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显示,威海地区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与其他种群分为2大组,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044~0.054.AMOVA分析表明,山东省二点委夜蛾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该地区二点委夜蛾并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该研究为此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 CO差光谱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彩虹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05,48(2):301-304
采用经典的CO差光谱方法测定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细胞色素P450含量时发现,同一样品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间差异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测定时通入CO后的间隔时间不同,计算出的P450含量存在1~16倍的差异。多次连续扫描结果表明A450nm-490nm与通入CO后到扫描的时间间隔呈钟形曲线,说明CO与P450的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以A450nm-490nm最大值计算P450含量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7.
云南丽江山慈菇遗传多样性的DA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DALP (Direct amplification of length polymorphism) 分子标记技术, 对产自云南的药用植物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L.) Kunth的9个居群进行DNA指纹检测。筛选出5个引物组合, 扩增共产生131条DNA片段, 其中104 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 约占79 39%, 平均每组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20 8, 9个居群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2 21%。9个居群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 4224, 总Na为1 7939;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 为1 3141, 总Ne 为1 4810; 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 1745, 总H为0 2831; 平均Shannon 多样性指数I 为0 2527, 总I为0 4231; 总基因多样性Ht为0 2831, 居群内多样性Hs 为0 1745, 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 3834, 即丽江山慈菇有61 66%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 38 34%来自居群间, 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滇西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滇中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这与滇中地区丽江山慈菇野生资源被大规模挖掘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除mtDNA突变以外,LHON的突变基因的杂合性、临床表现的不完全外显性和明显的性别偏向等问题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了解LHON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索其进一步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抽取有mtDNA*LHON G11778A突变的LHON患者7人、正常携带者10人及正常健康非母系家庭成员13人的外周血,用PHA(植物血凝素)作为细胞氧化应激的促发剂,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血中氧自由基的变化。家系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携带者)中全血氧自由基的变化在即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而家系人群二组间、即时组及10min组间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外界氧化应激刺激下,LHON家系人群组织或细胞中自由基/抗氧化物间的平衡状态更容易被打破,提示氧化应激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应用于抗登革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是近年来新兴的抗病毒策略。为探索该策略在抗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了稳定表达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 (D2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 (SN)融合蛋白D2C_SN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然后以登革病毒攻击上述细胞系 ,研究表达的融合蛋白D2C_SN对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蛋白D2C_SN能够在病毒装配过程中与野生型衣壳蛋白共组装入子代病毒颗粒内部 ,并导致病毒基因组的降解。与正常BHK细胞相比较 ,融合蛋白D2C_SN可导致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性滴度降低 10 3~ 10 4 ,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RT-PCR技术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TL2004株感染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到VP5基因,进而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N端GST-Tag融合表达质粒pGEX-VP5。序列测定表明VP5基因全长438bp,编码一个由145个氨基酸组成的VP5蛋白。将pGEX-VP5转化大肠杆菌BL21,在IPTG的诱导下高效表达了GST-VP5融合蛋白(44kD)。通过包涵体纯化的方法,获得的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融合蛋白抗血清效价在1∶1280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VP5在IBDV复制与致病中的作用,以及研制IBDVVP5基因缺失疫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