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231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01.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 在干旱荒漠区发挥着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功能, 但目前片段化分布日趋严重。该研究利用黑果枸杞在新疆的87个自然分布点和基准气候(1971-2000年)下的19个气候变量, 利用GIS空间分析和R软件Biomod2建模平台, 模拟分析黑果枸杞在新疆的适宜分布范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限制因子; 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 评价其分布潜力; 同时对黑果枸杞的南北疆种群进行分组建模, 分析该植物的生态位分化。研究结果表明: (1)组合模型的真实技巧统计(TSS)均高于0.75、接收工作机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均高于0.85, 模拟精度相比单个模型有明显提高; 组合模型得到的种下分组建模的模拟准确性较物种水平有显著提升, TSS均高于0.78、AUC均高于0.88; (2)根据组合模型的模拟结果, 黑果枸杞在新疆的适宜生境面积占比为36.72%, 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及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西南缘; 其中, 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为5.19%, 集中于福海县、塔城地区东部、天山北坡博乐至阜康一线、库尔勒、柯坪县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高度与中度适生区与研究区耕地的重叠率达80.6%和50.8%; (3)南北疆黑果枸杞种群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 最暖季平均气温、等温性、降水季节性是驱动黑果枸杞局部环境适应性分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2.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G18是1株低温生防菌株,能够分泌抗菌物质。为挖掘和利用其抗菌功能基因,服务农业生产,采用二、三代相结合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完整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全长4 461 844 bp,包含一个染色体和一个质粒,GC含量44.06%,编码4 643个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3 893 994 bp,占基因组87.27%。发现6个几丁质降解相关基因,2个葡聚糖酶基因和1个壳聚糖酶基因,2个脂肽类抗菌物质芬芥素与表面活性素合成基因簇,2个细菌素subtilin和bacillolysin合成基因。研究为提高抗菌物质产量的菌株定向遗传改造以及植物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湘西特色食品“蒿菜粑粑”原料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还原力实验和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实验等方法,测定鼠麴草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鼠麴草总黄酮母液中总黄酮浓度为7.01 mg·mL–1mg/mL;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30 mg·L–1、30.16 mg·L–1,将胡萝卜素相对吸光度降为50%的时间延长至67.49 min,在还原能力、延缓胡萝卜素褪色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上也有较好效果。鼠麴草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优质食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4.
Y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Y 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s, Y-STRs)在法医鉴定,尤其是混合斑中男性成分的检测分析和家系排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Y-STR试剂盒的不断推出和数据库的建立,国内外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Y-STR多态性研究日益增多,而有关铜川汉族Y-STR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采用YfilerTM Platinum复合扩增试剂盒对陕西铜川汉族669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38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并探索铜川地区汉族与其他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调查共检出65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识别能力分别为0.999 937 345和0.982 1。38个Y-STR基因座共检出428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值在0.108 9(DYS645)~0.969 9(DYS385)。群体遗传分析中,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铜川汉族与其他地区的汉族群体遗传距离更近。综上,研究结果中38个Y-STR基因座在铜川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适合铜川地区法庭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评价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专项投入对江西省蜜蜂产业发展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2020年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的面板数据,以经费投入作为农业科技投入指标,并选取蜂群饲养量、蜂蜜产量、科技奖励、科技论文、科技专利、科技标准、人才培养、研究平台等作为衡量产业发展指标.[结果]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连续3年(2018-2020年)投入经费合计达420万元,年均投入经费140万元;江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稳定经费投入,对江西省蜂业生产、蜂业科技产出、蜂业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农业科技投入极大推动了江西省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并提出了加大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加强蜂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推行中华蜜蜂科学饲养技术、蜜蜂授粉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继续做好养蜂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建设先进五点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微生物能够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而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挖掘和异源表达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 在过去20年里,大量重要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微生物中被不断的发现. 在这些被挖掘的基因簇中,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占了很大比重.肽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化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重视. 如能了解它们的生物合成机制,实现其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将使合理化遗传修饰生物合成通路获取结构类似物(药物开发)和提高产量成为可能. 大肠杆菌作为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用来表达外源基因,但一般只能表达一个或几个基因,却很少有用它来表达整个生物合成基因簇. 2001年,Khosla和Cane在E.coli中成功异源表达了一个复杂聚酮天然产物(红霉素苷原6dEB)基因簇. 这是首个有关在E.coli中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 至此之后,大肠杆菌开始作为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宿主,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的重视. 紧接着核糖体肽和非核糖体肽生物合成基因簇也相继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异源表达. 本文对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在E.coli中的异源表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7.
核糖体小亚基RNA(16S rRNA)分子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中,在细胞中执行恒定的功能,其分子序列既有高度保守性片段,又有相对可变性部分,因而成为研究原核生物系统发育的理想分子,其基因已成为原核生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的核心标识基因。但是,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原核生物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是多拷贝的。16SrRNA基因拷贝数在种属水平上基本是稳定的,但在更高分类阶元上则是不确定的。在拷贝数多的菌株中各拷贝间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大于不同菌株间甚至不同种间的差异。原核生物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拷贝数和异化与其利用环境资源的生态策略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拷贝数及其异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原核生物的环境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医学免疫学的特点和我国教学现状,设计了多种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激励机制,创建团队,组织小组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愉快、和谐、平等、探究的气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为保证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尝试建立适合该教学模式的全新考核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体系里,期末成绩(100%)=基础理论(50%)+出勤及课堂表现(15%)+实验操作与技能(20%)+小组活动(15%)。在本项研究实施过程中设置了信息反馈环节,针对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促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设立问卷调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急待解决,还需要反复的推敲、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9.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方玲  刘歧莎  李倩  闫淑珍  李玉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13,32(6):1004-1011
真黏菌是一类独特的菌物。目前对其进行的系统发育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特征,分子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上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和蛋白质合成延长因子基因研究相对较多。为了扩充能有效地进行真黏菌系统发育研究的基因资源,探讨了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用于真黏菌系统发育的可行性。共获得14个基因序列,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各7个。在GenBank中除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外并无其他真黏菌的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研究获得的14个基因序列为真黏菌基因的新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肌动蛋白基因能够有效地将无丝菌目、团毛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区分为4个分支,其中发网菌目为一个独立的进化支,支持了根据子实体发育所认识的真黏菌纲内部具有两条进化路线的观点,因此显示出肌动蛋白基因对于真黏菌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