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9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4199篇
  11450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初步筛选牛瘤胃中纤维素降解菌。方法分别采用基本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培养基),利用好氧、兼性和厌氧3种不同的培养方法进行初选,初步分离牛瘤胃中的细菌与真菌,再通过复选培养基(加入微晶纤维素),筛选降解纤维素的菌种。结果筛选分离出降解纤维素的1株厌氧细菌和1株厌氧真菌。结论此实验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地从牛瘤胃中筛选出生长良好的纤维素降解菌。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及激素对刺山柑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以及悬浮细胞的生长与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以刺山柑叶片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效果较佳;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适宜培养条件是分别是MS+0.5 mg/L 2,4-D+1.0mg/L6-BA和MS+1.0mg/L2,4-D+1.5mg/L6-BA.刺山柑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30天左右,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生物量增长2.8倍左右;细胞生长周期内,碳源消耗规律表现为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浓度持续降低,而还原糖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测定显示酶活水平与蔗糖浓度的高低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麻疯树MIP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巢式引物,运用TAIL-PCR法两次步移得到MIPS基因5'端侧翼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含有多个胁迫应答相关元件,如ABRE、HSE等。以该序列为基础,PCR扩增得到5个5'端不同长度的缺失片段,分别插入pBI221载体置换CaMV35S启动子,构建的表达载体在PEG介导下转入烟草叶片原生质体进行瞬时表达,检测GUS报告基因的活性。经GUS活性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分离到的MIPS基因侧翼序列5'端不同缺失片段都能启动GUS报告基因表达,启动活性最高的是WQ1区(-565bp),核心区位于-565~-449bp。在100μmol·L-1ABA诱导下启动活性增强,但不同区段的增长幅度不同。WQ1区增长幅度最大,比未处理时提高41.4%。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光敏剂,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其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方法:以单油酸甘油酯(glyceryl monooleate,GMO)和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P407)为液晶材料,以光敏剂Photosan为模型药物,制备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通过Malvern粒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MTS法考察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对正常肝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的暗毒性及光动力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该纳米粒对人肝L-02细胞和人肝癌Hep G2细胞均没有暗毒性,其介导的PDT对人肝L-02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32.9±1.19)%],而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77.9±2.06)%];Photosan立方液晶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于Photosan,但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高于Photosan。结论: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对人正常肝细胞安全性较好,对肝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明显优于Photosan,为光动力治疗癌症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为在室内防止捕食螨逃逸,设计一种防止逃逸行为的饲养观察装置。【方法】对比研究了传统隔水式饲养装置和改进型装置在防止逃逸行为中的效果,及改进型装置对捕食螨发育及繁殖能力有无影响。【结果】改进型装置通过添加瓶塞、棉线、盖玻片组成密闭小室,可有效防止捕食螨的逃逸,逃逸率仅为3.3%。另外,使用该装置后的捕食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能力与隔水式饲养法相比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本文设计的饲养观察装置可在捕食螨生物学、生态学及农药抗性等基础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由于杉梢小卷蛾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为害,严重地影响了杉木的成长。现经研究鉴定为一新种,属鳞翅目、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新小卷蛾族(Olethreutini)、Polychrosis属,订名为 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  相似文献   
998.
云南野生稻生态类型丰富,且具有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耐旱、耐寒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遗传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优良基因库。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加剧,这一宝贵的战略性生物资源正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为了加强云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我们对云南野生稻资源开展了原生境保护(物理隔离方式和主流化方式)及非原生境保护(种质库、种质圃、细胞库和DNA库)等保护技术研究,明确了各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保护了云南野生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了丰富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999.
该研究根据前期海岛棉的转录组数据,通过PCR技术从海岛棉‘新海21’中克隆1个TCP基因,命名为GbTCP5,其开放阅读框945bp,编码3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34.95kD,等电点8.41;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GbTCP5蛋白含有特征性的TCP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GbTCP5基因与GhTCP17基因在同一分支。qPCR实验结果表明,GbTCP5基因在35d纤维中表达量较高,暗示其可能参与棉花纤维的次生壁合成。酵母单杂交实验表明,GbTCP5在SD-Trp-His-Ade缺陷培养基上生长并且X-gal检验显蓝色,说明该基因在酵母体内具有转录激活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在高温和抗性水稻品种作用下的种群动态研究表明,在正常湿度下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数量随若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5龄若虫期是共生菌增长的关键期;同一种群的褐飞虱秋季共生菌数量明显高于夏季。广西田间种群的短翅雌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高于浙江省的杭州和龙游种群,经高温处理后,3个生物开共生菌数量均显减少,但其子代共生菌的数量在正常温度下马上恢复,与未经高温处理的褐飞虱共生菌数量基本相同,取食抗性品种的生物型1和田间种群的褐飞虱体内的共生菌数量均明显减少,取食抗性品种的第2代的共生菌又均比第1代少。这说明高温对共生菌的影响是暂的,而抗性品种的对共生菌的作用与褐飞虱种群对品种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