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8篇 |
免费 | 1387篇 |
国内免费 | 2823篇 |
专业分类
92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6篇 |
2023年 | 209篇 |
2022年 | 295篇 |
2021年 | 357篇 |
2020年 | 306篇 |
2019年 | 348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307篇 |
2014年 | 462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594篇 |
2011年 | 509篇 |
2010年 | 438篇 |
2009年 | 480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529篇 |
2006年 | 463篇 |
2005年 | 393篇 |
2004年 | 295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2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山东省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为害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为了系统揭示二点委夜蛾种群在山东省的扩散途径与发生规律,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COI)基因对山东省12个地市的二点委夜蛾种群以及威海1个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130条二点委夜蛾mtCOI基因(608 bp)共有24个单倍型,7条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的mtCOI基因共有2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显示,威海地区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与其他种群分为2大组,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044~0.054.AMOVA分析表明,山东省二点委夜蛾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该地区二点委夜蛾并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该研究为此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促原代MEF细胞永生化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促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MEF)细胞增殖规律及作用机制,构建包含野生型LMP1和其TNFR相关死亡区(TRADD)结合区即羧基末端384~386氨基酸置换(YYD→ID)的突变型LMP1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MEF细胞,动态观察各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动力学和形态学变化.发现对照细胞(MEF-LNSX)传至P8~P10时出现明显的生长阻滞;携突变型LMP1的细胞(MEF-LMP1TRADD)自P10起倍增时间逐渐延长,P19时出现明显生长阻滞;而携野生型LMP的细胞(MEF-LMP1)倍增时间逐渐降低并发生了永生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EF-LNSX细胞CyclinA表达自P4起明显降低,MEF-LMP1TRADD细胞自P10显著增高后快速降低,MEF-LMP1自P10显著增高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LMP1能促进MEF细胞增殖并诱导体外永生;LMpTRADD则仅能诱导MEF细胞的早期增殖.提示羧基末端区(TRADD)是LMP1促MEF细胞永生的重要活性部位,上调Cycli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5.
利用差异显示PCR方法分离了63个草甘膦诱导后在大豆和棉花中差异表达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属于33个草甘膦诱导的大豆和棉花EST序列。通过在GenBank中进一步比时研究发现:约85%的EST序列与水杨酸、冷、创伤、氧化等非生物胁迫诱导后表达库中的EST序列有高达95%以上的同源性,由此可推测这些基因参与了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过程。草甘膦诱导后高表达EST、序列的获得将有利于进一步分离相关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基因及启动子,研究其转录调控的机理,有望建立草甘膦诱导系统。从而解决组成型表达造成外源基因在植物体所有发育阶段和所有组织部位表达,造成植物体能量浪费。 相似文献
46.
化学腐蚀性组织工程皮肤检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以牛I型胶原为支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为细胞来源,构建化学腐蚀性检测用组织工程皮肤模型。选用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the Interagen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ICCVAM)制定的体外测试化学品腐蚀性最小执行标准中的8种化学品为检测物质。在检测实验中,8种化学品(固体10mg、液体25μl)分3min、1h局部接触组织工程皮肤模型表面,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相对细胞活力值作为判定腐蚀性的标准。结果表明,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检测模型结构完整,含有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能准确判断7种化学品的腐蚀性。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可以作为检测工具用于化学品腐蚀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47.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预处理、不同2,4-D浓度及与KT组合、不同蔗糖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可提高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及再生苗率,2个材料的出愈率及再生苗率均达到90%和30%以上;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2,4-D浓度对出愈率及再生苗率的影响与基因型有关,2,4-D浓度为1~2 mg/L更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附加KT能缓解高浓度2,4-D对再生苗率的抑制作用,而对于在1、2 mg/L 2,4-D的培养基中附加KT则不表现这种作用;蔗糖浓度则在30 g/L条件下更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因此通过4℃低温预处理,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1~2mg/L 2,4-D及30 g/L蔗糖亦可促进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沿纬度梯度选取8个水杉林,研究水杉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周长、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叶片干质量等叶片性状指标的纬度变化规律,分析叶片性状与气象、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杉叶片长、宽、周长逐渐增大,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在纬度梯度上,水杉叶片性状的变化主要受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影响.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比叶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干质量则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随着土壤磷含量的增加,比叶面积逐渐增加,而叶干质量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9.
应用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生产瘪籽沙田柚果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即四倍体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HR;酸柚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简称SR;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KV)为父本,分别与二倍体单胚性沙田柚进行有性杂交,在生产上获得瘪籽沙田柚果实,并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以四季柚花粉亲本为对照)。结果表明:授予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的果实种子败育十分明显,果实瘪籽率达41.4%~96.0%,与对照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但果实单果重、果肉重、果皮重、果皮厚和果形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全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也无明显变化,且较适合于瘪籽沙田柚果实生产的体细胞杂种是HR和SR。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