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目的利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单克隆抗体(单抗)轻、重链质粒,瞬时表达,纯化后验证具有高中和活性的单抗。方法以从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特异性抗体为模板,PCR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构建人源全分子抗体瞬时转染质粒;轻、重链质粒混合后转染HEK293 EBNA1细胞,瞬时表达全分子抗体。采用Mabselect SuRe介质手动亲和纯化抗体,Nano Vue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进行体外中和效价验证。结果成功构建22个轻链质粒,15个重链质粒。通过真核细胞瞬时表达后,经手动亲和纯化后,获得22株单抗。除1株抗体外,其余21株抗体的蛋白质量浓度均>300μg/mL;部分抗体纯度均在90%以上。中和活性结果显示,5株在1 500~1 800 IU/mg之间;8株在800~1 500 IU/mg之间;7株在500~800 IU/mg之间;其余2株在500 IU/mg以下。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获得20株中和活性>500 IU/mg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抗,为单抗混合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素体和奥氏体2种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进行了考察.采用覆膜法检测抗菌率,用透射电镜观察与铁素体抗菌不锈钢作用后的大肠埃希菌细胞形态.2种抗菌不锈钢材料对供试的 17 株常见菌,除产气肠杆菌外均显示较强的抗菌性能,抗菌谱广;铁素体和奥氏体对1×107 cfu/mL及以下浓度的大肠埃希菌在 24 h内杀灭率达到99%;铁素体和奥氏体分别在作用 3 h和 9 h时可将1×107 cfu/mL的大肠埃希菌全部杀灭;打磨次数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不影响2种抗菌不锈钢的杀菌率;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抗菌不锈钢作用后的大肠埃希菌菌体结构松散,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有内容物漏出.铁素体和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均具优良的抗菌性能,抗菌谱广,与其作用后的细菌菌体破裂,有内容物溶出,最终致菌死亡. 相似文献
23.
利用基因工程菌HC01固定化细胞转化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菌两酶工程菌HC01转化底物DL-对羟基苯海因(DL-HPH)的最适条件及其细胞固定化进行了研究,HC01游离细胞转化DL-HPH的最适条件为40°C、pH7.5。通过对固定化细胞酶活力测定,确定细胞固定化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细胞浓度0.029g/mL、钙离子浓度3%。固定化HC01的热稳定性比游离细胞高5°C,二价金属离子Mn2+、Mg2+、Cu2+、Co2+和Ni2+在浓度为0.1mmol/L时对固定化细胞中D-海因酶(HYD)和N-氨甲酰-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CAB)两酶的活力无显著影响,Mn2+和Mg2+可分别使游离细胞中CAB活力提高至原来的2.1和2.7倍。在氮气保护下,当初始pH为9.0、转化温度为40°C、转速为80r/min,利用固定化HC01转化30g/L的DL-HPH时,36h后转化率可达97%左右,产物D-HPG经纯化后光学纯度达到99.7%,得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24.
中华羊茅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生物学与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的生物学与生理学特性进行了报道。研究发现:中华羊茅内生真菌能在10-30℃生长,5℃和35℃几乎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25℃;适宜的pH是7-9;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利用能力最好的分别是甘露醇和酵母浸液;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与产孢特性存在差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水琼脂(WA)和海水营养琼脂(SNA)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但WA和SNA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25.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能够抑制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 hedrovirus,HaSNPV)诱导的Tn Hi5 细胞凋亡,并能辅助HaSNPV在Tn Hi5细胞中复制,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子代病毒。瞬时表达实验证明,在Tn Hi5细胞中,p35具有明显抑制凋亡的能力,但是不能辅助HaSNPV在Tn Hi5细胞中的复制;进一步构建超表达p35 的重组病毒:vHap35,发现vHap35能够抑制Tn Hi5细胞凋亡,但是不能产生具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发现感染重组病毒的部分细胞中存在单粒包埋的病毒粒子(ODV)。 相似文献
26.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考察了不同潮汐模式下海萝藻体光合活性的日变化、海萝光合活性与藻体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干露和光照对光合活性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 早、中、晚潮汐相比,中午潮时最大量子产量(Fv/Fm)下降速度最快.早潮干露初期Fv/Fm下降较慢,随后加快;晚潮干露时Fv/Fm始终较快下降.各种潮汐模式下,Fv/Fm当日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呈现了可逆的下降,即动态光抑制.Fv/Fm及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随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当含水量低于90%时,Fv/Fm和ΦPSⅡ下降迅速,但含水量6%左右的藻体重新浸没后仍能恢复光合作用,即通常情况下可以耐受72 h的干露,具有很强的干露耐受能力.藻体含水量(TWC)与Fv/Fm及ΦPSⅡ的函数关系为:Fv/Fm=0.68+(0.0044-0.68)/\[1+(TWC/66.96)5\],R2=0.99;ΦPSⅡ=0.585+(0.004-0.585)/\[1+(TWC/73)10\],R2=0.99.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光强和干露交互作用对藻体光合活性影响显著,随光照增强和干露时间延长光抑制程度增大,强光(1000 μmol pho·m-2·s-1)和长时间干露(6 h)叠加时,藻体光合活性降低程度最大,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7.
冬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半湿润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上,以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种群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猪殃殃、麦家公、婆婆纳、播娘蒿、泽漆、荠菜等为主的17种杂草,不同生育期杂草的优势种群不同,而且杂草总密度表现为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生物量表现为拔节期>返青期>越冬期;(2)与不施肥处理(P0N0)比较,单施氮肥增加了杂草密度和生物量,在氮磷配施条件下,氮肥对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且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减小趋势,其中PN45处理的杂草生物量最大并比P0N0增加51.8%;施磷对杂草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单施磷比P0N0处理增加44.0%,PN135处理比P0N135处理增加24.0%.(3)低密度播种比正常密度播种能显著增加杂草生物量,平均增加幅度达82.9%.结果表明,通过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发生,促进作物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28.
29.
黑河中游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活性和非活性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河中游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中覆盖度草地、盐碱地、裸土地、戈壁和沙地)为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 ~100 cm土壤中,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和非活性有机碳(NOC)含量逐渐降低.中覆盖度草地、盐碱地、裸土地、戈壁、沙地、水田和旱地中的TOC、AOC、NOC含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引起土壤有机碳的增减,水田耕作是提高绿洲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当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后,NOC对TOC含量的贡献大于AOC.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随TOC含量的增加,AOC、NOC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且NOC的增幅高于AOC.AOC、NOC变化趋势线的交叉点对应的TOC含量可作为土壤中TOC易积累或易损失的分界点,AOC、NOC的饱和容量可通过其变化趋势线来确定. 相似文献
30.
甜荞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界中的甜荞种质资源多存在生物学混杂现象。每份甜荞种质资源可以分化出若干份新的遗传资源类型,其遗传背景复杂。简化甜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准确描述新品种的亲子代关系和遗传背景一直是世界荞麦工作者面对的技术难题。甜荞种质资源的繁育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甜荞花粉粒大小、甜荞授粉机制、访问昆虫种类以及种子量多少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以隔离杂交圃、隔离单繁圃、隔离扩繁圃、隔离比较圃和田间试验圃的荞麦繁育新方法——"五圃法",以期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新的荞麦资源,在育种中可针对性的配制强优势组合,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