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用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萝卜 PHGPx 天然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萝卜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RsPHGPx) 是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蛋白质 . 为了阐明该蛋白质线粒体定位信号的准确切割位点,采用了免疫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天然的 RsPHGPx. 用重组 RsPHGPx 蛋白免疫兔子获得了抗 RsPHGPx 的多克隆抗血清,以重组 RsPHGPx 蛋白为配体,采用亲和层析技术对抗血清进行了纯化,得到了单特异性的抗 RsPHGPx 的抗体 . 将纯化好的抗体偶联到一个 N- 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预先激活的琼脂糖柱子上,装配成一个以单特异性的抗 RsPHGPx 抗体为配体的免疫亲和层析柱 . 经过对纯化条件的摸索和优化,形成了一个简单、特异的一步法纯化方案 . 按照该方案,从萝卜幼苗线粒体总蛋白质提取物中纯化到一个分子质量与预期值相一致的特异蛋白质 . 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蛋白质被抗 RsPHGPx 的抗血清特异识别 . 酶活性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具有显著的 PHGPx 活性 . 这些结果表明,纯化到的特异蛋白质是萝卜的 RsPHGPx 天然蛋白 . 这是首个关于定位于植物细胞器的 PHGPx 蛋白纯化的报道 . 这一结果为准确测定 RsPHGPx 信号肽的切割位点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助于对植物 PHGPx 的亚细胞定位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82.
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7 及其转移亚克隆 LM-MCF-7 为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两种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 提取两种细胞总 RNA ,分别用 Cy5-dCTP 、 Cy3-dCTP 标记 LM-MCF-7 和 MCF-7 的 cDNA ,并与含有 21 329 个基因的芯片进行杂交并扫描,利用 GenePix Pro 4.0 图像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判断基因是否在两个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 . 经互换荧光标记物重复两次实验,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67 个,其中 41 个在 LM-MCF-7 细胞中表达上调, 26 个在 LM-MCF-7 细胞中表达下调 . 应用实时定量 RT-PCR 对 7 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进行了验证 .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上述发现的差异基因编码产物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应激反应、新陈代谢、发育、细胞运动、细胞凋亡和细胞粘连等功能有关 . 据文献报道,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有 35 个与肿瘤有关,其中 9 个与乳腺癌转移有关, 6 个可能参与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 . 根据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从功能上对 LM-MCF-7 细胞和 MCF-7 细胞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具有高转移倾向的 LM-MCF-7 细胞与 MCF-7 细胞相比,抗凋亡能力较强 . 上述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83.
MAGE-3 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RT PCR方法扩增MAGE 3cDNA ,以pcDNA3 1+为载体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 1 MAGE 3。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鼠B16细胞 ,经RT PCR、细胞免疫染色及免疫印迹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 3的表达。以 10 0 μg质粒剂量肌肉注射接种小鼠 ,间隔 10天 ,共 3次 ,以空载体和PBS为对照。结果 ,重组质粒免疫的小鼠 ,其脾淋巴细胞对MAGE 3阳性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 51 0 8± 7 41% ,与空载体组 (8 44± 1 89% )及PBS组 (5 76± 1 75%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对MAGE 3阴性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8 2 1± 1 65% ,7 68± 1 56%和 5 13±1 42 % ,其差异无显著性 ;MAGE 3DNA疫苗组免疫血清 1∶15稀释时能检测到抗MAGE 3抗体 ,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 γ、IL 2水平明显升高 ,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也提高 ,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说明MAGE 3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4.
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的分布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的濒危机制,对巴东木莲的分布现状、生境进行了野外调查。原生巴东木莲的空间分布范围是北纬28°47′10″~30°51′53″,东经107°9′~110°38′9″;垂直分布为海拔374~1029m。湖北咸丰县尖山乡和湖南桑植五道水乡杨家坪村为巴东木莲的新分布点。从整体来看,巴东木莲的分布是不连续的、零星的,而且范围很狭窄;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大。人类对巴东木莲的不合理利用及生境片断化是造成其野生资源迅速减少和许多现有种群不能自然更新的主要原因。还对巴东木莲的分布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只有采取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措施,才可获得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85.
V-ATPase: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小东  覃文新  杨胜利 《生命科学》2004,16(2):73-78,89
真核细胞膜及管泡细胞器膜上广泛分布一种与H^ 主动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V-ATPase的结构由跨膜的V0和细胞质内的V1两个亚单位组成,前者为H^ 提供通道,后者能分解ATP,为逆浓度梯度转运H^ 提供能量。V0和V1只有在聚合时,V-ATPase全酶才有功能。肿瘤细胞中V-ATPase的过度表达或过度活跃,遏制了由酵解增强乳酸聚集导致的细胞内酸化趋势,使细胞避免了凋亡的命运。而H^ 排至细胞外,改变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使细胞外基质分解增强,细胞更有侵袭力。肿瘤细胞的V-ATPase可望成为抑制细胞增生、扩散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6.
肿瘤新生血管相关内皮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晓东 《生命科学》2001,13(4):177-179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存留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增殖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同于静止期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或高表达的许多受体目前已被鉴定,它们是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理想靶点,简要综述了其中主要的几种受体,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家族,Tie受体族,整合素受体αvβ3,ATP合成酶等。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通过功能筛选得到的一个新的红细胞分化相关的全长cDNA(命名为EDRF1)的功能,选择K562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来观察反义EDRF1表达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快速构建,同时得到了正向和反向插入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EDRF1-S(sense)及pcDNA3-AS(antisense),并通过改进的LipofectAMINE细胞转染和G418筛选,得到了稳定性表达的细胞株,进行基因组PCR鉴定,证明了转染的高效性。Northem Blot试验的结果表明,反义载体转染的K562细胞中,EDRF1在mRNA表达水平上受到下调,提示EDRF1反义DNA的表达可能抑制了EDRF1mRAN的正常转录。进一步,γ-珠蛋白和PKC-α的表达在反义构建质粒转染K562细胞中的表达均受到下调,这可能传递了红细胞分化的负反馈信号,从而抑制了珠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88.
Endophytic fungi play important roles for host's stress tolerance including invasion by pathogenic microbes. Small molecules are common weapons in the microbe–microbe interactions. Panax notoginseng is a wide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and harbors many endophytes, some exert functions against pathogens. Here, we report six new compounds named myrothins A–F ( 1 – 6 ) produced by Myrothecium sp. BS-31, an endophyte isolated from P. notoginseng, and their antifungal activities against pathogenic fungi causing host root-rot disease.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with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HR-ESI-MS. Myrothins B ( 2 ) and E ( 5 ) showed the weak activity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and Phoma herbarum, and myrothins F ( 6 ) showed weak activity against F. oxysporum.  相似文献   
89.
Skin wound healing involves Notch/Jagged1 signaling.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how Jag1 expression level in epidermal stem cells (ESCs) contributes to wound healing and scar formation. We applied multipl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to examine how Jag1 expression in ESCs modulates ESCs differentiation to myofibroblasts (MFB) in vitro, interpret how Jag1 expression in ESCs is involved in wound healing and scar formation in mic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treatment on wound healing and scar formation. We found that Jag1, Notch1 and Hes1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in the wound tissue during the period of wound healing. Furthermore, Jag1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ESCs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 to MFB. ESC-specific knockout of Jag1 delayed wound healing and promoted scar formation in vivo. In addition, we reported that porcine ADM treatment after skin incision could accelerate wound closure and reduce scar formation in vivo. This effect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MFB markers, including α-SMA Col-1 and Col-III in wound tissues. Finally, we confirmed that porcine ADM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Jag1, Notch1 and Hesl expression in wound tissue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SC-specific Jag1 expression levels are critical for wound healing and scar formation, and porcine ADM treatment would be beneficial in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preventing scar formation by enhancing Notch/Jagged1 signaling pathway in ESCs.  相似文献   
90.
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建立基础实验训练阶段–专业技能训练阶段–自主设计实验训练阶段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食品微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