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2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2416篇
  682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果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多个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痊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也可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而ITS区序列分析是该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例患者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2.
梁子湖水——陆交错区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梁子湖水-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9种植物群落:1)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2)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nersum)群落;3)微齿眼子菜+金鱼藻群落;4)金鱼藻+狐尾藻+微齿眼子菜群落;5)金鱼藻+狐尾藻+荇菜(Nymphyoides pettlatum)群落;6)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菱(Trapa bipinosa)+菰(Zizania latifolia)群落;7)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8)菰+荇菜+蓼群落;9)湿生植物(Helophyte)群落。主要植物群4落生物量:狐尾藻+苦草+金鱼藻群落2414g.m^-2。金鱼藻+狐尾藻+微齿眼子菜群落4379g.m^-2,微齿眼子菜+金龟藻群落1486g.m^-2,微齿眼子菜群4落2805g.m^-2。交错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生量的季节变化与群落内优势种的生长方式、人为活动的干扰以及个体生态特征密切相关。群落内优势物种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均匀分布和群聚分布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3.
以短短小芽孢杆菌B15的总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到其细胞壁蛋白基因串联启动子和信号肽编码序列,测序分析后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AY956423。重新设计引物扩增该片段并在PCR产物两侧引入BamHⅠ和PstⅠ酶切位点,将PCR产物双酶切后克隆至穿梭载体pP43NMK的相应位点构建分泌表达载体pP15MK,插入片段置于该载体中mpd基因的上游,并使信号肽编码序列与去除了自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mpd基因阅读框恰好融合。将pP15MK导入枯草杆菌构建表达菌株1A751(pP15MK),在短短小芽孢杆菌启动子和信号肽元件的带动下,mpd基因能够在表达菌株的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持续性高效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结合在细胞膜上;发酵液在48h酶活达到最高值7.79U/mL,是出发菌株邻单胞菌M6表达量的8.1倍。  相似文献   
44.
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杉碱甲是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一个有前景的药物.本文概述了石杉碱甲的性质、结构和构效关系,从结构简化、C10、吡啶酮环、脂桥环、环外双键和桥头氨基等方面综述了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并描述了所得的新型石杉碱甲类似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活性.在已合成的大量的石杉碱甲类似物中,部分类似物的活性优于天然石杉碱甲,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天津圣鸿公司SHY-I数字式骨密度测定仪对兰州地区1907人进行检测,其中男1381例,女526例,分别做左前臂尺、桡骨测量。年龄20~85岁,每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组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下降较男性显著。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中青年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老年男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兰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有关。骨密度的检测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正常情况下,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内呈高度致密状态,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常呈浓染的斑块状。由于方法学上的困难,至今对染色质乃至染色体的微细结构,仍缺乏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关于染色质如何凝缩形成染色体方面,现仍存在有争论。扫描电镜的冷冻割断技术,曾被用于对游离细胞间期核染色质的观察,并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47.
免疫毒素Luffin B-Ng76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BlueSepharoseCL-6B凝胶亲和层析法从丝瓜籽中分离纯化了单链致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protein,RIP)——lufinB。并将lufinB与抗人黑色素瘤细胞单抗Ng76制成了免疫毒素,命名为lufinB-Ng76,它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M2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2.5×10-11mol/L,毒性比游离的lufinB提高4000倍,而它对非靶的HeLa细胞的毒性较M21细胞低1200倍。结果提示lufinB用于制备免疫毒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49.
为了构建一个可供自由替换的ScFv区,表达人小分子融合抗体ScFv-Fc的通用载体,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抗体IgG1的Fc片段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将一段人工合成的互补寡核苷酸链插入重组载体pPICZα/Fc中Fc区的上游,引入2个可供小分子抗体ScFv-Fc的ScFv区自由替换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别扩增人抗狂犬病毒以及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ScFv片段,克隆至已构建的通用载体pPICZα/Fc,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进一步在1L条件下对活性抗体进行发酵,并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应用酵母基因组PCR、ELISA、Western blotting、活性检测等试验对此小分子抗体的表达进行生物学及免疫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结合活性的人源抗体分子均获得成功表达,1L发酵条件下表达量达到20~30mg/L, 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95%。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功能性抗体分子ScFv-Fc筛选和表达的通用载体并对其发酵、纯化条件进行了摸索,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0.
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铀尾沙所占比例分别为0%(CK)、25%(T1)、50%(T2)、75%(T3)、100%(T4)的培养基质,研究了铀尾沙对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铀尾沙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种油菜的生物量均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后降的现象,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生物量最大,芥菜型油菜在T3时生物量最大.MDA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MDA含量最低,芥菜型油菜在T3时的MDA含量最低,并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3种类型的油菜SOD、CAT、POD、APX和GR活性逐渐增加,GSH含量也持续升高.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诱导作用,而这3种油菜也对铀尾沙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