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64篇
  免费   3351篇
  国内免费   3917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756篇
  2021年   1659篇
  2020年   1315篇
  2019年   1574篇
  2018年   1545篇
  2017年   1186篇
  2016年   1509篇
  2015年   2140篇
  2014年   2683篇
  2013年   2799篇
  2012年   3357篇
  2011年   3072篇
  2010年   1986篇
  2009年   1813篇
  2008年   2245篇
  2007年   1904篇
  2006年   1689篇
  2005年   1444篇
  2004年   1428篇
  2003年   1370篇
  2002年   1221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篇
  196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921年,Molish首先在光镜下发现植物叶片细胞核中有一种晶体状的内含物(见Weintraub等[1])。后来人们陆续在某些动、植物的细胞核中观察到了这种结构[2—4],并称之为核内含体(intranuclearinclusions)。Bigazzi[3]曾在45种桔梗科植物的细胞中看到了核内含体。但在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中发现内含体的报道很少,至今仅在榛子组织培养分生细胞中看到了类似的结构[5]。我们在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细胞的核和细胞质…  相似文献   
152.
水平回转对水稻幼苗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在模拟微重力装置上回转14 天的水稻幼苗叶细胞进行了亚显微形态、电子探针和细胞酶化学研究。发现叶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内钙总量上升、膜外钙总量下降,细胞骨架变得疏松,细胞壁变薄并凹凸不平。叶绿体的基粒和线粒体的内嵴亦有部分变化。其变化机制,首先是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上钙泵停止工作,跨膜钙浓度差减小,膜内钙浓度上升,微管、微丝聚合受阻,细胞骨架疏松,分泌泡移动失去导向,从而导致细胞壁变薄等状态  相似文献   
153.
三褶脉紫菀中的新二萜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褶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z.)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布全国,是民间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祛痰镇咳的功效[1,2]。化学工作者们曾从其同属植物紫菀(AstertararicusL.f.)中分离到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quercetin)、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epifriedelinel)、毛叶醇(lachnophyllol)、乙酸毛叶酯(lachnophyllolacetate)、茴香醚(anethole)以及紫菀三萜皂甙[2—4]…  相似文献   
154.
鹿衔草化学成分的研究:羟基肾叶鹿蹄草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鹿衔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中1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羟基肾叶鹿蹄草甙(1, hydroxylrenifolin),另一化合物为儿茶素(3)。  相似文献   
155.
黑龙江依兰早第三纪植物群的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依兰煤矿煤层间的大量植物叶痕化石研究表明:依兰植物群有蕨类植物2 种,裸子植物10 种,被子植物58 种,分属34 科46属。植物群可分为两个植物组合:一个是下煤层上顶板的矿页岩层化石的组合,称A 段组合,时代为早始新世。植物种类丰富,含有较多常绿阔叶成分,属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针阔叶混生林。通过植物叶相特征分析,其全缘叶比例为38% 。用气候诺模图得出其古气候为年均温13.2℃,年温差20℃;另一个植物组合是煤系地层之上,即上煤层顶部的油页岩层中的B段化石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植物以落叶成分为主,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生林。全缘叶比例为30% 。古气候年均温为11℃,年温差25℃。表明植物区系组成完全不同,显示出气候随时代发生了演变,而使区系逐渐发展到今日的寒温带气候和植被  相似文献   
156.
向日葵幼苗环旋运动的三维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标尺和垂线原理制作的三维空间点测定仪,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L.)幼苗的环旋运动进行了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向日葵环旋运动的轨迹有椭圆型、摆动型和不规则型;同一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表现的环旋运动轨迹不一定相同,同一株龄的不同个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运动轨迹;运动的方向有左旋和右旋,圆周运动光源可以显著地改变运动方向;从三维角度看,在整个下胚轴生长阶段,环旋运动的振幅存在一个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7.
几种濒危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用低pH 介质,高盐沉淀蛋白质方法成功地从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Kuang)、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南川升麻(Cim icifuga nanchuanensisHsiao)、裂叶沙参(Adenophora lobophylla)的同属种泡沙参(A. potaninii)等植物中提取和部分纯化了细胞总DNA,并对其产率、质量和纯度作了鉴定。此方法的关键是用了一个低pH提取介质,它能有效防止组织破碎及沉淀大量材料时的电离化作用及酚化合物的进一步氧化。所得DNA 不需经氯化铯梯度离心或柱层析,直接可用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及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PD)等分子水平的遗传标记。为检测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一套迅速、简便和可靠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8.
非同位素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问世以来,成为研究基因突变的工具,特别是在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常规PCR-SSCP采用同位素标记PCR产物,测序板电泳分离突变,在操作和费用上有种种局限,文章建立了一种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通过不对称PCR获得单链,普通PAGE分离,经银染检出突变,用这种方法,还研究了四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K1和SUNE1中肿瘤  相似文献   
159.
Zn对细胞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扫描质子微探针和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细胞中元素的分布和组成,为确定Zn是细胞结构成分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用上述核技术结合有关生化指标,分析测定了正常和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中Fe,Zn和丙二醛、SH基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时,Fe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同步增高,而Zn含量和SH基量则降低.给细胞补充Zn后,提高了细胞质膜中的Zn含量,SH基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丙二醛量降低.提示Zn保护细胞完整性的作用机理之一是控制脂质过氧化作用.Zn可保护膜蛋白的SH基,减少和阻止被Fe所催化的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对自然贮存六个月的秦冠、红富士及新红星苹果果实在生化成分及显微、超微结构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红富士果实中果胶质、总糖及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它品种;三种果实表面均有不同形态的蜡质分布;果皮角化层以红富士较厚,新红星次之;不同品种果肉细胞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本文对此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苹果贮存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