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0篇
  免费   1351篇
  国内免费   221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520篇
  2021年   938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851篇
  2018年   720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1050篇
  2014年   1288篇
  2013年   1266篇
  2012年   1570篇
  2011年   1495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705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aolata严重危害核桃树和桉树,是一种寄主范围较广的蛀干害虫。本研究通过弄清云斑白条天牛对核桃和桉树两种寄主树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差异,为利用信息素监测和防治云斑白条天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触角电位(EAG)反应和"Y"型嗅觉仪技术测定了云斑白条天牛对寄主核桃和桉树各部位挥发物的趋向性和EAG反应。结果表明:核桃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核桃树皮、叶片和嫰枝挥发物的趋向率均高于桉树相应部位挥发物的趋向率。雌性天牛交尾后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显著高于交尾前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相反,雄性天牛交尾后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显著低于交尾前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核桃种群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核桃和桉树的树皮、嫰枝和叶片的挥发物均有较强的EAG反应;其中,雌性天牛对核桃树皮挥发物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雄虫的EAG反应值;未交尾雄虫对桉树嫰枝挥发物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核桃嫰枝的EAG反应值。可见,来源于核桃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更趋向于选择核桃,性别和交尾与否对其趋向性和EAG反应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2.
2019年在广东湛江、江门调查了玉米上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发生为害动态,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玉米上该虫发生为害差异规律。发现各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虫口数量与玉米受害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不均衡性;该虫对玉米苗期为害最严重,其次为大喇叭口期;建立了2个地区玉米6个生育期受害率与虫口数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本研究考察了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观察组,n=68)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n=68)在我院13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应用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评价患者用药前(T0)、用药10 min后(T1)、用药20 min后(T2)、用药30 min后(T3)和清醒后(T4)的镇静效果,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T0、T1和T4时间点的OA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OA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T0、T1和T4时间点的RR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T2和T3时间点时的R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时的SpO2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其他时间段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和MAP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6%(p=0.049)。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相比,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4.
为明确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 (Allosstethorus) parapauperculus 控害潜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饥饿程度下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的功能反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探讨不同饥饿程度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朱砂叶螨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影响,瓢虫的取食量与朱砂叶螨的密度呈正相关,表现为饥饿48 h>饥饿24 h>未饥饿;拟小食螨瓢虫对各虫态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拟小食螨瓢虫个体间存在竞争和相互干扰,Hassell Varley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拟小食螨瓢虫在捕食各虫态朱砂叶螨时受自身密度的干扰情况。在同样饥饿状态下,随着瓢虫自身密度增加,捕食效率降低,干扰效应增大。  相似文献   
135.
本研究通过对123只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变异分析,旨在获得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的多态性及变异信息,为山羊抗病基因的挖掘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共获得6条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序列,其中4条为首次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RB1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6条等位基因可能起源于2个祖先基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DRB1位点受到了明显的选择压力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有助于陕北白绒山羊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证实了DRB1*1与其它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性,说明核苷酸变异可能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最终可能影响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本次对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多态性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筛选疾病抗性和易感性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候选基因,进而可加速绒山羊抗病品系的改良与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136.
Mao  Yingyan  Yang  Diya  Li  Jing  Liu  Jun  Hou  Ruowu  Zhang  Zheng  Yang  Yiquan  Tian  Lei  Weinreb  Robert N.  Wang  Ningli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20,63(12):1887-1894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bio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optic nerve head to the same level of trans-lamina cribrosa pressure...  相似文献   
137.
The Chinese black truffle Tuber indicum is commercially valuabl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truffle crop include the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rate and host plant quality. The effects of a plant growth regulator (uniconazole) and plant growth management technique (root-tip cutting) on T. indicum colonization rate and Pinus armandii seedling growth were assess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0 mg l−1 uniconazole or the combination of 5 mg l−1 uniconazole and root-tip cutting constitut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ctomycorrhizal synthesis based on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colonization rate, plant biomass, plant height, root weight, stem circumference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SOD and POD) of P. armandii. The abundance of Proteo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of colonized seedlings might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stable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This research inspir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uniconazole and root-tip cutting treatments for mycorrhizal synthesis and truffle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