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8篇
  免费   2520篇
  国内免费   9623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1039篇
  2021年   1241篇
  2020年   1074篇
  2019年   1229篇
  2018年   836篇
  2017年   836篇
  2016年   881篇
  2015年   1344篇
  2014年   1703篇
  2013年   1579篇
  2012年   2046篇
  2011年   1983篇
  2010年   1552篇
  2009年   1682篇
  2008年   1789篇
  2007年   1665篇
  2006年   1517篇
  2005年   1284篇
  2004年   950篇
  2003年   861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讨论了中国草蛉科已知属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指出:属的分布以东洋成分比重较大,高山高原属分化明显;种类分布呈现东洋成分由东部沿海向北挺进、古北种类通过西北地区向西南延伸的格局,丰富的高山、高原种类及狭布种类,是我国草蛉区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2.
利用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HSV-2gD)基因进行了修饰,在其5'端删去约500bp的非编码区,仅保留ATG上游7个bp。将修饰后的HSV-2gD基因插入到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痘苗表达质粒pJSA1175,置于痘苗病毒P7.5k早/晚期启动子控制下。将此重组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in方法转染已受野型TK ̄+痘苗病毒天坛株感染的TK ̄-14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机制和标志基因LacZ产物的蓝斑显色作用,以及BudR试剂对TK表型的选择压力,筛选出整合有HSV-2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Southem杂交表明,HSV-2gD基因已正确地插入痘苗病毒TK基因区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SV-2gD蛋白已得到有效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重组病毒免疫家兔可产生明显的抗HSV-2gD中和抗体。用重组病毒免疫小鼠,3周后可使94%(17/18)的小鼠对抗HSV-2的致死量攻击,表明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几种细胞分裂素诱导石竹外植体直接再分化成花芽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S+2,4-D0.1mg/L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ZT、BA和KT,对石竹的叶片、茎和花等外植体直接再分化成花芽的试验表明:叶片的外植体在有BA时可再分化出只有红色花瓣的不正常花芽;在含ZT的培养基中再分化出具有1~2片叶或无叶的花芽,其花有两性花,雌花和仅单个雌蕊的不正常花,两性花可发育成结籽的果实;KT未能诱导花芽分化。茎外植体,3种CTK都不能诱导出花芽。花等外植体仅在KT3mg/L的培养中再分化出无叶的不正常花芽,ZT和BA的处理均不能诱导出花芽。  相似文献   
65.
滇南及滇东南胶孔菌复合群的分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我国滇南及滇东南热带、亚热带胶孔菌复合群众路线属6种,其中瘤丝牛肝菌Filoboletus verruculosus P.G.Liu和滇丝牛肝菌F.yunnanensis P.G.Liu是新种,紫兰小菇Mycena violacella(Speq.)Sing。是我国新纪录种;新种附有拉丁文描术和插图,新纪录和附有形态解剖图。本文所引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  相似文献   
66.
乌奴龙胆中五个新的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藏药乌奴龙胆(GentianaurnulaSmith)(龙胆科)的全草中分离到5个新的环烯醚萜甙,命名为乌奴龙胆甙(gentioumoside)A-E;它们的结构主要通过光谱分析得以确定。其中,乌奴龙胆A-C是二聚环烯醚萜甙,而乌奴龙胆甙D和E为马钱素型的环烯醚萜甙,所有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都具有一个2,3-二羟基苯甲酰基或其衍生物的取代基。  相似文献   
67.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药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4-O-(p-methoxycinnamoyl)-α-L-rhamnopyranose];同时还分离到4个已知的环烯醚萜甙:爪钧草甙(harpagide),爪钩草酯甙(harpagoside),O-甲基梓醇(O-methylcatalpol),士可玄参甙A(scropoliosideA)和1个已知的苯丙素甙:安格洛甙C(angorosideC)。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化学降解和光谱分析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8.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I)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tegumental elements)进行剖析。结果原(始)体被最早出现于S2,表性分布。随后(S3—S5)消失而为真正体被所取代。体被皱褶亦随高隆。基膜及体棘为各期基本结构。感觉乳突于S3、S4出现。到了S5渐趋复杂而完善并对其结构作了较精细的描述。糖膜直至成熟期(S5)才出现,为尾期成熟的标志。近期对糖膜组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9.
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两种不同生殖方式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银鲫()的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经过解凝、核化,最终形成雄性原核,并可与卵子的雌性原核融合,证明了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卵子具有与两性融合生殖极为相似的拟两性融合生殖的能力;而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兴国红鲤()的组合中,精子入卵后以固缩状态存在,又表现出典型的雌核发育型生殖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殖发育机制。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有核物质被排斥到纺锤体之外的现象。本文就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生殖发育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0.
The Bacillus subtilis sigA gene encodes the primary sigma factor of RNA polymerase and is essential for cell growth. We have mutated conserved region 2.3 of the sigma A protein to substitute each of seven aromatic amino acids with alanine. Several of these aromatic amino acids are proposed to form a melting motif which facilitates the strand separation step of initiation. Holoenzymes containing mutant sigma factors recognize promoters, but some are defective for DNA melting in vitro. We have studied the ability of each mutant sigma factor to support cell growth by gene replacement and complementation. The two region 2.3 mutants least impaired in promoter melting in vitro (Y180A and Y184A) support cell growth in single copy, although the Y184A allele imparts a slow-growth phenotype at low temperatures. A strain expressing only the Y189A variant of the sigma A protein, known to be defective in DNA melting in vitro, grows very slowly and is altered in its pattern of protein synthesis. Only the wild-type and Y180A sigma A proteins efficiently complement a temperature-sensitive allele of sigA. Overexpression of three of the sigma A proteins defective for promoter melting in vitro (Y189A, W192A, and W193A) leads to a decrease in RNA synthesis and cell death.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utations which specifically impair DNA melting in vitro also impair sigma function in vivo and therefore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sigma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both DNA melting and promoter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