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6处遗址的年代处于13ka BP左右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此次调查试掘,丰富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过程及技术交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2.
Yan JY  Lu YY  Xu CP  Yu Z  Gong LM  Chen Y  Zhang YJ 《病毒学报》2011,27(5):462-468
2002~2004年浙江省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查明病因,分析病原的分子特征并进行病原溯源,我们采集患者脑脊液和粪便样本271份,用RD和Hep-2细胞同时分离病毒,对分离株VP1和VP4/VP2基因测序,进行同源性与进化分析。结果从271份样本中分离到埃柯病毒30型(E30)78株;对31株分离株VP1区核苷酸(nt)序列测定,其长度均为876nt,推导编码292个氨基酸(aa)。浙江E30株与原型株Bastianni在VP1区的nt和aa同源性分别为84.7%~86.3%和92.1%~94.2%;浙江E30株之间nt和aa的同源性分别为87.1%~99.4%和96.2%~100%。在VP1基因进化树上浙江E30株分别位于G和H基因亚型分支上,与浙江E30G亚型株亲缘关系最近的国内外毒株分别为2003年江苏、山东株和1999年乌克兰株;与浙江E30H亚型株亲缘关系最近的毒株为2008年韩国株。VP4/VP2区同源性与进化分析结果与VP1相似。结果表明2002~2004年浙江省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疫情由E30G和H二类不同基因亚型流行株引起;H基因亚型株推测为新的E30变异株,首先分离于2002年浙江省。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长期四氢生物蝶呤(BH4)治疗对高脂血症(HL)大鼠血管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血管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E组)和高脂饮食并腹腔注射BH4组(HL+BH4组),于第8、16和24周龄时每组各杀死6只大鼠测定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水平,主动脉血管测量零应力状态张开角、压力-直径关系。结果:至B地治疗后的第16和24周龄,血脂无明显变化,但MDA明显降低(P〈0.01);HL+BH4组和HL组比较胸主动脉张开角显著减小(P〈0.01)、压力-直径(P-D)关系曲线上移。结论 BH4可以减轻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导致的脂质过氧化,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的结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应用P. pastoris的pAOX1表达系统分泌表达重组木糖异构酶.方法:用PCR法从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木糖异构酶基因(xi).用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将其基因克隆进P. pastoris表达载体.通过电转法将其木糖异构酶基因重组于P. pastoris基因组,筛选G418抗性700μg/ml的重组子作为工程菌GS115(pPIC9K-xi).在摇瓶中发酵用甲醇诱导表达重组木糖异构酶.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用糖酵解法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分析.结果:木糖异构酶基因在pAOX1的调控下,在P. pastoris中经甲醇诱导能分泌表达,摇瓶发酵2d表达量为35mg/L,表达产物具有代谢木糖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克隆了大肠杆菌的木糖异构酶基因,并实现用pAOX1系统在P. pastoris中表达中木糖异构酶,为用P. pastoris规模化生产重组木糖异构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5.
Glycine N-methyltransferase (GNMT) is a major hepatic enzyme that converts S-adenosylmethionine to S-adenosylhomocysteine while generating sarcosine from glycine, hence it can regulate mediating methyl group availability in mammalian cells. GNMT is also a major hepatic folate binding protein that binds to, and, subsequently, may be inhibited by 5-methyltetrafolate. GNMT is commonly diminished in human hepatoma; yet its role in cellular folate metabolism, in tumorigenesis and antifolate therapies, is not understood completel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GNMT expression on cell growth, folate status, methylfolate-dependent reactions and antifolate cytotoxicity. GNMT-diminished hepatoma cell lines transfected with GNMT were cultured under folate abundance or restriction. Folate-dependent homocysteine remethylation flux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table isotopic tracer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late status was compared between wild-type (WT), GNMT transgenic (GNMT(tg)) and GNMT knockout (GNMT(ko)) mice. In the cell model, GNMT expression increased folate concentration, induced folate-dependent homocysteine remethylation, and reduced antifolate methotrexate cytotoxicity. In the mouse models, GNMT(tg) had increased hepatic folate significantly, whereas GNMT(ko) had reduced folate. Liver folate levels correlated well with GNMT expressions (r = 0.53, P = 0.002); and methionine synthase expression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GNMT(ko), demonstrating impaired methylfolate-dependent metabolism by GNMT deletion. In 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d novel findings that restoring GNMT assists methylfolate-dependent reactions and amelior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folate depletion. GNMT expression in vivo improves folate reten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the liver. Studies on how GNMT expression impacts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late cofactors and the regulation of specific folate dependent reactions are underway.  相似文献   
136.
易小敏  张更  马帅军  刘克普  袁建林 《生物磁学》2011,(21):4027-4029,4042
目的:对现有的经腹部切口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探索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大鼠16例,经背部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游离钳夹双侧肾动脉45min后开放血流,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伪手术组8例,不夹闭肾动脉,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8例无处理。术后通过建模成功率、组织病理检查、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5只成功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1天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肾组织出现广泛损伤,术后实验组’肾小管坏死评分、肾MDA水平、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背部切口钳夹双侧肾动脉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具备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建立的模型适合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7.
于鹏辉  伍修宇  曹述铁  易传安 《生物磁学》2011,(12):2365-2366,2323
断层解剖学作为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对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及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学好断层解剖学:必须明确断层解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注意临床针对性;抓好学习的重点,注意学习方法;打好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基础,始终贯彻断层标本与影像相结合的原则;并高度重视现代化多媒体资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研究人轮状病毒ZTR-5株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在实验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轮状病毒ZTR-5株在MA104细胞上经蚀斑筛选纯化后,获得单一克隆接种至Vero细胞上适应性培养,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对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离心、超滤、分子筛纯化,甲醛灭活,抗原定量检测Al(OH)3吸附制备的实验性疫苗。使用不同剂量(8EU、32EU、128EU、256EU)经肌内注射免疫小鼠,共免疫三次,免疫间隔2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 结果: 通过蚀斑纯化,筛选得到一株纯化的病毒株ZTR-5纯-1,在Vero细胞上适应性后感染性滴度达7.35logCCID50/ml;大量培养收获的病毒原液滴度为7.57logCCID50/ml,制备获得轮状病毒样品抗原含量为2 560EU/ml;经肌内注射,初次免疫后,所有剂量组动物均获得抗体阳转,阳转率为100%;第一次加强免疫后,各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明显增高,免疫剂量为128EU和256EU的两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1∶10 240;第二次加强免疫后,各剂量组(8EU、32EU、128EU、256EU)血清抗体效价依次达1∶5 120,1∶7 456,1∶14 481.54,1∶14 481.54。 结论:人轮状病毒ZTR-5株可在Vero细胞上稳定增殖,所制备的疫苗具良好免疫原性,用128EU/2次免疫即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9.
深圳马峦山华南紫萁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马峦山地区华南紫萁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紫萁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48科69属82种,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性质;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定律、海南岛山地雨林优势种群的频度规律等不相符合;华南紫萁种群树高和个体数百分比显示,种群高度0.3~0.7 m植株占比例较大,种群处于旺盛发展期;物种多样性指数为SP=16.42,SW=4.56,均匀度指数为E=0.33,E′=0.8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接近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本研究揭示了华南紫萁野外生存状态,为该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0.
燕山山脉野生欧李群体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同一生境条件下自然生长的燕山山脉野生欧李实生群体(含嫁接类型)叶片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欧李叶表皮细胞形态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是上下表皮细胞向下凹陷相互连接形成蜂窝状,另一类是上下表皮细胞向上隆起近圆形,且上表皮细胞均具条纹状的角质层;叶片上表皮仅有表皮毛而无气孔分布,叶片下表皮仅有气孔分布;气孔突出于表皮细胞,属无规则型,气孔平均长度8.22±1.30 μm,宽度2.55±0.65 μm,大小21.64±8.60μm2,密度836.23±197.16 个/mm2;欧李群体中不同株系间、叶表皮细胞形态不同类别间气孔特征变异程度较大,可作为欧李优异种质选育和抗干旱胁迫研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