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02篇
  免费   10467篇
  国内免费   9906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1563篇
  2022年   2678篇
  2021年   6376篇
  2020年   4327篇
  2019年   5294篇
  2018年   5203篇
  2017年   3855篇
  2016年   5431篇
  2015年   7858篇
  2014年   9279篇
  2013年   9723篇
  2012年   11761篇
  2011年   10516篇
  2010年   6525篇
  2009年   5771篇
  2008年   6747篇
  2007年   5954篇
  2006年   5233篇
  2005年   4135篇
  2004年   3721篇
  2003年   3246篇
  2002年   2826篇
  2001年   2467篇
  2000年   2228篇
  1999年   2150篇
  1998年   1234篇
  1997年   1298篇
  1996年   1166篇
  1995年   1031篇
  1994年   1033篇
  1993年   738篇
  1992年   1070篇
  1991年   914篇
  1990年   679篇
  1989年   605篇
  1988年   521篇
  1987年   446篇
  1986年   411篇
  1985年   415篇
  1984年   219篇
  1983年   203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117篇
  1978年   78篇
  1977年   63篇
  1974年   75篇
  1972年   6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81.
PV技术的计算机处理及其在树木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V技术的计算机处理及其在树木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刘建伟,刘雅荣,王世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ComputerProcessingofPVCurveAnalysisandItsApplicationintheResearc...  相似文献   
982.
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分析灵敏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解离增强镧系荧光免疫分析(DELFIA)的灵敏度或信/噪比,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学研究.观察到了对于不同的铕量,荧光响应和信/噪比都随着增强液体积而明显地变化.对于确定的铕量,存在一个最佳体积,且铕量越小,其最佳体积也越小.实验中选择最佳体积是重要的.研究了增强液制备技术,发展了微滴定板条有效的清洗和干燥方法,使本底荧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83.
触珠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珠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属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由于所含轻链类型的不同,触珠蛋白具有遗传多态性,触珠蛋白的合成和降解主要在肝脏进行,并受细胞因子、前列腺素、激素等的调节,触珠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蛋白.  相似文献   
984.
鲑鱼生长激素基因分泌型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GH)是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应用分子重组及PCR等技术,构建了一种鲑鱼生长激素基因分泌型表达质粒pOsGH153,使编码鲑鱼生长激素成熟肽的序列克隆在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IN-Ⅲ-ompA内,直接位于编码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信号肽序列的下游,在Lpp-Lac杂合启动子控制下,经IPTG诱导,分子量约23 000的鲑鱼生长激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该产物具有天然鲑鱼生长激素的免疫活性,直接分泌到细胞周质,而信号肽被自动剪除.  相似文献   
985.
本文对自然贮存六个月的秦冠、红富士及新红星苹果果实在生化成分及显微、超微结构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红富士果实中果胶质、总糖及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它品种;三种果实表面均有不同形态的蜡质分布;果皮角化层以红富士较厚,新红星次之;不同品种果肉细胞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本文对此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苹果贮存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86.
民勤红砂岗地区绵刺分布和繁殖方式及濒危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民勤红砂岗地区绵刺的分布现状和面积,初步观测了它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发现枝条生根是它的重要繁殖方式,并对绵刺濒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7.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张觉晚,王沅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PrincipalTechniquesofRationalUseofPesticideforEcologicalControloverTeaGresnLeaf...  相似文献   
988.
基于右手螺旋短杆菌肽A离子通道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通道内离子K+,Na+,Li+与水分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9.
Sucrose Synthase,Starch Accumulation,and Tomato Fruit Sink Strength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Wang F  Sanz A  Brenner ML  Smith A 《Plant physiology》1993,101(1):321-327
Contrasting evidence has accumulated regarding the role of acid invertase and sucrose synthase in tomato fruit sink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In this work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ctivities of sucrose synthase and acid invertase,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cv UC-82B fruit growth,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were analyzed in fruit at 0 to 39 d after anthesis. Sucrose synthase, but not acid invertase,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mato fruit 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with starch content in the pericarp tissue. A similar association between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was also evident in the basal portion of the stem. Heat-shock treatments, which inhibited the increase in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ight period and had no effect on acid invertase activity,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sucrose synthase in relation to sucrose metabolism and starch synthesis. After the heat-shock treatment, concomitantly with the suppressed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relative to the controls,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sucrose cleavage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These data substantiate the conclusion that, during the early phases of tomato fruit development, sucrose synthase rather than acid invertase is the dominant enzyme in metabolizing imported sucrose, which in turn plays a part in regulating the import of sucrose into the fruit.  相似文献   
990.
Isolation and sequencing of tomato fruit sucrose synthase cDNA.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F Wang  A G Smith    M L Brenner 《Plant physiology》1993,103(4):1463-14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