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85篇 |
免费 | 3684篇 |
国内免费 | 7517篇 |
专业分类
253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1篇 |
2023年 | 621篇 |
2022年 | 880篇 |
2021年 | 965篇 |
2020年 | 888篇 |
2019年 | 990篇 |
2018年 | 637篇 |
2017年 | 666篇 |
2016年 | 678篇 |
2015年 | 1003篇 |
2014年 | 1310篇 |
2013年 | 1118篇 |
2012年 | 1516篇 |
2011年 | 1538篇 |
2010年 | 1240篇 |
2009年 | 1374篇 |
2008年 | 1457篇 |
2007年 | 1366篇 |
2006年 | 1279篇 |
2005年 | 1036篇 |
2004年 | 745篇 |
2003年 | 663篇 |
2002年 | 616篇 |
2001年 | 553篇 |
2000年 | 487篇 |
1999年 | 344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1953年 | 4篇 |
1950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洋生物制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海洋生 物药物的研究,是今后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并 展望了新世纪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82.
黄河故道不同灌水方式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一直是限制黄河故道沙区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以其较强的耐旱性、较高的成活率在造林时备受重视。适宜的灌水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促进刺槐迅速生长,改善当地环境生态。因此,在2011至2012年间,对黄河故道沙地进行刺槐人工林的建设与培育,开展滴灌(DI)、沟灌(FI)和软管喷灌(HSI)3种灌水方式对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年份,滴灌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高于软管喷灌,软管喷灌高于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受年份影响较大,但均表现为前期下降,8月份前后降到最低值,随后缓慢回升。不同灌水方式叶绿素含量(CC)差异显著,滴灌条件下刺槐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软管喷灌,沟灌最低。不同树龄,不同灌水方式刺槐株高、地径和胸径差异显著。一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出23.4、0.27 cm和0.14 cm;二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53.7 cm、0.61 cm和0.54 cm。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的年度生长量分别为软管喷灌的112.1%、107.1%和111.8%,同时分别为沟灌的121.8%、191.8%和343.6%。不同灌水方式刺槐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受年际间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滴灌可以显著地改善刺槐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促进其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83.
CHEN Fang SUN Shao-fang GUO Pan-jiang YANG Cui-lian ZHANG Zhi-yong 《Insect Science》2001,8(3):258-264
Abstract By careful and long period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omicus piniperda L. and the growth of Yunnan pine ( Pinus yunnanensis French.), and improve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conomic threshold of Tomicus piniperda on Yunnan pine is determined: When the death rate of the trees is not more than 0.52%, the natural control factors can prevent the density of the bark beetle from increasing and no control measure is needed. When the death rate of the trees reaches 0.5%, the corresponding rate of shoots attacked is 0.61% and the mean of invading holes per tree 0.66, the cost for control is equal to the economic loss saved. So, considering both the economic justifica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pest density from increasing, when the death rate of the trees is more than 0.5%, the corresponding rate of shoots attacked more than 0.61% and the mean of invading holes per tree more than 0.66, control measure should be taken. The paper also gives formulae for different Yunnan pine forest areas to calculate their own economic threshold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84.
从乌贼表皮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发光细菌JMU07。该菌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细菌菌落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发光波长在420-650 nm之间,最大发光波长为477 nm。16S rDNA法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发光细菌JMU07为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生长发光曲线测定表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最高出现在对数中后期,相比明亮发光杆菌,JMU07具有发光强度高,持续发光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国标GB/T15441-1995研究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率的关系得到: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呈良好线性关系;JMU07 EC50为0.11 mg/L,略低于明亮发光杆菌的0.14 mg/L,表明JMU07对HgCl2的毒性更敏感。因此新分离得到的发光细菌JMU07有希望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等领域综合毒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5.
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是一种耐盐、耐旱固沙地被植物。依据海滨沙地自然沙埋特点对单叶蔓荆匍匐茎进行了不同厚度(半埋和全埋)和不同长度交叉沙埋处理,研究探讨了单叶蔓荆沙埋适应生长对策,为其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海滨环境修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单叶蔓荆匍匐茎基部和中部生长缓慢,顶部生长快。轻度(沙埋匍匐茎基部)和中度(沙埋匍匐茎基部和中部)半埋和全埋使匍匐茎顶部生长加速,茎长增长量较对照高出1.5到3.1倍;但重度(沙埋整个匍匐茎)半埋和全埋使匍匐茎顶部净增长量减少12%和13%。在20d沙埋中,对照整个匍匐茎各段均无不定根长出,但不同程度半埋和全埋沙埋处理下沙下匍匐茎上均长出不定根,重度半埋使不定根生长受抑;同时匍匐茎上各段茎生物量上升,枝叶生物量下降,且随着沙埋程度的增加而增减幅度提高,在重度半埋和全埋达到最大。在轻度和中度半埋和全埋下,匍匐茎上未沙埋部位枝条生长加速。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中,单叶蔓荆匍匐茎顶端是一个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部位,并与沙埋后单叶蔓荆茎延伸生长和植株能否生存密切相关。当匍匐茎顶部没被沙埋时,沙埋促进沙埋部位匍匐茎和枝叶中物质转移,加速匍匐茎顶部快速生长和物质积累以弥补沙埋带来的损伤维持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平衡。沙埋后,单叶蔓荆以茎顶端快速生长、形成不定根、枝条生长维持茎水分平衡和能量和物质代谢平衡,以快速生长摆脱沙埋影响的生长方式为其对沙埋环境的重要适应对策。因此,在海岸沙地单叶蔓荆种群管理和维护中,在强风移沙引起的重度沙埋后,及时剥离匍匐茎顶部沙子对维护单叶蔓荆种群的延续生存和扩散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以印度南瓜‘98-2-351’与‘06820-1’杂交构建F2群体,对亲本及各世代群体成熟果实果皮和果肉颜色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果皮桔红色和灰色的分离比呈3∶1,说明果皮灰色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F2群体中果肉黄色和白色的分离比呈3∶1,说明果肉白色也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找到了2个与控制灰色果皮基因位点CmRc紧密连锁的SSR标记(PU078072和PU013839),其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5.9cM和14.5cM;同时找到了1个与控制白色果肉基因位点CmFc紧密连锁的SSR标记PU132712,其连锁遗传距离为6.7cM。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与控制印度南瓜果皮和果肉颜色基因更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的精确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研究As2O3对NB4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研究As2O3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寻找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抽提对照及诱导组细胞的mRNA,通过逆转录将As2O3处理前后的NB4细胞cDNA进行生物素标记,用含269个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进行杂交,GEArray软件分析,筛选出As2O3诱导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芯片结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As2O3作用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100条(占芯片基因总数的37.2%),其中97条(97/100,97%)基因表达上调,3条(3/100,3%)基因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配体和受体家族、bcl2家族、半胱氨酸家族、DNA损伤检测和P53途径以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和激酶等基因。结论:As2O3主要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表达来诱导NB4细胞凋亡,其中TNFSF15、Apaf1、Caspase3和p16等基因可能参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主要涉及TNF途径、线粒体途径、Caspase途径、细胞周期抑制途径和P53途径等。 相似文献
88.
89.
1 引 言要制订不会危及环境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计划 ,必须首先掌握可靠的、较新的有关土地资源的时空信息[3 ] .近年来 ,以GIS和遥感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土地覆盖/利用调查与填图[2 ,6] 、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13 ] 、土地质量退化与土壤侵蚀监测[5,8] 、土地资源评价[12 ] 与管理[10 ]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传统方法在获取、分析和处理大量、复杂土地信息中的众多限制 ,使我们得以动态地、综合地分析土地资源环境信息[4,7] .贵州省安顺市地处我国西南岩溶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