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6篇
  免费   1834篇
  国内免费   7932篇
  21642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726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737篇
  2019年   845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780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975篇
  2012年   1376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092篇
  2008年   1236篇
  2007年   1239篇
  2006年   1071篇
  2005年   952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3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华秋沙鸭冬季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江西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区对中华秋沙鸭的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中华秋沙鸭各种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取食、游泳、休息和修整在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高峰期分别发生在10:01~11:00、7:01~8:00、12:01~13:00和12:01~13:00,分别占全天行为总次数的38.41%、30.76%、12.67%和7.48%.  相似文献   
112.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签署提升了人们对全球变暖、碳循环的关注。土壤CO2释放作为土壤-大气CO2交换的主要途径之一,成为了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对1800~2155m海拔梯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进行研究,揭示了较小空间尺度上土壤CO2释放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制。在研究区域内,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森林土壤CO2释放由(1.94±006) μmol m-2 s-1逐渐增加至(2.22±0.07) μ mol m-2 s-1。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与土壤CO2释放呈显著正相关(n=14, P<0.05);土壤容重与土壤CO2释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n=14,P<0.05);土壤pH对土壤CO2释放影响不显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CO2释放产生影响,为了减少因子共线性影响,逐步降低因子维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揭示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SOC、全N、全P、容重6个因子的联合作用,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57%以上;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土壤CO2释放沿海拔梯度分布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3.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11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in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using an un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The number of the alleles ranged from two to 18 and observed her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0286 to 0.9429, indicating that these markers will be useful for population studies and mapping in pacific white shrimp. Seven loci were detected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heterozygote, suggesting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cross the sampled population. No evidence for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14.
棉株上烟粉虱若虫种群的垂直分布与统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在棉花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 ,烟粉虱在棉株各部位均有分布 ,且分布极不均匀 ,统计分析表明棉株各部位间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棉花顶部烟粉虱的若虫数量约占全棉株若虫总量的 1 6%,通过对棉株各部位烟粉虱的若虫数量与整株若虫总量的回归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5.
黄宇  冯宗炜  汪思龙  于小军  高红  王清奎 《生态学报》2004,24(10):2192-2199
第 1代人工杉木林皆伐后 ,3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即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固 N阔叶树混交林和杉木与非固 N阔叶树混交林 ,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化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杉树与阔叶树混交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微生物商 (Cmic:Corg)上升 ,代谢商 (q CO2 )稍有下降 ,但杉木与固 N树种的混交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比杉木与非固 N树种混交好 ;相反 ,杉木连载只能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逐渐恶化 ;土壤溶液中 ,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一些离子浓度 ,如 SO2 - 4,Cl- ,Na 和 Mg2 ,在杉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 ,而主要受系统内影响较大的一些离子 ,如 K 和NH 4,NO- 3,在经营模式间变异较小 ;H 和 Al3 浓度也是杉木纯林比混交林高。另外 ,研究结果还表明 ,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 ,所以可以将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作为红黄壤地区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16.
为获得广东汉族皮纹密度的基本参数, 在知情同意原则基础上采集18—21岁在校学生掌纹307例(男157人,女150人), 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掌纹嵴线, 计算皮纹密度。结果表明a-bRC、b-cRC、c-dRC、a-dRC和t-dRC分别是36.19±5.58、25.86±5.21、32.83±5.57、75.43±13.11和90.66±13.50,除c-dRC外,都是男>女。a-bDD、b-cDD、c-dDD、a-dDD、t-dDD和ΔatdDD分别是16.76±1.98、17.68±2.39、16.89±1.85、14.49±2.24、14.42±1.67和5.54±0.75,均为女>男。广东汉族皮纹密度与江西汉族和西藏藏族有一定差异。广东汉族皮纹密度有自己的特点, 这与民族渊源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7.
一种采集稻纵卷叶螟卵的高效简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的"烧杯+湿纱布"卵收集方法,并与"塑料袋收集法"和"塑料杯收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烧杯+湿纱布"卵收集法能显著地延长了稻纵卷叶螟成蛾的寿命、提高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采用此法收集稻纵卷叶螟的卵更高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118.
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oxidoreductase, DAAO, EC 1.4.3.3)是一种以黄素腺嘌呤(FAD)为辅基的典型黄素蛋白酶类,可氧化D-氨基酸的氨基生成相应的酮酸和氨。在体内D-氨基酸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D-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和应用、表达条件优化及通过定点突变对酶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人类对于大型偶蹄类动物的利用已有较多先例,北美麝牛(Ovibous muschtus)近年在加拿大、美国等已经驯养,并以其毛绒作为一种特殊的毛丝工业原料。美洲野牛(Bison Americasus)已与家牛杂交生产肉用牛。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Bos grinus)与黄牛杂交而成的犏牛,已成为藏民的主要肉乳兼用牛。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系稀有动物,为亚洲特产,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及不丹。中国的羚牛分布于川、陕、甘、滇、藏5省区,为分布区最广、数量最多、资源量丰富的国家(Wu,1985)。  相似文献   
120.
鼎湖山地带性植被种间联结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鼎湖山地带性植被厚壳桂属(Cryptocarya)群落种间联结15年的变化,以期揭示该群落随时间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种种类组成基本没变化,但与15年前比较,优势种群的种对正负联结比例基本一致,但种间关系趋向平缓,高的正或负联结系数值少见;阳生性的先锋种与中生性建群种的联结系数值增大;群落中的2个亚群丛分化更为明显。表明南亚热带地带性顶极群落稳定是相对的,而波动变化是明显的,尤其是当群落循环演替的进程加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