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8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8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细胞自噬是植物逆境应答过程中最常见的保护机制之一。动物中,自噬相关基因抵御镉(Cd)毒害的功能研究较清楚,但植物却知之甚少。文中以芹菜品种‘皇后’为试材,采用外源Cd(终浓度为0、2、4、8mg/L)添加营养液水培处理,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筛选细胞自噬相关差异基因并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表明Cd胁迫对芹菜植株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并与浓度间产生了量效关系。在筛选的8个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中,ATG8a、ATG8f、ATG13、AMPK-1、AMPK-2基因随Cd浓度升高表达上调,ATG12、VPS30和VPS34则先上调后下降,说明自噬相关基因可能通过表达上调增加了自噬小体结构以抵御Cd毒性作用;而高浓度Cd(8mg/L)可能超出芹菜的耐受范围,导致多个自噬基因又出现表达下调趋势。以上结果有助于后期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芹菜对Cd胁迫的耐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果胶甲酯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  孟昆  罗会颖  姚斌  涂涛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6):1021-1030
果胶甲酯酶(PME)是一种重要的果胶酶,其水解果胶中的甲酯基从而释放甲醇并降低果胶的甲酯化程度。目前在食品加工、茶饮料、造纸等生产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PME的深入研究,已报道了几种不同来源的酶晶体结构,对这些已获得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发现,PME属于右手平行β-螺旋结构,其催化残基为2个保守的天冬氨酸和1个谷氨酰胺残基,并且在催化过程中分别起到了一般酸碱、亲核试剂以及稳定中间体的作用。同时对其底物特异性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其底物与活性位点的识别机制。文中针对这几个相关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3.
124.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第三纪孑遗植物, 存在严重的幼苗更新限制。为验证生活史早期(种子萌发)限制中国分布区北缘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 并探讨其主要成因, 本研究在秦岭和太行山脉采集不同种源地的种子, 测定其形态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和质量、不同贮存时间的活力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性状, 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种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中国分布区北缘, 其种子长度(P < 0.001)、萌发率(P < 0.001)、平均萌发时间(P < 0.001)、氮(P < 0.05)和磷含量(P < 0.001)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区域尺度上(秦岭与太行山), 仅种子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01)。天水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最高(21.77%), 平均萌发时间最长(11.12 d); 栾川的萌发率最低(1.38%), 平均萌发时间最短(3.47 d)。在25℃条件下, 济源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10℃、15℃和20℃条件下(P < 0.05), 而其他种源地的萌发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在4个温度条件下, 栾川种群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无显著差异, 而其他4个种源地的初始萌发时间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而种子活力与种子质量、种子的氮和磷含量显著相关。在中国分布区北缘, 连香树种子的自身属性(质量、氮和磷含量)通过影响种子活力间接影响萌发率; 且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主要表现在萌发时间上。本研究证实种子萌发是限制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的关键阶段, 主要原因如下: (1)连香树种子在9月成熟后, 10月的温度仍适宜种子萌发, 但较短生长期的幼苗在冬季低温下不能存活; (2)连香树种子萌发率低(14.4%); (3)第二年春天种子活力骤降。  相似文献   
125.
以‘嘎啦/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撒施(T1)、滴灌施氮(T2)和渗灌施氮(T3)对嘎啦苹果氮素吸收利用、分配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挖掘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 T3处理苹果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和氮含量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各时期土壤矿化氮(Nmin)含量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T3>T2>T1处理,在0~20 cm土层表现为T2>T3>T1处理。同一器官的Ndff值(树体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到的15N占该器官全氮量的比例)在各时期均以T3处理最高,T2其次,T1处理最低。果实成熟期的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T3>T2>T1处理,其中T3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4.2%,分别是T2和T1处理的1.19和1.65倍。果实成熟期T1处理的15N分配率在营养器官最高,T2处理在贮藏器官最高,T3处理在生殖器官最高。各处理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均以T3处理最高,T2其次,T1处理最低。渗灌施氮处理显著促进了嘎啦苹果树体叶片生长和氮素利用,并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6.
为明确中国特有植物雪落樱桃(Cerasus xueluoensis)的潜在分布与居群生态特征,利用DIVA-GIS软件及其耦合的BIOCLIM模型,首次绘制了雪落樱桃适生区分布模拟图,并对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雪落樱桃当前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亚热带长江流域1 200 m以上高海拔山区,其中渝-鄂-湘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巫山山脉可视为现代核心分布区,湘黔交界及湘南的南岭山脉可视为雪落樱桃潜在分布的南界,陕-豫-鄂交界山区的秦岭南麓可能是其潜在分布的北界。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贡献率依次为:年降水量(bio12)最冷季降水量(bio19)最暖季降水量(bio18)最湿季降水量(bio16),累计频率曲线进一步确定其适宜范围分别为:993.00~1 870.22、500.00~680.00、430.00~669.16和500.00~680.00mm,表明降水是影响雪落樱桃当下分布格局的主导气候限制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雪落樱桃分布格局在区域尺度上受海拔、经、纬度影响;最小树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雪落樱桃7个野生居群可划分为中西部与东部两大分支;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AUC值达到0.751,满足模型预测精度的基本要求。这些有助于为雪落樱桃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保护与科学引种规划。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云南省木兰科(Magnoliaceae)野生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种木兰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扩增出151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总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0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4 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37 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0 1。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t)为0.368 0,属间基因多样性指数(Dst)为0.251 9,占68.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4 0,基因流(Nm)为0.231 0。UPGMA聚类分析将48种木兰科植物划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并非按照属聚在一起,而是不同属植物相间分布,长喙厚朴(Magnolia rostrata)、素黄含笑(Michelia flaviflora)和球花含笑(M.sphaerantha)可能为云南省木兰科植物中的原始种。48种木兰科野生植物总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属间遗传变异较高,基因流较小,存在遗传漂变的风险,聚类结果与刘玉壶的分类系统存在分歧,这从分子水平为木兰科植物间的起源、进化与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假丝酵母菌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在侵袭性真菌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确诊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例,侵袭性烟曲霉病患者6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20例,浅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甘露聚糖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以及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浓度,计算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3.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95%CI:0.974~1.000);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5.0%,阴性预测值为98.2%,阳性预测值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95%CI:0.934~1.000)。结论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联合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以连续种植的香蕉枯萎病高发病蕉园为试验点,通过实时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田间条件下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熏蒸施用有机肥(OF)相比,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在施用有机肥前使用石灰碳铵进行熏蒸处理(LAOF)和施用生物有机肥前使用石灰碳铵进行熏蒸处理(LABF)中分别降低了13.3%和21.7%,病原菌的拷贝数分别降低了22.4%和33.0%。与OF处理相比,石灰碳铵熏蒸联合不同肥料施用均显著降低了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群落结构,且熏蒸对群落组成的差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LABF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其他处理,群落组成也与其他处理存在明显差异。与OF处理相比,熏蒸处理(LAOF和LABF)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水恒杆菌、布鲁式菌和漯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且在LABF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LAOF,水恒杆菌和布鲁式菌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在田间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之前使用石灰碳铵进行熏蒸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激发土壤有益微生物,从而减少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EN)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EN治疗,治疗组在EN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1.5 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PAB、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b、Alb、TP、CD3~+、CD4~+、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6±1.2)d]、ICU住院时间[(11.3±4.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