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2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41.
何英姿  魏远安  姚评佳  吕鸣群   《广西植物》2006,26(5):507-509
用2%浓度的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妃子笑荔枝,研究其对荔枝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果期喷施蔗糖基聚合物可提高妃子笑荔枝座果率,提高SOD、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在植株的抗逆、抗病及防止果实落果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2.
角蛋白酶具有分解角蛋白的活性,在饲料,食品加工,环境废物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角蛋白酶的来源,角蛋白酶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基因分离和表达等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法和Taylor幂函数法分析朝鲜球坚蚧出蛰若虫在碧桃上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出蛰若虫在碧桃上呈聚集分布,分布以个体群形式存在。碧桃不同段位上的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均表明其为聚集分布,而Taylor幂函数法测定为上、中段均匀分布,下段聚集分布,综合分析其成因是各样地受害程度及垂直方向虫口密度差异显著所致。聚集均数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出蛰若虫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环境因素所引起。此外,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44.
L-抗坏血酸2-葡糖苷(L-ascorbic acid 2-glucoside, AA-2G)是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衍生物,相比L-AA,其稳定性极好,并且容易被人体利用。α-葡糖苷酶(alpha glucosidase,AG)是最早发现可以产生AA-2G的酶,但合成效率很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价来源于黑曲霉、粳稻以及大鼠的AG合成AA-2G的活性,为进一步分子改良提高AG合成AA-2G功能筛选候选AG出发酶。人工合成黑曲霉、粳稻以及大鼠来源的AG基因,构建重组工程菌,表达和纯化3种重组酶(AAG, JrAG, RAG),并对它们产生AA-2G的条件进行优化,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比较这3种酶的活力、合成AA-2G的产量和转糖率等。研究结果显示,JrAG的比活力为1.9 U/mg、生成AA-2G的量为2 577.2 mg/L、转糖苷率为7.6%;AAG的比活力为1.0 U/mg、生成AA-2G的量为153.10 mg/L、转糖苷率为0.5%;RAG的比活力为0.4 U/mg、生成AA-2G的量为861.0 mg/L、转糖苷率为2.5%;在这3种来...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星果衣属地衣型真菌进行研究,发现该属一新种即Astrothelium sinense和一中国新记录种A.macrocarpum.新种的主要特征为地衣体具有突起,子囊器除顶端呈黑色外边缘部分形成白色环状区域且地衣体和假子座均为UV+黄色,含有地衣黄等.分别与其相似种进...  相似文献   
146.
藏北申扎地区下石炭统永珠组下部孢子组合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藏北申扎永珠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永珠组孢子组合,发现孢子43属,70余种(包括未定种)。组合特征如下:1)缺乏欧美植物地理区早石炭世典型的石松类植物的小孢子Lycospora属及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重要孢子属;2)出现较多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甚至泥盆纪晚期分子。呈现出新老化石的混合现象;3)北半球和南半球孢子的混合组合,同时也是冷、暖微古植物群混合,既有相当于中国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以及西欧维宪期典型属种,又有南半球澳大利亚(包括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维宪期的典型种。从孢子化石混合现象看,永珠组应为近岸浅水或滨海条件下的沉积,下伏地层的孢子化石再沉积现象说明当时有一次很大的海平面下降,在邻近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剥蚀区。说明杜内期末期—维宪期初期,申扎地区出现一次由冈瓦纳大陆冰川发育造成海平面相对下降。形成区域上不整合界面———洛工组或“巴日阿朗寨段”底部的不整合界面。混合孢子组合中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孢子化石的发现,印证了杨式溥、范影年和林宝玉推断的冈瓦纳冰川自早石炭世维宪期(大塘期)开始就影响到西藏申扎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7.
福寿螺原分布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后因食味不佳被弃于水生环境,因其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杂等特点,在我国多个区域迅速扩散入侵,已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对福寿螺入侵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系统总结,介绍了现有福寿螺防控技术手段,重点阐述环境友好型福寿螺防...  相似文献   
148.
调查与白头翁共存的伴生植物种类、相似性、生活型、分布区类型等,探讨其生态适应性和地理分布规律,针对性地提出白头翁资源保护利用建议,以期为燕山地区白头翁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访问调查、路线调查和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燕山地区白头翁生境伴生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燕山地区从冀东的秦皇岛地区到冀北的承德地区都有白头翁的分布,多生于向阳的山地草坡上,喜光、耐旱、适于阳生性环境。白头翁生境伴生植物共56科128属164种,主要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蔷薇科(Rosaceae)、唇形科(Labiatae)、百合科(Li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藦科(Asclepiadaceae)等,其中乔木共5科5属7种,灌木共22科38属46种,草本植物共35科85属111种。调查的各样地间相似系数普遍较低,说明燕山地区不同地区白头翁生境差别较大,其伴生植物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伴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4个,群落具有明显温带性质。燕山地区白头翁生境多样性及伴生植物的多样性,反映出燕山地区白头翁生态适...  相似文献   
149.
青海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三叠统)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nthoida,Megagrapton,Paleodictyon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前;另一类以Chondrites,Neo-nereites,Palaeophycus,Phycosiphon,Planolites,Zoophycos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后,两者均为半深海-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晚三叠世研究区应为浊流沉积发育的复理石相沉积。  相似文献   
150.
首次描述埋葬于长兴期海相地层中的一个高地植物群,计14属23种,包括4新种,2相似种和11未定种。概略论述植物群的性质及其埋葬特征和生态意义。以松柏植物和Taeniopteris等为代表的裸子植物在这一植物群中占61%,显示由古生代向中生代过渡的性质。这一植物群与华北同期的高地植物群在属种组成上很不相同,显示两地在区系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