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ith the expansion of saline land worldwide,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model halophyte to study the salt‐tolerance mechanism. The salt glands in the epidermis of Limonium bicolor (a recretohalophyte) play a pivotal role in salt tolerance by secreting excess salts from tissue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alt secretion,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alt gland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RNA sequencing to profile early leaf development using five distinct developmental stages, which were quantified by successive collections of the first true leaves of L. bicolor with precis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for each developmental stage. In particular, we found that genes controlling salt gland differentiation in L. bicolor may evolve in a trichome formation,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mutants with increased salt gland densities. Genes involved in the special ultrastructure of salt glands were also elucidated. Twenty‐six genes were proposed to participate in salt gland differentiation. Our dataset sheds light on the molecular processes underpinning salt gland development and thus represents a first step towards the bioengineering of active salt‐secretion capacity in crops.  相似文献   
42.
根据2014年8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0种,隶属于3目10科16属.各调查站点虾类相对资源丰度为13~45047 g·h-1,平均资源丰度为6838 g·h-1.优势种为脊腹褐虾,常见种为中华安乐虾,偶见种为戴氏赤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各站点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07~1.538,平均值为0.391;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01~1.138,平均值为0.374;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06~0.947,平均值为0.298.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表明,调查范围基本以45 m等深线为界将所有站点分成两个组群:冷水团组群(Ⅰ)和沿岸组群(Ⅱ),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BIOENV分析表明,影响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与底层盐度.黄海夏季虾类群落以冷水团组群占绝对优势,黄海冷水团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44.
提高中温α-淀粉酶生产菌株的发酵温度,对减少冷却水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基因删除技术删除了地衣芽孢杆菌CBBD302菌株α-淀粉酶的编码基因(amy L)获得突变株D402。将表达解淀粉芽孢杆菌中温α-淀粉酶基因Ba A的重组质粒p HY-WZX-Ba A转化D402,获得表达中温α-淀粉酶的重组地衣芽孢杆菌D402/p HY-WZX-Ba A。摇瓶发酵实验显示,重组菌最适发酵温度为42℃,比原生产菌株提高8℃,最高产酶水平达到301 U/m L。30 L发酵罐发酵试验,78 h达到最高酶活531 U/m L。重组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 H 6.5,在90℃保温20 min可以完全失活,保持了中温α-淀粉酶既能在淀粉糊化温度下保持稳定又便于灭酶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4 750例患儿入院时行血培养,并以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6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82株(61.91%),前三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49%)、金黄色葡萄球菌(7.94%)和肠球菌属(6.00%),革兰阴性菌216株(35.01%),前四位为大肠埃希菌(12.97%)、肺炎克雷伯菌(9.08%)、粘质沙雷菌(5.51%)和阴沟肠杆菌(4.86%),真菌19株(3.08%)。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90%,对利福平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未检出耐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菌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菌株。结论本院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并且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6.
基于转录终点序列特征预测大肠杆菌s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sRNA是一类长度在40~500nt的调控RNA,在细菌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因此,细菌sRNA识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蛋白编码基因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不同,目前细菌sRNA识别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此方法介绍了一个基于已知细菌sRNA转录终点的碱基频率矩阵来识别sRNA的预测策略,并在大肠杆菌K-12 MG1655中进行了sRNA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独立测试集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因此,这一方法将为实验发现细菌sRNA提供较好的生物信息学支持。  相似文献   
47.
在雌鲤卵黄发生期的10月~次年1月和斯坦氏小体(CS)发育静止期进行升高细胞外钙浓度实验,分别用OCPC法测定血浆钙水平的变化,超微结构观察CS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鲤鱼血钙水平在卵黄发生期存在一定性别差异,雄鲤水平普遍低于雌鲤,在11月达显著性水平.升高细胞外钙浓度的各处理组中CS的超微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均表现为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48.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Dunkin Hartley豚鼠封闭群的遗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我国现有Dunkin Hartley豚鼠封闭的遗传背景,分析评估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离情况,为建立标准化的豚鼠封闭群监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筛选获得的8个微卫星位点,从一个数量为1000的豚鼠封闭群中随机选择72个个体,通过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评估了该豚鼠封闭群的遗传现状。结果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91~3.4422,平均2.309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94。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在0.3154~0.6545之间,平均值为0.4687。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豚鼠封闭群的遗传多态性处于中等水平,遗传平衡检测结果提示种群的繁殖过程未能实现完全随机交配,近交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本研究的结果将为豚鼠封闭群遗传监测方法和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9.
枯草芽孢杆菌ccpA基因敲除及对其核黄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明  班睿 《微生物学报》2006,46(1):23-27
CcpA蛋白是介导枯草芽孢杆菌碳分解代谢物阻遏(CCR)的全局调控因子,由ccpA基因编码。CCR效应的存在影响B.subtilis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B.subtilis生产发酵产品的效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敲除了核黄素发酵菌株B.subtilis24/pMX45的ccpA基因,构建了CcpA缺陷株B.subtilis24A1/pMX45。发酵结果显示:B.subtilis24A1/pMX45能够在70h内基本耗尽10%的葡萄糖,生物量达到1.5×109个细胞/mL,溢流代谢产物积累量减少,在8%和10%葡萄糖浓度下,B.subtilis24A1/pMX45核黄素产量分别比B.subtilis24/pMX45提高了62%和95%。CcpA的缺陷,可以缓解葡萄糖引起的CCR效应,显著提高菌株的核黄素产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克隆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溶细胞素基因(υυhA),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Vv GTC333和WZ01株DNA中扩增全长υυhA基因,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采用pET32a质粒构建vvhA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E coli BL2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VvhA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VvhA,SDS-PAGE检测表达和提纯效果.采用兔抗Vv全菌抗体的Western Blot和兔抗rVvhA血清的免疫扩散试验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结果 所克隆的vvh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同源性分别为96.09%和98.26%.在0.5 mmol/L IPTG诱导下,rVvhA产量可占细菌总蛋白的18%.提纯的rVvhA经SDS-PAGE后仅显示单一的蛋白条带.重组蛋白rVvhA能与兔抗Vv全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抗体.结论 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创伤弧菌υυhA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Vvh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Vv免疫检测试剂盒及疫苗的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