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福建省水稻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环境统计学方法布点采集福建省闽南、闽中和闽西北38个早晚稻稻谷样本,应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地区稻作类型的稻米Hg、As、Cd、Pb、Cu 5种重金属污染差异的主要因子,并通过主要因子揭示重金属与地区稻作类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水稻稻米5种重金属含量与稻作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变异范围较大,其中超标率最高的是Pb,达100%,其次为Hg和Cd,分别为78.95%和50.0%,最低的是Cu,仅2.3%,而As无超标.Pb和Cd是导致地区稻作类型间差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38个稻谷样品可聚为7类,不同地区稻作类型,由于与污染源距离不一,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呈明显差异,体现不同的污染特征.可以认为,对不同地区稻作类型稻米重金属污染应采取地区控制与品种搭配相结合的策略,才能达到控制和消除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2.
浇灌黄腐酸对肾蕨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腐酸浇灌对以污泥为肥料的盆栽肾蕨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腐酸浇灌次数的增多,肾蕨叶长、叶宽、羽片对数以及每盆肾蕨的干重增加显著;同时肾蕨对各种重金属离子吸收总量也显著提高。因此,在利用污泥作为土壤肥料的同时,使用黄腐酸强化植物修复以移除其中的重金属,可减轻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623.
在低磷(0.5 mg·L-1) 营养胁迫下,运用生理生化方法分析了化感水稻PI312777(PI)与非化感水稻Lemont (Le) 对稗草抑制作用潜力的变化特性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在低磷营养胁迫下,化感水稻品种PI对受体稗草根干重的抑制能力明显提高,在处理后的5 、10和15 d,其对稗草地下部干重的抑制率分别增加了5.64%、3.89%和12.13%,增加幅度比非化感水稻品种Le显著.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营养条件相比,用低磷营养下生长的化感水稻PI的根系分泌物处理稗草5、10和15 d,受体稗草叶片中POD活性的促进率分别提高了20.19%、15.47%和6.68%,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促进率分别提高了18.08%、17.71%和12.50%,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增加了13.89%、18.60%和2.10%. 在低磷营养胁迫下,化感水稻通过抑制受体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其对氮营养的吸收,同时显著提高了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减缓了受体稗草的生长速度,提高了其抑草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624.
铝、硒、硅和磷复合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铝(Al)、硒(Se)、硅(Si)、磷(P)为处理因子,建立了多因子复合处理对水稻品种金优725幼苗存活率、百株苗鲜质量、百株根鲜质量和根脯氨酸含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影响水稻幼苗生长的单因子主效应大小为Al>P>Se>Si.其中,Al表现为负效应,而P、Se和Si表现为正效应;除Al与Si的互作外,各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模拟寻优结果表明,Al在0.587~0.913 mmol·L-1、Se在0.478~0.564 mg·L-1、Si在0.613~1.069 mmol·L-1、P在2.252~2.657 mmol·L-1浓度范围时,可使水稻幼苗在一个存在铝胁迫的营养液环境下达到一个较佳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625.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 000.0和10 000.0 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 000.0 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实验期间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的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均有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则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的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相比,10.0~10 000.0 μg·L-1的甲胺磷和1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均使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显著提高;0.1~10 000.0和10.0 μg·L-1的甲胺磷分别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1 0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轮虫平均种群增长率(Y,d-1)与甲胺磷浓度(X,μg·L-1)之间的关系为Y=-2×10-8X2 0.0002X 0.3474.种群增长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甲胺磷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6.
夹竹桃灭钉螺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at 20±5℃ shows that the water extract of fresh Nerium indicum had an obvious effect on killing Oncomelania hupensis. Treated with 0.1% water extract for four days, the mortality of O. hupensis was up to 100%.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ssues of N. indicum on O. hupensis was in order of stem phloem>leaf>root phloem>flower. The effect of N. indicum on O. hupensis was about ten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terocarya stenoptera and Rumex japonicus, and was equal to that of 1×10-3mg·L-1 niclosamidum.  相似文献   
627.
目的:制备重组猪卵透明带-3α(rpZP3α)抗原及其抗体供发展避孕疫苗研究。方法:在2L发酵罐中接种毕赤酵母GS115-pZP3α工程菌,高密度发酵表达rpZP3α蛋白,表达的蛋白经螯合镍离子的亲和柱纯化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以Quantity One软件对rpZP3α进行定量分析。rpZP3α免疫家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血清对rpZP3α和猪卵透明带的抗体反应。IVF试验体外检测抗rpZP3α抗体对猪、小鼠精卵结合的影响作用。结果:工程菌高密度发酵产物经分离纯化后获得能与抗pZP3抗体反应的46kD成分,平均产量为8mg/L,用其免疫家兔获得抗rpZP3α抗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显示此抗血清能与猪卵透明带反应,产生亮绿荧光。体外精卵结合试验中,随着兔抗rpZP3α抗血清浓度的加大,其对猪、鼠精卵结合的抑制作用也增强。ELISA结果显示抗rpZP3α抗体与rpZP3α蛋白以及天然pZP3蛋白两种抗原反应的强度和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通过酵母体系制备的rpZP3α及其抗体具有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628.
酿酒酵母菌耐热性快速鉴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快速有效的鉴别酵母耐热性的方法。方法:酿酒酵母菌经过不同温度热激处理后,用美兰染色计数、稀释平板计数、发酵活力直接测定法和浊度测定法对酿酒酵母菌耐热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酵母菌的形态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浊度测定的结果和发酵活力直接测定法测定的结果关系没有相关性,不便用来测定酵母菌的活力。用美兰染色计数、稀释平板计数和发酵活力直接测定法所得的结果有同样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这些方法都可以表示酵母菌的活力,但各有其特点。其中,美兰染色计数是鉴别酵母耐热性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9.
激素对水生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学莎  李伟 《生态学报》2006,26(5):1542-1549
激素代谢是植物传导信号和调节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陆地植物五大类激素在水生植物中也有分布,尽管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水生植物衰退的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但水生植物激素的研究和应用却远滞后于陆生植物.在总结了近年来激素类物质在水生植物中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激素的种类、激素的生理生态作用、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作用的部位和机制、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激素类物质在实验和实践上的应用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了水生植物激素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从利用激素类物质诱导水生植物抗性的表达,提高抗逆性,恢复水生植被,以及研究和开发适于水生植物生产和管理的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就水生植物激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0.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how the impact of several factors linked to geography would shape life‐history traits in a gregarious species, using the pine processionary moth (PPM) Thaumetopoea pityocampa as a model system. PPM has a 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ver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and it is a strictly gregarious species throughout larval development, where the total reproductive output of each female forms a colony. We reviewed both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data on PPM from all over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and extracted data on fecundity, egg size, egg parasitoid mortality, flight period, and development time. These life‐history traits were then related to location, expressed as latitude and altitude, local average temperatures, and host tree species. We found that PPM fecundity increaseed with latitude, concomitan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ength of development and an earlier onset of adult flight. These results are the opposite of that found in other Lepidoptera species with a 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in insects in general. We propose that a large colony size in PPM is important at higher latitudes because this confers an advantage for thermoregulation and tent building in areas where larvae have to face harsher conditions during the winter, thus shifting the optimal trade‐off betwee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eggs with latitude. However, host tree species also aff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g number and size and the optimal outcome of these traits is likely a compromise between different selection pressures. © 2010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 100 , 224–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