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7篇
  免费   1324篇
  国内免费   456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929篇
  2013年   851篇
  2012年   1222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8篇
  1968年   5篇
  1964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Microtubule dynamics and organization are important for plant cell morp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The microtubule-based motor protein kinesin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some organelles and vesicles, although several have also been shown to regulate microtubule organization. The ARMADILLO REPEAT KINESIN (ARK) family is a plant-specific motor protein subfamily that consists of three members (ARK1, ARK2, and ARK3)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ARK2 has been shown to participate in root epidermal cell morphogenesis. However, whether and how ARK2 associates with microtubules needs further elucidation. Here, we demonstrated that ARK2 co-localizes with microtubules and facilitates microtubule bundl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Pharmacological assays and microtubule dynamics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RK2 stabilizes cortical microtubules. Live-cell imaging revealed that ARK2 moves along cortical microtubules in a processive mode and localizes both at the plus-end and the sidewall of microtubules. ARK2 therefore tracks and stabilizes the growing plus-ends of microtubules, which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parallel microtubule bundles.  相似文献   
102.
俞嘉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3,42(1):86-100
外生菌根真菌作为树木的共生伙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天然更新、植物抗逆性形成、协助植物吸收限制性营养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真菌和植物跨界共生具有复杂的分子互作过程,在共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分子互作机制,其调控反馈网络还有许多未知。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为一些新的信号分子、效应蛋白以及相关通路的发现提供了可能。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转移调控对共生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营养相关的转运蛋白对共生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物质基础。真菌的宿主选择机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多谱系起源和演化史中存在多次宿主转换事件,真菌演化出多样的应对机制用来区分相容性宿主、不相容性宿主和非宿主。通过对不同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组学研究,宿主选择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探索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3.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enrichment of the diet with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enriched egg yolk powder could modify specifically the (n-3) fatty acids content of rat plasma, red blood cells and heart membranes. Dose-dependent effect of DHA was studied in rats supplemented during 4 weeks. Three groups of adult male rats, DHA10, DHA35 and DHA60 (n = 5 each), had their diet supplemented with 10 mg, 35 mg or 60 mg DHA/kg body weight/day, respectivel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embranes and plasma lipids were determined. A significant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DHA was observed in all three types of samples. Arachidonic acid (AA) levels did not change in heart and red blood cell membranes whereas 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lasma with the DHA35 diet. These results contrast with that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where a decrease in AA levels was reported. Hence, DHA enriched egg yolk supplementation leads to a specific accretion of DHA without competition on AA status.  相似文献   
104.
干旱和盐胁迫诱导甜菜叶中的甜菜碱醛脱氢酶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双向免疫扩散方法测定表明,甜菜叶片的甜菜碱醛脱氢酶能与菠菜的甜菜碱醛脱氢酶抗体发生交叉反应。渗透势-0.65 ̄-2.6MPa的甘露醇溶液或200~300mmol/L的NaCl溶液,诱导甜茶叶片甜菜碱醛脱氢酶积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5.
人β-珠蛋白基因主要在成年期的骨髓中表达,在胎儿肝,成年肝和K 562细胞中则处于关闭状态。凝胶电泳阻抑法分析发现,在人胎儿肝,成年肝及K 562细胞的核蛋白抽提物中存在着不同的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调控元件(-372到-194 bp)相结合的红系组织特异性的调控因子。竟争试验的结果表明,成年肝和K 562细胞中的调控因子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两种细胞的调控因子既结合于负调控区(NCR 2)也结合于正调控区,说明两种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的关闭机制可能是相似的。胎儿肝的核蛋白因子只结合于负调控区,推测在胎儿期存在独特的关闭机制。  相似文献   
106.
半自然条件下麋鹿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习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大丰保护区的半自然条件下,麋鹿新产仔鹿性二型差异大于圈养条件下的仔鹿;1龄幼鹿第1年生长发育迅速,其后足长已基本达成体后足长;4岁时后足长即已显著大于引进的成体鹿。大丰雌性麋鹿3岁开始产仔,比圈养条件下晚1年,4岁时体重方达成体重。雄性5岁后方能达成体重并才有机会获得交配权.发情期主要集中于6月上、中旬,产仔期主要集中于3月中、下旬,产仔半数时间为3月27日,产仔期比圈养麋鹿更趋集中。仔鹿产后1~3天为“印记”的敏感期,1周龄后即开始随群活动并有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自1991年4月至1993年1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空间分带及灌污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湿地中主要出现的底栖动物为拟沼螺科,黑螺科,汇螺科,沙蟹科,方蟹科和弹涂鱼科种类。红树区内底栖动物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可分为3个群落分布带:亮泽拟沼螺带;拟黑螺-褶痕相手蟹带;弧边招潮-印尼拟蟹守螺-刻纹拟沼螺带。群落的分带可能主要由潮位线,食物适应性及底质结构因素决定。林前泥滩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最大,生物量最高。林内动物群落则表现出低种类多样性,高种群个体数的特点。群落总栖息密度的变化基本上由软体动物所主导。生活污水排灌对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影响不明显,仅在排污口端引起少数污水动物种类的出现及群落总生物量轻微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8.
背角无齿蚌晶杆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背角无齿蚌的晶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杆外形似圆柱状,可分为二部分,即前端膨大的头部和其后渐细的杆状部。前者分左右两瓣,略弯曲,与杆状部形成一个锐角,表面呈“蜂窝状”,似一种膜性结构,其上吸附有大量的消化酶和粘液;后者两侧有凹槽,表面具许多凹陷小坑,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且排列不规则。未凹陷处也粗糙不平。晶杆的功能主要是搅拌和消化食物。同时,本文对晶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羊角椒辣味物质成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羊角椒中辣味物质纯度与组成,表明辣味物质由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降二氢辣椒素组成。  相似文献   
110.
化学修饰具有底物谷胱甘肽(GSH)结合部位的单克隆抗体(4A4),使其结合部位上的丝氨酸(Ser)转变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团硒代半胱氨酸(Se-Cys),因而产生高活力的含硒抗体酶(Se-abzyme).突变的4A4(m4A4)的GPX活力达到了天然酶活力的19%,并对m4A4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硒代谷胱甘肽(GSeH)连到4A4结合部位,其GPX活力由3.86U/μmol提高到598.9U/μmol用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为中心的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伤模型证明Se-abzyme(m4A4)可减轻活性氧对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