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3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bloodstream form of Cryptobia salmositica in rainbow trout was examined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jor groupings of cytoplasmic microtubules originating near the basal bodies is similar to that in other bodonids. The cytostome is reinforced both by pellicular microtubules and an electron-dense plaque. Certain microtub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flagellar pocket serve as nucleating sites for pellicular microtubules. A flagellar rootlet, consisting of two parallel fibers which are bound together intermittently by electron-dense plaques, curves posteriorly from the basal body of the recurrent flagellum towards the kinetoplast. The basal body associated plaque on the kinetoplast membranes is duplicat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basal bodies. Cytoplasmic microtubules are 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plaque and the outer kinetoplastic membrane. A pulsatile vacuol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hemoparasitic cryptobiid, lies adjacent to the post-flagellar pit. Smaller, interconnected vesicles of the spongiome are continuous with the pulsatile vacuole. Since a pulsatile vacuole occurs not only in free-living and ectoparasitic cryptobiids but in the hemoparasitic (=trypanoplasm) forms as well, this is no longer a character by which the genus Trypanoplasma may be separated from the genus Cryptobia. Possession of this osmoregulatory complex may allow the organism to survive outside of a host and fulfill a monoxenous life cycle, in addition to the usual heteroxenous cycle involving a leech as vector.  相似文献   
23.
24.
片吉蛉属新种及新记录种: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片古蛉属Truljalia隶属于蟋蟀科Gryllidae突额吉蛉亚科Podoscirtnae,此属是俄罗斯的Gorochov 1985年以分布于我国广东的柑桔吉岭Calyptotrypus citri Bey-Bienko 1956为模式种建立的,并将我国的梨吉蛉Madasumma hibinonis Matsumura和分布于东南亚一带的Calyptotrypus属的3个种移至此属,同时指出Calyptotrypus for-ceos Saussure分类地位不明确,但可能也属于此属。我们对现有的这一属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确认Calyptotrypus forceps Saussure应属于Truljalia属,并鉴定出3新种,1中国新记录种,现报道于后。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25.
鲑鱼隐鞭虫病的病原为Cryptobiasalmositica。据报道,北美西海岸的所有大西洋鲑(Oncorhynchusspp.)均有该虫的寄生。该病除了通常情况下经河流中的水蛭传播外,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直接经鱼类传播。鲑隐鞭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食欲减退、脾脏肿大、全身性水肿、腹水性腹胀。被感染的鱼类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表现出明显的新陈代谢及游泳功能的衰退。鱼体对缺氧相当敏感,免疫系统也受到抑制。鱼类对隐鞭虫病的感染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可因鱼种而存在差异。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包括选育抗隐鞭虫的新品种,“抗隐鞭虫感染”在遗传上是孟德尔显性遗传。在抗隐鞭虫的鱼体内,虫体可被宿主免疫系统的“补体旁路途径”所裂解。在“隐鞭虫耐受性鱼”(处于感染状态但未发病)的血液中存在一种天然的抗蛋白酶———α2巨球蛋白,可以中和分泌的金属蛋白酶(毒力因子)。因此,繁殖转基因“隐鞭虫耐受性”鲑鱼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无需通过疫苗和药物来治疗隐鞭虫病。康复后的鱼体具有对该病的免疫保护力,因而,利用这一特点采取疫苗免疫也是防治隐鞭虫病的另一种策略。我们所研制的致弱疫苗单一剂量免疫鱼体可获得至少两年的免疫保护。免疫保护机制包括产生“抗体结合补体”、强化吞噬作用及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氯化氮氨菲啶是防治隐鞭虫病的有效药物,它通过溶解虫体而杀灭寄生虫,也可在线粒体中富集,显著影响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并造成线粒体的损伤。通过药物与抗体连接可以显著增强药效,这种利用“免疫化学疗法”控制鲑隐鞭虫病的策略,其优点在于减小了药物剂量,因而大大降低了化学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于食用性鱼类而言,减少药物在鱼体的富集符合食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27.
28.
中国弯翅蠊属(蜚蠊目:弯翅蠊科)三种常见种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翅蠊属是野生种类,生活于树林的枯枝朽木,及地上的各种堆积物中,有的在树皮下取食木质为生。近几年在农林昆虫调查中,各地送来不少蜚蠊标本要求鉴定,其中有三种常见弯翅蠊极易混淆,特作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29.
中国小蠊属蠊种类及其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国各地(虫非)蠊严重发生,关于(虫非)蠊的种类名称常常以误传误造成混乱。我国作为仓库、卫生害虫的(虫非)蠊约有二十种,加上近似种则有数十种,大蠊属与小蠊属是有害类群,前者作者已撰文载于本刊(1982)。本文根据调查采到的我国小蠊属常见的3种分别叙述其形态、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并附有分类检索表。所有研究用的标本均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30.
吴福祯 《昆虫学报》1982,(4):416-422
蠊是世界著名的卫生害虫与仓厍害虫,也为害温室栽培植物,种类甚多。其中以大蠊属昆虫为害最甚。近年来我国各地蠊为害日趋严重,来信并寄标本要求鉴定种类及询问有关生活习性的很多。据此,特就我国常见的大蠊属6个种撰文报道如下。 6种大蠊中,美洲大蠊与黑胸大蠊在沈阳地区为害严重,澳洲大蠊与褐斑大蠊遍布南方,前者为害也重,淡赤褐大蠊遍布长江下游,害情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