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5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372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对两年度3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活性、AWRC、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Zeleng沉降值、硬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这一品质性状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72.
抗癌剂羟基喜树碱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羟 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疏水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癌细胞凋亡机制及羟基 喜树碱的抗癌机理.分离提取羟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并采用顺序抽提法提取疏水蛋白质;用含稳定同位素亲和标签的c-ICAT试剂标记蛋白,利用基于多维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的鸟枪(shotgun)法策略分析鉴定了在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中表达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的疏水蛋白144种,其中, 12种蛋白的表达量在凋亡细胞中下调,而表达量在羟基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后上调10倍以上的蛋白43种.这些蛋白主要与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凋亡、能量代谢、核酸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在亚细胞定量蛋白质组水平上深入探讨羟基喜树碱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亦为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3.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的多功能蛋白,以前的研究发现,血蓝蛋白具有凝集活性.本研究采用凝集抑制实验和亲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结果显示,大肠杆菌K12和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可以抑制血蓝蛋白对7种细菌的凝集活性,其中大肠杆菌K12中2种分子质量分别为16 kD、18 kD (命名为 p16、p18)的外膜蛋白可以与血蓝蛋白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经MALDI-TOF/MS鉴定,p16、p18 分别与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OmpX具有高度同源性.尤其是与大肠杆菌K12野生菌株相比,血蓝蛋白对 ΔOmpX 的凝集特异性明显降低,后者仅为前者的25%.由此推测,OmpX 应为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T细胞是通过其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T cell antigen specific receptor,TCR)识别抗原并进行免疫应答的.T细胞如何识别以及清除抗原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免疫应答的重要过程是淋巴细胞的活化.而T细胞活化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鉴于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T细胞在抗原识别与活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T细胞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77.
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体液中的蛋白质是来源于与其密切接触组织或者细胞的分泌或渗漏,体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能反映这些组织的生理或者病理改变,因此以寻找疾病相关生物标记为主要目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近年来各种体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及存在挑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8.
研究农田经不同休闲年限后的土壤肥力、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农田土栽参在经过土壤体闲后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未经休闲的土壤.在休闲1年后,各类微生物的增长幅度是最大的.细菌增长了25倍,真菌增长5.6倍,放线菌增长4倍.当休闲2年后,微生物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低.土壤在休闲1年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了16%,蔗糖酶活性虽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休闲后土壤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明显提高,其中休闲1年的土壤硝化作用比休闲前的提高33.5%.  相似文献   
979.
为了探讨豹属(Panthera)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测定了虎(Panthera agm)、豹(Panthera pardus)和雪豹(Panthera uncia)的线粒体ND2和ND4编码基因序列,结合来自Ganebank的其他7种猫科动物的同源序列进行合并分析(2 417 bp).在2 417 bp比对位点中,其中有948个变异位点,632个简约信息位点.以犬为外群,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l)重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豹属除包括传统的虎、豹、狮、美洲豹(Panthera onca)和雪豹外,云豹(Neofetis nebulosa)应并归于豹属,不支持将云豹另立为云豹属的观点;豹属各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云豹(虎(美洲豹(豹(狮、雪豹))))  相似文献   
980.
在高等植物中,外源和内源因素共同调控着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换。拟南芥EMF1和EMF2基因缺失的突变体不经过任何营养生长,种子萌发后便开花,这说明EMF基因是植物花发育的抑制基因。目前已从水稻、玉米、拟南芥等植物中克隆得到EMF同源基因,但其功能研究大多停留在拟南芥上。研究表明,EMF基因决定着植物营养生长阶段的发育,抑制植物开花。因此,开展EMF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研究,有利于阐述植物营养生长过程阶段的抑花机制。对EMF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EMF基因表达调控的闸门模型,以对EMF基因功能的进一步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