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篇
  免费   602篇
  国内免费   233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00-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严恩萍  林辉  党永峰  夏朝宗 《生态学报》2014,34(17):5007-5020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分析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有助于揭示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以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的MODIS02B产品为数据源,通过数据处理获得2000—2012年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标准差、Hurst指数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近13年来,治理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R2=0.70),2012年NDVI值达最大值0.324,比2000年增加了135.62%。但增加速率和幅度各异:北部干旱区(Bbghq)增加速度最快,浑善达克区(Hsdkq)次之,农牧交错区(Nmjcq)植被变化相对稳定。(2)工程区地表植被覆盖改善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其中得到改善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10)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94.31%;Hurst指数分析表明,工程区植被变化整体呈中强持续性特征,面积合计约占64.48%;综合分析表明,工程区植被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特别是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值得关注,二者合计占35.27%。(3)人类活动是京津风沙地区植被覆盖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自然因素中,降水是控制工程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92.
运用色谱学方法对一株来自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的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142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及与文献数据对比等手段,确定其为一系列的烷基间苯二酚类似物,其中包括1个新的烷基间苯二酚类化合物Adiposatatin E(1)以及5个已知的烷基间苯二酚类似物Adipostatin A(2)、Adiposatin B(3)、Adipostatin C(4)、Adipostatin D(5)和5-Heptadecyl-1,3-benzenediol(6)。运用滤纸片法测定6个化合物对几种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化合物1~6不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3.
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振鑫  徐冬一 《生命科学》2014,(11):1157-1165
细胞内普遍存在的DNA双链断裂(DSB)可通过同源重组(HR)或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由于HR仅在存在相同染色体作为模板的时候进行,因此,NHEJ通常为主要的修复方式。在NHEJ中,DSB末端首先由Ku识别,接着由核酸酶、聚合酶在Ku与DNA-PKcs协助下加工,并由连接酶IVXRCC4-XLF连接。NHEJ底物类型多样,末端的修复常包含反复加工的过程,导致修复产物通常无法复原损伤前的序列。虽然无法确保准确修复DNA,NHEJ仍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NHEJ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并将促进癌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4.
贾霜凯  严华 《生物技术》2012,22(1):11-13
目的: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在番茄果实中的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口服植物疫苗打下基础。方法:PCR扩增1.1kb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基因、460bp风疹病毒抗原E1基因、256bp NOS基因,将这些片段插入到pCAMBIA1301多克隆位点,得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1301E8-E1,经测序鉴定正确,将其转化至根癌农杆菌EHA105,然后进行酶切鉴定。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测序结果正确。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风疹病毒E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95.
韦坤德  闫道广 《生物磁学》2012,(21):4006-4010,4018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4(ORP4L)肽段,制备兔抗人ORP4L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人ORP4L382-485氨基酸(ORP4Lm)的基因序列并插入到PGEX-4T—1载体中,在大肠杆菌RosettaTM(DE3)中表达融合蛋白GST-ORP4Lm。利用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的GST标签进行亲和纯化。用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人ORP4L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免疫特异性。将亲和纯化后的抗体偶联到CNBr-actived sepharosC beads上,利用免疫沉淀的方法,通过质谱仪分析鉴定可能与ORP4L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West—ernblotting进一步确证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GST-ORP4Lm重组蛋白,用其免疫新西兰大兔.成功制备了相应兔源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内源性及外源性的ORP4L蛋白。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论:利用重组的GST-ORP4Lm融合蛋白成功制备了有良好特异性的ORP4L多克隆抗体,并可将其用于ORP4L的蛋白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黑河中游分水前后林草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缓解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国家从2000年在黑河流域实施分水政策.本文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对象,将该区域夏秋季的Landsat ETM/TM数据作为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目视解译获取了该地区1990、2000和2005年3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对3期数据进行动态编辑后,得到了全区的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面积变化的状况;对比分析了分水前后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从分水前的微弱增长转变为负增长,草地在持续退化,但在分水后退化速度有所减慢.该结果充分体现了分水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我国蜜蜂主要病原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珣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08,45(3):483-488
蜜蜂是重要的经济昆虫。蜜蜂病害威胁蜜蜂产业的发展。蜜蜂病害检测及病原鉴定是病害防治的基础。文章详细介绍我国蜜蜂常见6种主要病害(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慢性麻痹病,微孢子虫病,白垩病)的病原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添加厨余垃圾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研究了厨余垃圾的不同添加量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下,随着剩余污泥中厨余垃圾添加量的增加,厌氧消化系统中碳氮质量比(C/N)、胞外多聚物(EPS)等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当剩余污泥与厨余垃圾质量比为2:1时,混合有机废弃物中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每克挥发性固体(VS)产生了156.56mL沼气,甲烷体积分数为67.52%,分别比剩余污泥单独厌氧消化时的产气量提高了5倍和1.5倍。  相似文献   
999.
湖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湖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记录17种(隶属7科,11属),它们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长尾铁线蕨(Adiantunm diaphanum)半月形铁线蕨(A. philippense)、新月蕨(Pronephrium gymnopteridifrons)、密毛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hirtirachis)、禾秆紫柄蕨(P. microstegia)、金佛山溪边蕨(Stegnogramma jinfoshanensis)、假大羽铁角蕨(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都匀铁角蕨(A. toramanum)、长镰羽耳蕨(Polystichum falcatilobum)、瓦鳞耳蕨(P. fimbriatum)、棕鳞耳蕨(P. polyblepharum)、倒鳞耳蕨(P. retroso-paleaceum)、膜边肋毛蕨(Ctenitis clarkei)、三叉蕨(Tecaria subtriphylla)、指叶假瘤蕨(Phymatopteris dactylina)、掌叶线蕨(Colysis digitata)。  相似文献   
1000.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抗菌肽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作用。对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来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此方面近来的进展,并对微生物针对抗菌肽的耐药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