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308篇
  365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21.
基于MODIS数据的天山区域地表温度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1-2013年MODIS地表温度产品及TM影像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对天山区域地表温度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01-2013年,研究区地表平均温度达1.73 ℃,呈东高西低的特点,西北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年际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局部地区在0.55 ℃以上;地表温度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147 ℃·a-1,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地表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变异系数达12.7%,地表温度的差异白天大于夜晚,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差异,与对应像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存在不同的拟合效果.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林地、草地地表温度下降明显,归一化植被指数每下降0.1时,林地和草地的地表温度降幅为3.74、5.04 ℃;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多的城镇用地和农地的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敏感性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922.
双氢青蒿素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白血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作用;Western-blot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线粒体、细胞浆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双氢青蒿素的浓度为1×10~(-4),1×10~(-5),1×10~(-6)l/L时,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峰;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的核浓缩、凝集等细胞凋亡表现;Western-blot检测1×10~(-5)mol/L药物处理细胞后线粒体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下调1,细胞浆出现明显细胞色素c蛋白奈带。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线粒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23.
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肽聚糖部分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肽聚糖后,相比对照组而言, Z8、Z17肽聚糖组巨噬细胞(MΦ)吞噬率、吞噬指数都明显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增强,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肽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的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8、Z17肽聚糖组能明显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并使抗体高峰水平维持时间延长。同时动物实验也表明,两个肽聚糖组间活性差异不显著,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24.
原子力显微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显微成像技术,不仅具有在近生理条件下对样本实时、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等特点,而且能通过力矩测量探知样本物理性状。即给人们认识微生物的表面结构提供又一平台,也为揭示微生物表面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方法。介绍了对微生物表面形态观测中常用测量模式和某些样品固定方法:多孔膜技术、凹陷技术,概括近年来原子力显微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25.
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与对虾健康状态息息相关.本研究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手段比较了凡纳滨对虾病害发生前后病害趋向塘与健康塘的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及关键类群互作关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虾发病前,病害趋向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养殖水体,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伴随疾病爆发,病害趋向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离散程度显著增大,群落稳定性较差;发病前,病害趋向塘养殖水体中绿弯菌门、δ-变形菌纲和Saccharibacteria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水体,而拟杆菌门显著低于健康水体;部分病害指示OTU隶属于弧菌科及黄杆菌科,隶属于红杆菌科的OTU1是发病前健康塘的健康指示OTU.网络分析表明,大多数与OTU1存在相互作用的指示OTUs属于黄杆菌科,说明黄杆菌科在对虾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中扮演重要角色.鉴于以上结果,对虾发病可能与多种浮游细菌群落相关,当出现“生态位机会”时,条件致病菌快速繁殖进而导致对虾发病,而保持和恢复细菌群落平衡可以成为预防对虾发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26.
豆科作物根瘤菌被噬菌体浸染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根瘤菌数目和结瘤量的降低,进而导致共生固氮作用弱化和作物产量的显著下降.然而,目前关于根瘤菌噬菌体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3株模式根瘤菌,即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中华大豆根瘤菌和中华苜蓿根瘤菌为宿主,于黑土农田土壤中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每个宿主细菌分离3株噬菌体,共分离获得9株根瘤菌噬菌体,对其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侵染苜蓿根瘤菌噬菌体(SMM)和慢生型根瘤菌噬菌体(BDM)属于肌尾噬菌体科,而侵染中华根瘤菌噬菌体(SSS)隶属于长尾噬菌体科.9株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均在0.001~1.0的变化范围内.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BDM的潜伏期和爆发期明显长于SMM和SSS,但获得的裂解量最小.根瘤菌噬菌体在30~40℃和中性pH条件下侵染活性最大.对比发现,侵染同一宿主的噬菌体生物学特征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分异度远小于不同宿主噬菌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7.
【目的】评估土壤长期保存(4个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iolog? EcoPlateTM生态板研究4 °C风干保存和?20 °C低温冻存的农田土壤和森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模式。【结果】与新鲜土壤样品相比,长期保存的土壤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大大降低,其多样性、均匀度和Simpson指数均降低;风干保存和低温冻存两者对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除风干保存的土壤样品中利用多聚物类的微生物类群的代谢活性外,两种保存方法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降低幅度为54.5%–99.8%。【结论】长期保存土壤可能会导致对微生物群落信息的低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研究的最佳样品为新鲜 土壤。  相似文献   
928.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参与多条重要信号通路和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该文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FAK通过其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徙、增殖、抗凋亡方面的功能,并简要归纳了FAK与肿瘤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29.
钙和硼对蓝猪耳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研究了钙(Ca^2 )和硼(H3BO3)对蓝猪耳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Ca^2 几乎不影响花粉萌发频率,而主要影响花粉萌发速度和花粉管生长速度;低Ca^2 不利于花粉管生长,而高Ca^2 抑制花粉萌发速度和花粉管生长;在稍高于最适Ca^2 浓度的条件下,花粉管生长早期呈现波浪形。(2)硼明显影响花粉萌发频率及花粉管形态;花粉管生长必需硼,但不同浓度的硼对花粉管生长速度影响不明显;在高浓度硼条件下,较长时间内花粉管均呈现出波浪形。(3)Cooled-CCD动态跟踪观察进一步证实Ca^2 影响花粉管生长速度,而硼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0.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Rotz)C.E.Hubb)进行了系统的胚胎学研究,证明龙须草为禾本科植物中一种新的无融合生殖材料.龙须草无融合生殖方式为无孢子生殖,在胚珠发育早期,多个珠心细胞特化为无孢子生殖原始细胞,由原始细胞发育为单核胚囊,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核胚囊,进一步分化形成两种类型的成熟胚囊:(1)具1个卵细胞,1个助细胞和2个极核,占观察总数的67.6%;(2)具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和1个极核,占观察总数的32.4%.胚囊发育属大黍型.多个无孢子生殖原始细胞可以同时发育,最后形成2个或多个胚囊,其比例为17.7%.胚珠内没有有性胚囊的发育.胚的发生有两种类型:(1)早发生胚(74%),开花前1~2 d,极核未分裂前卵细胞分裂形成胚;(2)迟发生胚(26%),开花后2~3 d,极核分裂形成多个胚乳游离核后,卵细胞启动分裂形成胚.存在多胚现象,多胚来自不同胚囊内卵细胞的孤雌生殖,多胚发生率为13%.胚乳由极核不经受精自发分裂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